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东,薄鑫旭,葛鑫,陈东庆
(1.中国人民解放军32286部队,山东 济南 25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32288部队,吉林 四平 136000)
陆军装备器材战役储备机构调整改革后,各器材仓库装备储备均呈现出更加聚焦部队任务、更加注重综合配套、更加突出集约高效的特点。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储备设施年久陈旧、废旧物资占比过高、智能手段欠账较多、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本文本着“作战牵引、任务支撑、综合集成、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按照“着眼长远、利于管理、利于战备”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稳步推进实施,从而为促进陆军器材仓库装备储备工作高层次筹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提供有益借鉴,为陆军各任务部队更好遂行不同样式作战任务提供支撑。
(1)周边安全形势要求装备发展。近年来国外的战争实践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针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军队有效遂行“四个战略支撑”使命任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着眼应对强敌,发展与我军使命任务相匹配的武器装备,形成战略威慑力和战斗力。
(2)外军装备发展促使装备发展。武器装备是战争主体从事战争实践活动的工具,经过不断的战争实践,外军武器装备飞速发展,功能极大拓展。陆军任务部队调整改革后,合成营为基本作战单元,各任务部队武器装备编成要素齐全、品类繁多,须迅速发展补充与任务相匹配,与对手相匹敌的武器装备。
(3)我国社会发展助力装备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物质资料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部队装备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速。
(1)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军队调整改革赋予陆军器材仓库与原各类仓库更广泛的使命任务,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进行了入调整,必须进行全面改革转型适应新的使命任务。在原军区体制及后勤力量调整改革初期,各仓储机构仓储规模相对较小、人员规模相对较大、储备结构相对单一、机关结构相对冗杂,调整改革后,仓储规模加大、储备结构优化、机关结构精简、人员规模压减,只有全面适应改革,不断调整转型,才能有效履行拓展深化后的使命任务。
(2)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外军事大国的实践来看,装备储备机构改革转型是不断适应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保障理念上要紧跟习近平强军思想,紧跟国内外先进军事思想、紧跟联合作战要求,在保障方式上更加注重战略预置、军民联储联供、物资保障信息化,在保障实效上做到适时、适量、持续、可靠。
(1)作战样式的深入转变。美军在战备物资储备发展方面先后提出“聚焦后勤”“即时后勤”“感知与反应后勤”“无缝后勤”“主动式保障”“虚拟后勤”等。随着我军发展进入新时代,装备储备工作必须适应深入转变的作战样式,充分吸收各类先进保障思想,结合我军实际进行创新优化,形成适合我军特色的装备储备及供应保障模式。
(2)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陆军各部队的编成、武器装备的发展都是向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达到利用最小力量发挥最大效能的目的。装备储备要改变原有较为单一的储备情况,结合各仓库担负的主要任务,针对保障对象的作战编成,统筹规划武器装备储备,储备模块内要综合集成,整体结构由各模块综合集成。
(1)器材补充渠道需进一步完善。现器材补充以上级调拨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主动筹划环节,调整改革后,物资储备应成标准、成体系、动态完善。部队请领器材环节多、流程繁、路程远,没有在器材补充渠道最前端上报需求,缺少器材消耗补充标准,改革后,器材请领配发应加强前端统筹,建立消耗标准,变“按需补充”为“按标准补充与按需补充相结合”。
(2)保障作战模式需进一步转变。现行器材供应保障环节仍相对复杂,缺少整体联动,调整改革后,器材储备及供应保障应全方位可视,部队需求上报同时直达仓储机构,提高仓储机构运输投送水平,以最快方式完成器材补充。
(1)储存管理标准体系不健全。改革调整后,部分仓储机构需深度转型,现行标准规范类别较为单一或部分器材没有管理标准,应综合考虑各仓库担负任务及储存管理要求,制定标准规范,便于规范化管理。
(2)技术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技术区基础设施配套应综合考虑物资储存结构,防火、防洪、防震、防盗要求高,但现阶段战备、消防、安防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统一规范,不能形成体系规模。
(1)储存管理手段落后。储备物资的储存管理是仓库的主要任务之一,地方大型仓库物资器材信息化管理手段早已成熟有效,现阶段某器材仓库仍以纸质程序流转、手工登记统计、人工搬运装卸等传统方式进行储存管理,人力消耗大、工作效率低、管理差错率高等矛盾问题较为突出。
(2)供应保障手段单一。供应保障是仓储机构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平时主要是为部队提供所需器材,战时主要是按担负任务遂行保障,现阶段平时的供应保障以部队自取为主,地方物流保障为辅,战时供应保障主要是公路和铁路运输,手段相对单一,效率相对较低。
为推动器材仓库全面建设和保障能力升级转型,按照“作战牵引构体系,抓住机遇促转型,立足长远定目标,着眼急用提需求”的思路,充分借鉴现有建设试点成果和地方先进仓储管理技术,综合运用创新管理模式、配套仓储设施、信息综合集成等方式,实现五个方面的建设目标。
(1)任务牵引、统筹规划。按照“保障与作战相衔接、平时与战时相结合、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战场建设总要求,构建“支援前沿、辐射全区,功能完备”的保障储供体系。着眼仓库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坚持战役与战术相衔接、固定与机动相兼备、装备与后勤相融合,统筹建设内容、分类搞好指导。
(2)精准测算,明确标准。结合部队调研成果,深入研究器材收发规律,合理预计未来仓库库容需求,统筹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按照最新标准展开方案设计和经费测算,充分考虑高寒气候影响,搞好风险评估和措施规避,严禁贪大求全搞重复建设,杜绝安排过满完不成任务。
(3)突出重点、急用先建。综合考虑仓库现有条件和影响作战保障的关键因素,突出立体库新建和重点库房条件改善,手段配套参考军内同行业单位,结合仓库职能定位进行统型配套,确保尽快形成平战时供应保障能力。
(1)储备机构大型化。为满足器材供应保障需求,存储器材的种类和数量都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扩充库房容量,提高储备能力,增大延伸保障辐射范围,建设和改造一批大型现代化仓库是当前仓库建设的头等目标。
(2)储备设施立体化。引入先进仓储物流技术,通过配套立体货架、完善自动化管理手段,将物资器材进行上架管理,打造立体化仓库,有效提高库房利用率的同时,保证物资管理更加直观、高效。
为提高仓库仓储能力、优化库房布局结构,实现物资器材综合化管理模式,结合战役仓库职能任务,按照大型装备器材储备区、小型装备器材储备区、精密装备器材储备区、专装器材储备区、中转器材储备区、危险品器材储备区、大型退役报废装备停放区、信息管理控制区和业务人员培训区,对仓库进行规划布局。
(1)信息管理控制区。在办公区设置信息管理控制区,以中心机房为核心,以库区网作为仓库的主干网络,以光缆网为干线、以千兆以太网为支线,以无线宽带自组网和无线区域宽带系统为延展补充,向办公区、业务人员培训区、各装备器材储备区辐射,实时连通“库房物联网”和“作业指挥网”,接入汇聚所采集信息,为仓库数据采集、信息联通、交换共享和综合集成提供支撑。
(2)精密装备器材储备区。建立精密装备器材储备区,安装恒温恒湿监控系统,配套防潮防尘及温控设备,主要存放精密贵重装备器材,实现存储环境自动化控制、精密器材精细化管理的功能。
(3)专装器材储备区。设立专装器材储备区,对光学、电子类专装小众器材、高新装备关重部件等特殊器材实行单独储存和管理。
(4)危险品装备器材储备区。对现有一定数量的半地下库、洞库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危险品装备器材储备区,用于存储危险品。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军队装备器材储备的任务与意义,阐述了军队装备器材储备的形势和问题,通过对传统装备器材储备形势和问题的分析,结合军队装备器材储备保障特点,形成了装备器材储备建设规划构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三个方面内容,依据上述内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拓展,指导有关单位展开装备器材储备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