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高年级教学改革与“设计工作室”制的结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4-03 11:52唐悦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学教学活动人才

唐悦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和变动。伴随着我国人民对住房需求的增长,国家政策也更多倾向于转向建筑行业和领域,这为建筑行业的进步注入了较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投入到建筑领域。受人才培育的社会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建筑学课程。但是,从我国实际国情来看,由于我国建筑学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欠缺,从体系上仍局限于老八校的状态,无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实际的深刻变动,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演变中,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建筑专业人才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去设计院,也有的去了室内装饰公司,还有施工单位等多种可能,这就需要在保证最基本的教学培养基础上,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使得高等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相契合。而对于建筑学来说,最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是设计课程。通过设计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建筑设计,在设计中不断走向建筑,并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建筑设计。从目前建筑行业的高等教育实况来看,从通识课程过渡到设计课程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体现在以班级为载体的设计教学模式。从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实际上不利于学生个性感知的发挥,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位。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目前我国正积极提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学和科研仍是目前的两把抓手,产学研结合也必将成为目前的时代风潮。

从目前来看,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对其进行改革,并已经探索出许多可行性措施,部分985高校也已经在开设建筑学课程的同时成立了设计工作室。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传授关于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其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自主选择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找到一条正确结合建筑学专业和设计工作室间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面对的时代课题。

1 推进建筑学教育改革和“设计工作室”制度的作用分析

就目前高校对于建筑学建设实际来看,现阶段的设计工作室制度建设仍然存在部分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根据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希望可以提高设计工作室制在我国建筑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应用价值。

1.1 对于高校和企业

将高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纳入到设计工作室中,一方面可以将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支持教师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探索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模拟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统筹好教学、实践、科研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创新与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设计院制度在教学形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和锤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院也能提前挖掘到具备工作潜力资源[1]。

1.2 对于学生个体

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对于建筑学设计认知一般较为浅显。从普遍性认知来看,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一般分为实践性、职业性和复合型人才,三者在培养方向和培养重点又有侧重。首先,实践性人才一般重视学生或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强调对于前沿方向的理论考察和实践养成,培养重点在于思维,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而职业性人才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际操作。复合型人才则是目前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经济竞争愈演愈烈,这类人才的培养往往顺应市场需求的导向,着重强调社会实践和学术理论的融合发展。而导师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制的改革目的则是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这种教学目标更能够契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实际和需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市场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核心,在教师的引导和传授下发挥自身对于接受教学活动的自主成长性和积极接受性,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对于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收获教学活动的成果。

2 将高年级建筑教育和“设计工作室”制结合的改革措施探讨

2.1 对于改革的整体思路分析

对于将二者进行结合改革,首先应当考虑好“工学交替”的历史发展及其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意义,这是对整个改革工作的基础性认知。其次,应当研究职业建筑工作室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意义,这对于推进整个改革方案的落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应当研究建筑学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发展,充分重视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发展思路。第四,应当研究好“设计工作室”的构成、目标及工作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主干,这直接影响着整个改革进程效用的发挥。第五,应当研究“工学交替”与“导师制”在“设计工作室”制度中的体现与发展,通过对这点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将二者结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明晰。第六,是对于“设计工作室”成果与受益分析,并针对“设计工作室”的模式及其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2]。

2.2 对于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

针对现阶段对于“工学交替”制度和“导师制”融合发展的改革目标,首先应当针对建筑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探究和分析,这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发现建筑学发展历史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可以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对历史经验进行借鉴。从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加强对相关案例的调查,通过比较分析法来找出各院系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共性和经验,并分析好建筑学学子对于推进“工学交替”制度的心理预期。

针对调研结果和市场预期的分析,应当补充好现阶段建筑学教育的不足。从整个运行周期来看,应当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设计工作室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题,以完成建筑设计课程。第二步则是临近毕业时期,应当结合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择业目标为根据。这一时期,不仅要考量好学术和理论方面,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考察,从而为学生走向职场打好铺垫。从这点来看,这其实发挥出了一个“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通过直接引导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

在以上两个阶段完成之后,应当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通过教师大会和学生参与等方式,对教学工作整体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提高“设计工作室”中的教学质量,将“工学交替”顺利延伸于建筑学教育之中。

3 对于改革实施的应用价值分析

具体来看,该改革在转化研究成果、转变教育观念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本改革的设想和目标,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的作用,通过教师工作室的引导,充分发挥立志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教师在研究方向、成果创造和积累方面做到自主,真正实现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独立。这改变了传统教师工作制下的弊端和不足,切实展现出了现阶段高等教育从业者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支持教师在同样的大纲中探索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从形式上和条件上两方面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创新[4]。

通过本改革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思维,使其更加贴合现代教学的目标和需求。根据“工学交替”和“导师制”的新型教学制度,带动传统的教学部门和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引导能力的考察,激发学生对于个性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教学环节选择性的强调,可以将教师置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被动授课、学生选择接受的尴尬情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视角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设计工作室”模式在建筑学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吸引力、注意力,将他们真正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的身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教学,提高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有效促提高学生自主接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探索出一条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的高等教育之路[5]。

4 结束语

通过建筑学高年级教学改革与“设计工作室”制的结合改革,可以有效探索出一条契合我国建筑学教学实际的教学路径,建立一套“理论-设计-实践”三者融合的新的课程设置体系,健全更为完善的导师指导制度,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建筑学教学活动人才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人才云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