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重庆开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 4054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发展,而这其中城市的规划则对其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往往还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所以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就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这样城市规划设计才能够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如此一来也能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本文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城市规划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对策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就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并且仍在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也就给城市的规划设计增添了难度。城市规划指的则是根据城市发展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在城市资源安排、功能布局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过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城市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利用,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是依据其自身的布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此外,进行规划时还要将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预计发展水平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其规划的科学性以及高效性,而且在管理城市的方法中进行城市规划也是最有效的[1]。
现代设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与城市规划并不相关的标准,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下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占用一部分的城市公共资源,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做好城市资源合理分配与管理,不能形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建设工作中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还是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需要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也是一种公益性的行为,通过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满足居民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做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合理配置水平,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城市的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配,从而保证整个城市可以健康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设施,要不断地完善,比如说医疗,教育,文化的规划,而且还要有效兼顾城市内各个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就是要有效地控制市场,通过控制房产的价格可以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保证城市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原本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使用权限也逐渐开始展现,展现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也在逐渐的演化,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开发行为,很多企业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不惜牺牲城市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还有其他利益的投资主题,由于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土地资源以及房产的价格会不断地上升,这对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质量,要稳定城市工厂和土地价格,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严格按照土地施工规律,根据不同的项目施工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管制,严格约束各种商业违法开发行为,保证各个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使生态城市可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应考虑服务性原则的要求。设计人员可将生态性与服务性原则相结合,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规划设计工作,促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可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建设事业长效发展要求。城市规划设计中可在服务性原则的指导下,完善针对性强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制度,使其设计质量更可靠,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设计方案,确保生态城市建设有效性。
在实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要求,有利于控制设计成本,保障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确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有利于降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发生率,不断完善其设计方案,满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高效利用要求,避免影响其规划设计工作落实效果[2]。
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还要对当地较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并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进而也会为城市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则要对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了解和分析,将其融入城市规划中去,如此一来,城市规划就能够与人文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进而也就能够表现出城市的自身特点,使得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利于特色城市的构建。
地域性原则。在该原则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绿色植物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成活率,提升城市建设中的效果,并使其具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实现对绿色植物的高效利用。完整性原则,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完整性原则考虑,可实现对城市实际情况的全面分析及调查,实现对调查结果的高效利用,提高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质量,增强其设计方案的适用性。
如何将绿色交通理念转化为规划技术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在20世纪末引入绿色交通理念,2000年后开始进行广泛研究和实践。在规划的各层面均应减少交通系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压力,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支撑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根据绿色交通规划技术路线,在编制具体规划方案时,首先考虑了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系统的构建,小汽车交通、货运交通、旅游交通等其他子系统的构建则围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系统开展。在公共交通方面,根据“截流式”交通组织模式要求,沿着规划区内部中部客流走廊设置中运量公共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以公交为辅线、以个人运输系统和柔性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在非机动交通方面,规划充分考虑了周边的林荫道、侧面绿化带建设与机动车道路相分离的自行车准用道路,极大地提高了自行车网络的通达程度。在小汽车交通方面采用以静制动的方式,在静态交通组织上提倡停车换乘、调控车流量;在动态交通上,限制道路红线宽度,使得城市拥有更多慢行空间,达到生态、绿色的目的;通过交通稳静化措施和交通管理,将机动车分散在次干路上,实现交通分流。
城市内部水生态合理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通过城市内湿地、绿化等设施进行洪水防治,合理管理雨水排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各个湿地系统进行整合规划,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不会遭到破坏,改善城市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双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注重湿地系统净水功能,合理利用地下雨水回水,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
“生态廊道”一词最初被应用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能够将分散区块连接起来的“生态廊道”理念应运而生。生态廊道是地质环境的狭长型地带,是生态系统中实现各生态景观单元的空间类型。生态廊道具有防灾安全、景观生态重建、卫生防护、生物信息传递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要对城市的环境和其空间资源所存在的关系予以重点考虑,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城市的文化现状、政治现状以及经济现状进行综合,这样城市规划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另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还要对城市的承受力予以重视,因为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环境资源的承受力往往是有限的,如果突破了其承受的界限就会使得城市的发展出现问题。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保证其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城市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不过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仍发现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城市空间利用不科学,大量的违规建筑占用高效的土地资源,限制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规划设计的规范性等,对城市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完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则需强化与城市管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漏洞的存在,严格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注重对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监管。同时需要通过严格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保障城市规划设计的有序推进,根据城市实际的发展需求,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为形成科学的城市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要对城市所具备的所有空间资源进行统筹,包括土地、产业园区、人口居住区、商业区、绿化区等,要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上,开展符合城市自身需要的规划设计方案。所以针对当前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则要积极了解和掌握城市现有的空间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基于“以人为本”以及打造“地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以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求为目标,对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管理加强联系,对现有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杜绝违规违建等行为,推动城市管理发展的同时,保障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城市未来规划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它可以确保工作质量状况良好性,为城市建设效果增强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在提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优化其设计方式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具体措施科学使用的重视程度,落实针对性强的设计工作,确定符合实际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