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2021-04-04 09:13杜星斌马梦真范燕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心肺硕士

杜星斌,马梦真,范燕燕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加剧、心血管患者增多,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从而使心脏康复护理的需求显著提升。我国心脏康复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全科型为主,心脏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正处于实践与发展的初步阶段,加快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中明确指出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康复专科护士等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级心脏康复护理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发展康复护理专业,提升学科地位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2],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同属于职业教育形式,是同一类型的不同层次,两者在属性上具有关联性,因此为两者并轨培养提供可能。鉴于此,该文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现状以及MNS 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对接培养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心脏方向MNS 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对接思路,以期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 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其特点不仅在临床上设定了专门的专科护士岗位而且形成了对接临床专科护士岗位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现如今美国“专科护士”已经发展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高级专科护士即高级实践护士隶属于高等护理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护理硕士教育紧密衔接。高级实践护士必须经过硕士及以上水平的学历教育培养临床专科领域护理技能,经过国家相关机构资格认定考试,方可取得资格证书[3-4]。 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与美国相似,均采用硕士学历与职业资格互为前提的教育形式[5]。 目前,综合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衔接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采取该形式[6]。而上述对接方式之所以得以顺畅开展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学校教育方面具备完善的临床高级专科护士培养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7];②临床上具有明确的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如认证麻醉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开业护士,高级个案护理护士等;③职业准入标准方面拥有完善的高级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系统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现阶段,我们应借鉴国外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经验,积极推进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并轨培养。

2 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现状

2010 年我国开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分析、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并指出应积极推进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8]。但是由于我国MNS 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术型研究生的影响,虽然部分院校已经划分专业方向,但是并没有与专科护士进行对接,未能明确其专业学位的职业特性和实践特性。早在2011 年,上海就展开了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接的工作,切实完成了研究生招生与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以及学位授予标准与准入制度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四证合一”的模式即研究生毕业时便可授予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书以及学位证书,完美实现两者教育的衔接[9]。 研究表明[10],将专科护士的学历水平提升至硕士教育水平,将有利于提升其应对复杂护理问题的循证能力,从而提高其护理服务的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科概念的不断深化,专科化发展趋势逐渐凸显,MNS 与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进行衔接已是大势所趋。

3 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对接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家政策的引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1]中明确指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并积极推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业护士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同时,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12]中明确提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制度,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积极推进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护理专业化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因此,将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相衔接,既响应我国政策号召,又为我国培养临床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提供助力,积极推进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3.2 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颁发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13],护理学正式获批一级学科,为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护理专科化发展的不断提高,护理专业领域更加明确和细化, 在护理一级学科之下逐步建立二级学科即专科[14]。2007 年卫生部办公厅针对临床护理技术较强的5 个专科领域,制定《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15],以指导各地有序开展专科护理培训工作。随着护理专科化的不断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向不断细化,以专科护理为导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渐被提出[16]。 心脏康复作为新兴领域,相关院校尚未开展心脏康复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职格衔接不够紧密。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和《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15]精神,积极推进我国心肺疾病预防与康复护理事业持续发展,加快心脏康复专科护理发展,将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相融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专科护士学历层次,逐步建立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3.3 培养方案的融合性

3.3.1 目标定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定位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护理专门人才,心肺康复专科护士目标定位是具有心肺专科或项目专长的专业型临床护士,可见两者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关联性[17]。

3.3.2 招生对象 专业学位研究生: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护理学本科毕业,且通过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或具有注册护士执照。 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护理专科及以上学历,年龄48 以内,取得护师职称3 年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

3.3.3 工作经验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般无工作经验要求,部分院校要求2 年工作经验。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有三年相关科室工作经验的临床专科护士。

3.3.4 临床实践与时间 专业学位研究生[18]:学习年限2~3 年,3 年制临床实践18~24 个月,其中本专业领域科室轮转9~12 个月,该专科相关领域科室不少于3 个;2 年制临床实践不少于12 个月,轮转科室不少于3 个。心肺康复专科护士[19]:培训时间10 周,理论学习4 周,不少于160 学时,临床实践6 周,不少于3 210 学时。

3.3.5 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研究生[20]:①公共课程:外语、政治理论及哲学②专业基础课程: 高级病理生理学、护理研究、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③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④学术活动。 心肺康复专科护士[19]:康复护理学概论;康复护理学专业技术;心肺专科康复护理评定技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老年科等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心肺康复患者疼痛安全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护理;护理管理。

3.3.6 培养与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18]:学校导师与医院导师联合指导,以理论学习和心脏康复方向临床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考核形式以学位论文和临床实践考核为主,其中实践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 心肺康复专科护士[19]: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与医院联合培养,培训完成后学员需经过理论与实践考核,并完成与心肺康复护理相关的论文或综述1 篇。

研究对比发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临床实践、培训师资以及基地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专业型护理人才[20-21],为实现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和参考性。

4 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对接培养的思路探讨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经验,参考国内部分专业与职业资格衔接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规律,细化人才培养环节,改革培养模式,深入探讨分析MNS 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间的异同,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构建我校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衔接培养方案。

4.1 明确培养对象,改革招生制度

对比我国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招生制度,求同存异,分层次招生。 优先考虑有2 年或2 年以上心脏康复护理临床工作经验者[22],并降低笔试难度,增加复试灵活性和深度,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23]。

4.2 完善学科建设,细化培养目标

紧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18],吸纳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目标,推进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融入MNS 培养过程。 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快心脏康复护理专科特色的二级学科建设,将培养目标细化、专科化[24],构建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核心能力等定量与定性双指标相结合的培养方案[23],将心肺康复专科护士理论与实践专科知识纳入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心脏康复护理意识,切实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25]。

4.3 突显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在我国护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建立心脏康复二级学科。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为依托,融入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课程,参考《专科护理领域护理培训大纲(试行)》理论内容,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实用性与职业性,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心脏康复教育系统化、制度化。

4.4 强化考核体系,修定评价体系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我国应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引入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应用OSCE 考试形式,强调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积极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理论测试、临床实践考核、撰写论文、日常考核、案例分析等)进行动态考核与评价,同时引入社会评估机构并制定全国评价标准,从而是我国考核评价体系达到标准化、制度化。

4.5 加强临床实践,推进培训衔接

根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衔接方案,参考专科护士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完善和构建心脏康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培养模式。

5 小结

从长远来看,我国心脏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情的需要、国家政策的需要、医学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心脏康复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与临床专科护士对接,尽快确立专科护士在心脏康复中的角色和岗位。同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弥补院校MNS 培养不足,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心脏康复护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对于我国心脏康复护理人才培养与发展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心肺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