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中关于公共空间问题的思考

2021-04-04 14:03谢家镕
建筑与装饰 2021年9期
关键词:旧城街道人文

谢家镕

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澳门 519000

前言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城市规划的时间单位从以往的五十年至一百年的规划发展至十年左右一次的规划,城市的高速发展意味着旧城区改造成为当下受到重点关注的城市问题,以一个城市居民的角度来看,往往渴望居住在人性化高的城市,而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每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沉淀已久,在旧城改造中营造各个地区相应的人文公共空间既可以保留当地文化,又可以顺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

1 在旧城改造中运用人文元素的魅力

在旧城改造之中,为满足居民的室外空间活动需求,需要营造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的基础生活所需,而基础生活所需涉及着故事、生活、人群这三大因素与人文的关系紧密相连,一个合理的旧城改造计划重要的地方不仅仅应放在建筑上的翻新,更重要的是住进这一片城区的人民,以及人民之间日常的交流互动,以人文元素去诉说这一片旧城的故事,营造人文公共空间去满足人民的活动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交流思考的问题[1]。

2 公共空间与人文元素相结合的点

公共空间在城市中起到调节生活设施、交通安全的作用,与人文元素互相结合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通过人民的生活水平去规划此公共空间的性质与效用,例如北京市五环外的回龙观自行车道路,让外来小镇青年可以骑着单车进入市中心工作,又让市民可上该自行车道路锻炼,既绿色又低碳,又大大减少居民的日常通勤支出。

其次是人文元素的特点可决定公共空间的精神面貌,例如巴塞罗那市的兰布拉大街,由原本的一条充满污水淤泥的大河改造为当今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之一,意在将道路还给了行人,不同于车水马龙的汽车街道,街道的两边只遍布着机动车道,而主要街中心则是人流涌动,各路艺人在这条大街上表演卖艺,街边的绿荫之下设置公共座椅与雕塑,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去打卡体验,激活了这条大街的文化属性,旅游属性。

最后,人文元素可与公共空间的主题相结合,让本地居民体会到亲切,让外来游客留念拍照也可通过照片中的街道建筑主题来识别。一个成熟的合理的人文元素主题旧城改造,即可以保留当地的文化气息,又可以容纳外来新兴的发展文化,这里举北京市的杨梅竹斜街与北京市的南锣鼓巷作为对比。这两条街区都是改造后的成果,杨梅竹斜街既保留了当地的瓦片吊顶结构外观,又有新兴产业店铺的发展,一条街道整体望去人文气息浓郁,而南锣鼓巷则是一条商业化气息众多的街道,两者前后对比,在旧城改造这个问题上,人文元素的重点化会让人对这个城市印象更为深刻[2]。

3 公共空间运用人文元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空间感以及视觉空间营造

旧城改造中不仅要注重改造之后的视觉美感,还要注重人置于其中的空间感以及视觉舒适感,旧城区改造讲究微改造,不可以是将旧城区大拆除再大建设,而这种空间与舒适感体现在公共空间中的面积与生活问题上,像是乡镇地区的户外往往都会有因社会高速发展而遗留下来的废污水道,以及尚未开发的土沙路,在这基础之上,可铺设自行车道,或者是构建胡同步行街道,起到鼓励居民出外活动互相交流的作用,并通过规划废旧区域的方式增加室外的公共空间。

3.2 以地区文化元素为主

对旧城改造来说,色彩搭配的运用非常关键,每一个地区都有本地居民所认可的图腾文化,合理运用这些人文元素的色彩基调、图腾造型,能让本地居民感受到居住环境的亲切之意,而在公共空间之中,通过调研周边人口年龄的比例,若是老年人居多则采用冷暖色调的合理搭配,若是青年人口居多则采用积极向上的暖色调,以实际情况去搭配颜色[3]。

4 结束语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历史列车中,每一座城市都留下了他宝贵的历史财富,文化底蕴。因此,在做旧城改造的工程之中,应保留精华去其糟粕,在保证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融合每一处旧城相应的人文元素,因地制宜地去规划、翻新,以便更能有效地发扬和传承该地区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旧城街道人文
热闹的街道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热闹的街道
人文绍兴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人文社科
风居住的街道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海港区以农民得实惠为前提走出旧城改造新路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