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的步伐已经发展极快,但相应地存在问题也是十分的长久,一直是建筑行业存在的缺陷问题。例如,为了在一些建筑项目中追求速度,常常在没有完整详细的施工计划的时候开始施工,使得室内装修的时候存在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当我国的现代室内进行装饰设计时,将会产生太多的建筑垃圾,从而导致资源极大浪费。但是据保守估计,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建筑垃圾依然是可以进行再回收和重新利用的。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推进建筑和装修设计的一体化进程。
促进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一体化”是特别是指建筑项目的实施开始,需要相关企业能够针对建筑施工的实际环境所涉及的有关技术以及资源展开全方面的调配应用,并且将其科学融进工程项目当中,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在我国目前的建筑业,装修和建筑之间的分离是严重的,影响着控制体系的平衡,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较低,常常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该点也是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得知,大力推行和发展建筑和装修设计的一体化能够更好解决该问题。
建筑和装修设计运作一般情况下会涉及七个阶段,包括有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室内设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等等阶段。
(1)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在该阶段,需要有关设计人员可以帮助给出详细完整的建筑设计说明书,画出相应的设计图纸,以及总平面的图纸和建筑透视图等等,并对图纸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指示性的说明[1]。
(2)建筑室内设计阶段。该阶段的设计工作人员要求按照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做出室内设计的相关概念图以及效果图。
(3)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在该阶段的设计工作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此设计展开论述,并且进行内容的解释说明。
(4)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阶段。在该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设计好的建筑工程的总设计方案以及室内的结构设计拟设出建筑电气工程的系统草图以及有关的配电系统草图。
(5)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阶段。在该阶段,需要设计人员能够依据相关的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安装展开有效的介绍和说明。
(6)暖通工程设计阶段。在该阶段,需要设计人员能够针对冷热负荷展开相关运算,并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选择最适合的采暖热源,并且对排烟装置以及空调的安装和设置做好合理的介绍和说明。
(7)室内装修设计人员的加入。最后一个设计阶段则是需要室内专业装修设计人员的加入。需要他们能够和建筑师共同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工程设计方案展开相关探讨和分析,从而针对其中不合理依然需要完善的地方展开详细分析,确定出最后的有效方案,设计出最佳的建筑工程方案,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都是分开实施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也因此导致在施工的时候,很难让三者展开及时的沟通交流,从而导致在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三分互相推卸责任的现状。所以想要科学合理正确推进建筑以及装修设计一体化的进行,则是需要改变施工管理,不断完善模式,促进培养和发展建筑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和管理这三方的统筹建立,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创新实现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可以相匹配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施工单位在展开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先做好相关的了解工作,确定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科学采购相关的建筑材料,推进施工的全面进行。对于室内的装修设计需要和施工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确定建筑最后需要具备的功能,从而可以在设计上将其得到展现[2]。施工单位除了满足业主所提出的合理需求外,还需要把握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管控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以及最后的造价等问题。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曾经的模式相比,可以帮助在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能够尽可能迅速且精确地找到问题来源,判定责任问题,有效避免问题发生后,施工、设计以及管理三方的责任推卸的可能。
在建筑和装修设计的一体化中,业主的作用很大,而且其具有对建筑工程的合法使用权,因此只有业主在使用体验良好的状况下,才能大大帮助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的成功推进,实现大量经验的积累。因此需要最大程度发挥业主的作用,让业主将自己的体验所得的有关经验和建议告知相关设计人员,从而让设计人员可以移居于此进行参考和建议,不断完善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全面考虑到业主的使用习惯,提高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让业主的居住体验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推进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是需要有选择性,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功优秀经验。国家政府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展开正确积极的引导,明确建筑行业政府以及市场各自相应的边界位置,更进一步精简相关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而建筑装修工作一同交由建筑师进行负责。
总而言之,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当中,推进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的工作是目前阶段我国建筑设计的一条全新模式,意义非凡。需要建筑设计师以及室内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密切互动,保证最大程度展现建筑工程的室内室外的功能,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推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