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修进
江苏华禹水利工程处 江苏 徐州 221700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护坡工程需要开发和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虽然保护了河道,但却破坏了环境稳定。而生态护坡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力量和资源,既能保护河流,又能保护环境,使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相统一,越来越为业界所认可和推广。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环保及生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促进绿色环保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而言,水利工程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改善水利工程功能,合理规划,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和农村要重视河道生态护坡在河道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是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自然护坡,使河道护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目前,国内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护坡类型有植被铺装、植物土壤固结型、岩土材料型、网格型、草皮型生态护坡。为使这些护坡措施得到合理的利用,需要根据河道周边环境对护坡工程进行深入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护坡方案。工程实践中,应根据河道保护的特点进行合理优化,以保证其建设效果,并进一步推动生态河道保护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1]。
(1)护坡效果好。相对于传统的边坡防护方法,该方法更能实现对生态边坡防护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治理。从生态护坡的特点来看,它与传统护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护坡模式。以前只使用石头护坡,而现在使用各种材料,以更好地反映环境要求。采用环保的方法和手段种植大量的适合于潮湿环境的绿色植物和树木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共同作用,将建立一个非常稳定和超强的生态系统,以应对各种不利条件和洪涝灾害,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主体及各种支承结构相比,生态护坡具有投资少、造价低的特点。生态型护坡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能改善环境,且操作简单,因而成为现代护坡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2)社会效益更高。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比传统护坡更为突出。既能平衡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空气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使生态护坡工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应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生态护坡工程的社会效益。
(3)环境污染小。我国长期追求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这一模式帮助我们快速摆脱贫困,但它也给环境造成了沉重的代价。这个国家很多地方的环境从几十年前就已经改变了。土壤侵蚀、空气污染等现象和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空气污染的种类繁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河流保护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减少环境影响。把握好时机和条件,结合河流实际因素和河流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
自然河流为原型的正规坡面保护,既能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又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天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首先要保证河道安全。按照河道护坡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适合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结构优化。河道原水厂净化水体,有利于提高河道净化能力。对植物育种而言,可从环境适应性和净化功能两方面着手,优先选择适应河床环境、净化效果好的植物。这样既美化了河流,又增进了生态环境平衡。二是以天然河流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技术能有效加固堤坝;为使此项技术更好地发挥其稳定路基的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时,应尽可能将树木与灌木相结合,对不同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设置,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各种植物具有提高路堤稳定性的优点。
在水利工程中,进行河流生态护坡建设时,应充分利用植物固土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原则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力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并能改善河流的土壤状况,促进生态保护。在植物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建筑区域的具体气候和地形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根发达的当地植物进行选择。其次,对该地区是否适宜种植不同种类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种植和生长条件来判断不同方案的可行性。
多孔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水力生态护坡施工。为满足生态护坡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建设者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相关骨料及添加剂。建设过程中,可在孔洞内加入保水剂,利用周围的植被和河流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有效连接。该护坡结构具有明显的抗洪能力,应用生态混凝土技术也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在护坡上种植相应的植被,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河流环境。在河道护坡建设中,生态砖也被充分利用。砖木结构不仅能提高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还能改善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展现生态特色,加强当地景观与生态护坡的效果,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伴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生态水利工程将该技术应用于修建护坡上,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工程效果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