袁二军,王延伦,张 文,史立群,丛殿阁
(1.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海 西宁 810016;2.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3.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7)
地质公园由代表性地质遗迹组成,是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定自然区域,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和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1]。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主要有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普及地学知识、旅游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地质公园发展建设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内至今已建立39个世界级地质公园以及27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所产生的影响在世界上已不容忽视。中国对于地质公园研究集中体现在地质遗迹资源分类、地质遗迹利用价值、地质与旅游融合程度等方面,但是在地质公园开发、保护方面研究尚浅。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旨在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科学建议,规避存在风险,发挥潜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园内范围E102°06′00″~102°43′00″,N36°42′00″~37°06′00″,园区面积为1 127 km2,海拔高程变化大,在2 100~4 308 m之间,森林覆盖率64.3%,辖两个藏族乡。北山国家地质公园由元甫达坂、浪士当、卡索峡、扎龙沟、下河五大景区组成,兼有雄、奇、险、秀四大特色,主要景点有达坂红叶、龙尾观云、擎天一柱、圣母天池、石龙烟雨、高山牧场、药水瀑布等80余处,群峰巍峨,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空气洁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记录了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演化,集中国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环境变化、气候演化、地质作用于一身,为中国西北地区环境、气候演变提供了物质基础,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2]。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也丰富起来,但是多集中在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人文宗教等方面,从地学旅游角度来看显得千篇一律,缺乏地质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旅游开发,使资源开发与保护合理并存,将会积极促进青海省地方旅游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展SWOT分析,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
SWOT分析方法也称为优劣态势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外部竞争、威胁方面结合自身发展制定发展战略,主要应用于市场营销方面,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在地学领域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北山国家公园开展SWOT分析,依托国家公园建设,结合北山国家地质公园自身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旅游开发指明发展方向。
2.1.1 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种类较多,主要有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地貌景观包括下元古界结晶灰岩,岩溶地质遗迹最为典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质景观,主要以石林、溶蚀坑、溶洞、溶蚀泉分布在浪士当景区和扎龙沟景区。白垩纪地层由砾岩、砂岩、泥岩组成,形成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拟人拟物、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鬼斧神工,丹霞地貌是区域典型地貌景观之一,意义重大[2]。第四系地层分布在冰川遗迹分布区,岩性以含泥砂卵石为主,形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冰川遗迹,有古冰斗、冰川槽谷、冰斗湖、冰碛物地质景点;地质构造景观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构造、断层构造在扎龙沟景区有出露;水体景观包括天然岩熔瀑布和流水地貌,最为有名的是药水泉瀑布、神龙谭瀑布、当浪沟瀑布、卡索峡、青岗峡、下河峡、老虎嘴、一线天等自然景观;环境地质遗迹包括山体崩塌遗迹和滑坡遗迹在浪士当景区出露。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2.1.2 地理位置优越
青海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最为出名的是青海湖、茶卡盐湖、水上雅丹等,青海湖距离西宁市152 km,茶卡盐湖据西宁293 km,水上雅丹据西宁824 km,相较于这些景点,北山国家地质公园距西宁市110 km,驾车时间为1.5 h,地处青海、甘肃两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周围,带动地方潜在游客旅游,截至目前青海省常驻人口约603.23万人,西宁市人口201.3万人,海东市人口170万人,周围人口占到青海市总人口的62%,密集的人口优势和地理位置更便于游客选择。
2.1.3 生态环境适宜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左右,氧气浓度偏小。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为64.3%,森林总蓄积量为420万m3,氧气浓度和内地差异性不大,是天然的氧吧,适合休闲疗养。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是青海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森林资源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981种,野生动物近200种,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天然氧吧”“地质摇篮”等。
2.2.1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生态旅游承载力指游客活动不干扰当地生态环境并坚持以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满足旅游者活动要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低,同时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游客数量[3]。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游客量近年来逐渐增加,但是游客接待量远远低于公园的承载力,说明公园旅游资源被闲置,旅游资源有很大潜力和开发利用空间,其旅客承载力和游客人数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是公园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有元甫达坂、浪士当、卡索峡、扎龙沟、下河五大景区组成,各个景区相对独立、分散,没有融合,缺乏核心竞争力。公园建设需要开发旅游资源,仅仅依靠这天然地质资源不够,需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宣传,吸引更多周围地区的人前来旅游度假。
2.2.2 缺乏地质公园遗迹保护
地质公园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是相辅相成。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存在多处保护不到位的地方,以扎龙沟景区为例,园内方解石晶簇没有受到合理保护,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被游客不断触摸和用利器敲打已经破坏;差异分化地质现象,没有人为的保护和警示,游客不断攀爬,已经让地质现象失去应该有的意义;药水泉瀑布是景区中的代表性景点,景点介绍已经褪色,没有合理保护措施,游客在水源地大量垃圾随意丢弃,严重污染水源等。园内地质遗迹破坏,最主要原因时缺乏保护意识,以至于影响到景区旅游发展。
2.2.3 地学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科普旅游缺失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整体建设依托地质景观特点进行建设,但是公园管理主体频繁调换,责任主体缺乏统筹规划意识,以至于很多地质景观点地学文化挖掘不够,缺乏科普性介绍;园内开发力度不够,多处地质景观点没有介绍,有的已经模糊不清;旅游路线只有一条,过于单调,且缺乏内涵讲解。
2.3.1 旅游行业新时代
当今时代,5G网络、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旅游行业迈向多领域融合,跨界发展的新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旅游+文创”“旅游+直播”“旅游+人工智能”“旅游+物联网”等各种旅游开发的新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随着我国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和个人素养已经全面提高,人们由追求简单的物质满足,逐渐过渡到对精神满足的追求,越来越多人喜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兴起,使得大西北独特的自然风貌得到了极大的宣传与推广。我国接近全覆盖的高速铁路网为我国东部地区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亲自揭开大西北神秘的面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拥有空前绝后的优势与潜力。
2.3.2 地学旅游新倡导
旅游地质学是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并从中发现可供人们观赏、休闲、愉悦、猎奇、探险、进行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而开发、综合评价及保护地质遗迹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4]。我国具有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依托地学自然景观资源及其所包含的人文历史景观所建立的地质公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对地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形式。当今社会,国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发生改变,地质公园不仅拥有神秘的传说、故事,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其背后丰富的地质科学原理,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5],也成为其发展的独特优势,地学旅游的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地学旅游的发展也逐渐趋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地质旅游模式科学完善的新态势,这为地学旅游蓬勃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2.3.3 乡村振兴新思路
为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在新时代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我国乡村产业体系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成为当今乡村振兴的新思路[6-7]。北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青海省海东市,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0%、30%、34%。对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及旅游价值研究,是利用地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地区脱贫攻坚新探索。作为绿色项目之一,依靠旅游业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已近初步形成。“地质旅游+”的新发展模式拥有巨大的机遇。通过以上措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融资氛围,改善社会营商环境,引导社区积极参与,激活市场主体,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2.4.1 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矛盾
随着地学旅游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质公园必然拥有越来越多的观赏群众,其开发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大众普遍对于珍贵地质现象的认识不足、概念不了解和猎奇心理的促使,可能会导致一些珍贵地质遗迹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对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保护措施不到位,或者以谋取利益为由,对地质公园周边岩体过度开发,不合理的改造、建造都可能会对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8],地质资源的保护面临较大的威胁与隐患。
2.4.2 旅游市场的更新迭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旅游产业进入了迭代创新的新时期。要想在时代变更中保持稳定,地质公园必须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模式,朝着科技化、新颖化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旅游业正在缓慢复苏,地质公园也要从根本上改变,适应当前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2.4.3 地质公园的受众群体多元化
随着地质公园的发展,其所面对的游客量也将不断增加,游客年龄组成、职业组成、文化程度、审美观点等都将趋于多元化。由于不同游客的层次参差不齐,旅游需求也各有不同,如何使游客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地质公园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才能使地质公园以不变应万变,让游客的各式需求都能有所满足。地质公园应从如何使不同程度的游客都能理解其背后的地学知识入手,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从地质公园背后地学原理的挖掘,到园区内的硬件解说设施,再到景点讲解人员的培训,都应尽善尽美。
3.1.1 制定科学完善的开发建设要求
目前公园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陈旧、景点介绍缺乏深度、景点开发盲目等问题,在地质公园开发过程中,要增强工程勘查的力度,对地质公园周边围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因过度开发、不合理建设导致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成为危害游客生命安全的隐患,同时注意地质资源的保护,避免因人为开发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地质现象的损害。地质公园的建设,应该在对地质资源起到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科学的进行开发,一定要切实保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损坏地质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旅游承载能力,寻求旅游经济的最大化,避免旅游资源的浪费。
3.1.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园区内多处景观破坏,如药水泉水源地污染、方解石晶簇面目全非、差异风化模糊不清等。地质公园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拥有配套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开发中合理保护才能可持续发展。从建设开发,到宣传,到运营,到“旅游+”产品的销售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态度,都将对国家地质公园的长期运营产生影响。只有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才能统筹兼备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
3.1.3 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专业学习基地
以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对来自云南省、青海省、四川生活等地的多所高校免费开放观光,可为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美术学、摄影学、绘画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考察的机会,此项举措一方面扩大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其蕴含的科学内涵。
3.1.4 加大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地学专业知识培养
依靠地质公园设立的解说牌、电子解说播音,不仅不能对景点背后丰富的地学知识起到较好宣传作用,反而使游客在苍白的文字和电子播报音下,难以融入到地质公园的氛围中,从而极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与地学旅游的初衷相违背。此外,还应提高景区解说人员的专业解说能力,避免无感情、无差别背诵解说稿,由于地质公园受众的多元化,专业知识丰富、充满热情的解说员,是当今地质公园不可或缺的需求。
目前,园内配套设施陈旧、景区服务缺失,仅存几名收费员进行缴费服务等情况存在,需要增设园区内急救医务室、突发情况处理室,加强游客紧急疏离通道建设,提高地质公园应急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提供极大的保障,增加游客安全感;优化公园游客导引系统,避免游客迷路,走回头路的现象[9]。在地质公园内部布设足够密度的服务台,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需求能够迅速做出解答或者解决措施,提高游客的便利度与满意度。
积极创造以地质公园、地学知识为基础的周边产品。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气息的旅游文创产品,可以直达文化内核,给予旅游者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将其表现出来,有助于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一些小型文创产品,如印制有精美地质现象图片并且附有相应地学知识介绍的贺卡、绘制有精美地质现象的T恤、卫衣等,不仅能起到对景区的宣传作用,也可为景区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景区路线较为单调,扎龙沟、浪士当、卡索峡景区仅有一条以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路线,缺乏新意。随着当今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地质公园景区内要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科技设备,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避免地质公园与时代脱轨。例如设置VR体验馆、3DLED显示屏,让游客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更好地与地质公园路线沿途所学到的地学知识相结合,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地学知识具象化,满足游客对地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此外,在难以攀登或者难以抵达的地质景点,可以开设无人机航拍操控体验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地质公园的科技内涵,降低了游客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一些珍贵的地质现象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地学旅游为基础,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开拓乡村新业态,积极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内在特色,因地制宜,创建形势多样,个性鲜明,各具风格的乡村振兴示范区[10]。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假期休闲旅游场所,努力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还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发展旅游、科普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存在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地质公园遗迹保护缺失、地学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当前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公园如何从本质上改变,创造地学旅游新形式,面临新的机遇,如旅游行业新时代、地学旅游新倡导、乡村振兴新思路。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矛盾、旅游市场的更新迭代、地质公园的受众群体多元化等影响。通过SWOT分析可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北山国家地质公园迎来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旅游+”的多元化旅游新模式,深挖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规范地质公园建设、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和景区服务、开发精品地质科普旅游路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引进新兴技术,与时代接轨,与游客需求接轨,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未来必将迅速发展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