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财
甘肃中腾众鑫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与能源紧张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的形势下,采取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时代重任,这种情况也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得到普遍应用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秉持绿色建筑理念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高能耗及高污染问题,并强化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功能,促进建筑工程的环境友好,对于建筑学设计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绿色建筑概念作为一种新兴建筑设计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关注,对建筑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建筑全寿命优化设计,绿色建筑概念注重对于建筑的全寿命管理,绿色设计理念贯穿设计到竣工整个过程,尤其关注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做到绿色环保。二是提升能源利用率,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现了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能源是绿色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主要能源,在满足施工要求,达到施工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具有环保性。三是做到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由于我国高速发展需要,以往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常常忽略自然环境因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做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要加强材料使用管理,避免出现浪费。四是增强建筑健康性,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造适合人们生活的建筑,保证人们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这就要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严格进行材料质量把控,确保满足环保要求[1]。
随着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开始在自身设计的领域开始响应环保政策号召。在建筑行业积极推广和开展绿色建筑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核心表现,绿色建筑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甚至通过将建筑与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在进行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是当前绿色建筑的核心研究内容。要将建筑自然地融合在自然环境中同时提升建筑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实现该目标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20世纪中叶,绿色建筑开始出现在当时的建筑类型当中,而我国其实在久远的历史中本身就存在着建筑与自然进行融合的设想与思路,通过对我国古代建筑的不断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不少的古代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过程。在绿色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并没有清晰的表述,但在实际的绿色建筑应用过程中已经能看出天人合一的端倪。在西方众多的建筑设计领域中,都能够发现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融合的案例,当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建筑领域中生根发芽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得到了更加清晰的展现,甚至在古老的休闲避暑建筑中,就能够清晰地发现古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较早地展现出了绿色建筑的特性。
在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的绿色建筑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抓住机遇不断的扩大生产和建设规模,忽略了这些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随着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以及各个绿色组织对环境问题的不断关注和宣传,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环境污染问题自然能源的无序利用也使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出现了大量的破坏和浪费,因此人们开始逐渐建立起环境保护工作以及能源替代等相关科学研究,绿色建筑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绿色建筑的中后期,人们在进行了多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之后对于环境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低碳,节能,降低排放等相应的理念和措施。随着时间来到21世纪,绿色建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机遇,各个国家在进行建筑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思路融入到了建筑设计过程中[2]。
在绿色建筑开展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进行测量,而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施工模式进行建筑施工。施工模式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并充分考虑施工区域的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等问题,提高绿色建筑物结构建设施工的可持续性。
因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天差地别,且各地自然资源也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各地绿色建筑建设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各地环境因素对建筑技术操作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环境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利用好基地优势,尽可能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形成建筑与生态环境间和谐共处的景象。
绿色建筑概念不仅是要求建筑本身具有环保性和绿色性,更要求其与自然环境做到有机融合。在进行建筑物位置规划时,要重点考虑绿色建筑能否很好的融入周围环境中,做到二者间的协调统一。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中,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保证建筑与周边环境间的整体效果,防止出现片面化问题。
环保化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在进行绿色建设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环保考量,要尽量选择具有环保价值、环保效果出众的材料,并且进行建筑施工时还要积极做好技术选择,选用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小且节能、节水的施工技术方案,在保证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根据周边环境特点,结合使用自然能源,加强对自然风、阳光等资源的使用,既考虑建筑居住的舒适感,又考虑能源的优化利用。
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是否具有环保性。在进行材料选购时,要选择具有节能性能的施工材料,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浪费情况,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综合考虑建筑成本与节能环保需求,做到二者间的权衡[3]。
施工阶段要以建筑设计方案为施工依据,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明确相关的质量要求、节能环保要求。施工阶段要对标执行建设需求,严格按照节能规范控制能源使用。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或费热,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回收利用,并且要尽量选用新型能源代替。
科技水平的发展给建筑行业的精细化施工带来了新方法。在绿色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这就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师紧跟技术前沿,加强高新技术与施工过程间的融合。
4.2.1 充分利用水资源。我国部分地区水体资源丰富,而多数地区仍严重缺乏水体资源。建筑工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水体资源,水体资源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重点做好天然雨水使用和污水回收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例如,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开挖蓄水的方式进行自然雨水的存储,并将其应用到建筑过程和后续的人工湖等建设中。
4.2.2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我国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土地资源的规整性相对较差,很难找到大面积的、可供建筑工程使用的土地资源。而建筑工程本身需要占用较大的施工土地,对于土地的规整性具有一定要求,要实现绿色建筑就需要严格控制土地资源的使用,尽可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绿色设计改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在节约施工用地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建筑效果与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然要使用大量资源,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尽量选取能够再生的资源,以此代替一些无法再生的珍贵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资源循环模式。将新型可再生能源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利用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实现能源转换,并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4]。
在绿色建筑理念当中,建筑建设后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在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以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节约能源。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好自然光源、自然风等自然资源,减少后续使用过程中对于电能的依赖,通过自然的方式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结合施工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确定住宅的结构布局和整体分布,保证建筑住宅区域的空气流动和光照需求。
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涉及较多的施工环节,且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为达到建设目标并满足绿色施工要求,需要加强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特别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要求设计人员重视施工图纸的绘制工作,做好各项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并明确绿色设计要求及使用的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过程的绿色环保性,避免施工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施工变更。而施工变更会在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的同时严重影响施工整体进度,从而影响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所以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结合施工概念,配合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管控力度,形成绿色建筑施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全面评价机制,优化使用施工设备,节约施工能耗[5]。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广大民众普遍追求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现代社会中,坚持绿色建筑理念开展建筑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够切实促进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土地与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总之,绿色建筑的出现,有力推动了建筑学设计的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