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贵发
(辽宁师范大学实验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这对社会企业的现代化生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将这些优质的资源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起来。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改革的内容当中,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打造、加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家在大力地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化技术资源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应用管理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不同层级需求,还可以为解决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应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供较为重要的支撑。
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财政扶持逐年加大,我国的高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的数量在不断的向上增加,但是部分的课题组在进行完成课题项目的时候,存在着某一仪器使用时间较短,而该仪器的外部共享使用需求量却在不断地增加就此,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者没有办法去获取一个比较高效的沟通通道来对外部单位的有关仪器的状态以及预约时的使用流程进行查看。
当下大部分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都在采取预约使用的管理原则。但是,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仍然存有着使用者进行不规范的预约使用。对仪器的使用时间霸占,迟到、延长预约使用的时间等现象,会对后来的使用者产生诸多的不便之处。
在预约使用环节的管理过程当中,亟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并且有效的机制来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其中包括:用前样品的准备,使用时候的规范操作,清理使用后台等等环节。
对使用人员进行有关操作的培训是必要的,它能够确保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的时候可以规范安全的操作,同时也可以使仪器的使用寿命得到很好的延长。通常情况之下,同类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会重复配备多台。一对多的操作培训方法很难确保受训的人员可以全部上机进行操作。并且,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大型仪器对于环境温度、湿度有着比较严苛的要求,同时还会涉及到水、电、气的使用安全。如果操作不当会存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高压容器、超速离心机、辐射型仪器等等,这将会给仪器操作的培训带来更加困难的挑战。
建设相应的网站可以使得使用者更加便捷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还可以为使用人员或者是网站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沟通通道。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也就是将全部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信息感应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方可很好的去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虚拟仿真的技术,顾名思义,也就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3D技术、将现实增强的技术、虚拟的现实技术与进行网络通信技术等等进行一定的融合,并且达到了飞速且迅猛的发展。
将华中师范大学的生物学国家级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湖北省的其他高校生物实验教学示范的中心进行比较。在华中师范大学当中,华中师范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的平台已经完成了。在这当中,“以学为主是虚拟仿真的中心部分。在问题的导向与任务的驱动的两大指导原则之下,对虚拟模仿实际的实验教学改革,与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对“三层次、四水平、六模块”等总计75个实验工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体系采取探索性的构建方法。在这当中,包含着对仪器设备模块使用的培训,已经研制出来的9种仪器设备进行培训使用的虚拟实验资源。实验教学的中心可以对物联网系统进行安装,可以很好的完成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等等的宽口通道,可以很好的符合平台需要进行24小时开放的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建立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将平台已有的生产厂家、型号与购买的时间等等全部录入进去。预约的使用者可以非常便捷的在共享平台之中对仪器的状态与该仪器的相关使用的要求,检测仪器状态的方法,对所需要准备的样品的要求进行查看。
在新人上机操作之前的大型仪器操作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使用人员的操作得到规范,以确保仪器可以正常的运行,使仪器的使用年长可以得到延续。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虚拟仿真中心的仪器设备使用培训模块来对新人进行相关的培训。能够顺利完成训练的并且测试及格的使用人员才可以取得仪器的使用权限。例如:速度超高的离心机使用的培训过程。参与培训的人员需要将虚拟仿真中心的仪器设备利用起来,使用培训模块中所存在的超高速的离心机来进行操作上的培训。就此之后,需要培训中心将实体机上的操作培训准备好。参与培训的人员可以在进行实体机操作测试之前,来借助虚拟的资源去再次性的进行复习。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培训的效率得到保障,同时还将实体培训时所存在的“人多机少”的障碍突破掉。
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的系统,在预约系统当中对所需要的仪器进行预约,并且需要严格的把控预约时间,要在预约的时间之内完成所预约仪器的使用。进行管理的共享平台需要将详细的管理规则制定出来。采取攒扣信誉积分的方式来对平台的使用人员进行约束,如若使用人员出现违规现象就会被系统自动扣除相应的分数。当所扣除的分数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系统会自动采取相应的处罚机制。进行管理的共享平台需要以不同仪器的使用特点作为依据,来对仪器的预约时间的长短进行限制。普通的仪器所预约的时间长短不可以超过XXX小时。种类为精密类的大型仪器的使用时间的长短不可以超过XXX小时。对于那些精密度超高的大型仪器来说,送样检测则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进而可以使得仪器使用的正确性、高效性与合理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在对所有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之后可以看出,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训练的人员对此表示为满意,大部分参与培训的人员对此培训表示为效果一般,极少部分的人员对此培训表示为不满意。这个数据就表示了使用虚拟并且仿真的资源来实现大型仪器操作培训的这种方式还是受到了大部分数量参与者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对目前我国的网站平台、物联网系统、虚拟仿真资源的大型仪器的共享平台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成效进行相关的调查。对于这种管理的模式,30.4%的人员对此表示满意,52%的参与人员对此表示一般,17.6%参与的人员对此表示不满意。结合上述的数据来看虚拟仿真资源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的模式得到了大部分使用者的认可。同时,这也为后续需要开展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强力的支持。
对大型的仪器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让大型仪器实现效果的最大化、服务的多元化、功能的最优化是当今仪器管理人员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与目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很好的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科学管理以及合理利用进行优化,这是当前需要进行深思并且付出努力的方向。伴随着信息化资源的不断丰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改革性亮点,并且涌现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应用管理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