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500
濒死期作为一种临终状态,是遵循生命活动发展规律的最后阶段。该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或丧失状态,心脑等主要内脏器官生理功能即将死亡衰竭。濒死期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宗旨是让濒死患者有尊严地面对生命的终止,减少疾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量。采取的护理手段是与一般医疗手段有着本质区别的护理程序,以对濒死期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整体的心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护理,它采用的是即护理内容由治疗疾病、延长生命转变为达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质量,帮助濒死患者了解死亡 , 进而接受现实[1]。本文通过对安宁疗护濒死期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体会,以提升对濒死期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亲情支持,患者与家人做好最后告别,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路程。
1.1对象 选择我们金山卫镇社区服务中心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本班内150例濒死期患者,都是通过严格的预计生存期评分收入院,预计生存期评分<50分,平均生存期28天,其中肺癌58例,胰腺癌25例,结肠癌32例,肝癌20例,其他癌症15例,家属自愿。尊重本地留一口气回家的风俗习惯,其中有84例患者在家中离世,66例在关怀室,由家人陪伴下安然离世。
1.2方法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生存期评估单对濒死期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以下三项及以上者生存期大约三天:浅昏迷;少尿<400ml;仅吞咽,肢体徐动;仅口唇动:血压<80mmHg;呼吸频率>30次/分或<10次/分。
1.3结果 濒死期鸣音 58 例,呼吸困难22 、张口呼吸18例,生命体征改变10例,呼吸暂停12例,皮肤湿冷18 例,大小便失禁8例,点头样呼吸11 例。大小便失禁8例。
2.1濒死期鸣音 濒死期鸣音又称死亡咆哮音,是临终患者由于衰竭无力,无法将聚集在喉部或气管的分泌物排除,呼气时气流流经积存的分泌物时产生“咯咯”声[2]。此时家属误以为患者有痰咳不出,要求吸痰,应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吸痰作用不大,会更增加患者痛苦。取侧卧位,床头抬高,家属抚摸安慰病人。
2.2呼吸困难 50%~70%濒死期患者出现呼吸系统衰竭[3]。常伴有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对于濒死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点头样呼吸等情况时,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应,开窗通风,床头可放置小风扇,濒死期患者表现为张口呼吸,大量水分丢失,应加强口腔护理,可用棉签或纱布湿润口唇。
2.3生命体征改变 生命体征改变表现为为体温降低或升高 , 呼吸脉搏减弱或增快,血压下降,意识状态改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尿量的变化,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 对昏迷、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保护,防止意外的发生。及时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护,可以抚摸,握手予以亲情支持。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尊重患者意愿,与家人做好道爱、道歉、道谢、道别。
2.4皮肤湿冷 濒死期患者血液循环差,患者会出现手脚冰冷,口唇、甲床青紫,患者感觉浑身发烫,此时家属认为患者冷,需加被褥或热水袋保暖,绝大数病人加盖被褥以后,感觉大重,不能接受。
患者末梢循环差,对温度感觉灵敏度下降,容易引起烫伤,禁用热水袋,做好防烫伤安全宣教。尊重患者意愿,取舒适体位,穿宽松棉质衣物,轻轻按摩四肢,温水擦拭,促进血液循环,为患者提供毛毯,夏被,也可将被子悬空与床栏。
2.5大小便失禁 排便失禁是指患者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而使尿液控制不良,从膀胱经尿道不自主排出[4-5]。患者会出现紧张不适感,安慰病人,征得病人同意使用尿布,勤换尿布,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湿疹等情况,勤擦洗,动作轻柔,臀部可涂护臀膏保护皮肤,也可涂少量爽身粉、开窗通风,减少异味,减轻患者心紧张不安感。
2.6提供社会和家庭支持 帮助家属疏导悲伤的情绪,聆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内心真实想法、允许发泄,给予理解和支持。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提供志愿者帮助,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做好患者与家属死亡宣教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死亡并面对死亡,与家人做好道爱、道歉、道谢、道别。协助家属完成患者想完成的心愿,尊重患者。对濒死期患者护理观察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十分重要。[6-8]护理人员要平易近人,态度真诚和善,尊重患者与家属,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在患者人生的最后阶段处于舒适的状态,最后与家人做好道别,在亲人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