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情感体验

2021-04-03 11:34李俐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场所空间情感

李俐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引言

突然间,你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感动。我觉得很快乐,所以我说:“真美!”这就是建筑,艺术出现了。

——勒·柯布西耶

拉斯姆森在《建筑体验》中写道:体验对于建筑非常重要。他认为,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把感情及态度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因为所有好的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只看建筑及其细部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城市建筑。

情感是人和世间万物交流的媒介,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之上,人们也越来越追求在城市生活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比如:有了居住的房子,人们就会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装扮它;一座纪念性建筑,人们会希望置身其中时能唤起某些记忆和情感;一个街心公园,若缺少情趣则会无人问津。体验对于我们而言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通过房间的窗户和窗外的景色来体验场所的季节更替;可以循着林间小道和树间光影来捕捉场所中的鸟语花香;也可以行走于家乡的小巷中,在杂草丛生的砖石上寻找儿时的欢声笑语……

1 体验的定义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为体验。弗洛伊德认为,体验是一种瞬间的幻想:是对过去的回忆——对过去曾经视线的东西的追忆;也是对现在的感受——先前储存下来的意象显现;是对未来的期待——瞻望未来。创造美景,通过瞬间幻想来唤回过去的乐境,以便掩盖现实的焦虑。体验的原型是应该是源于感性的,属于族类共同体的并且富于复现功能的原始模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达。体验原型往往拥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复现的功能。

空间体验行为绝大多数既是主体内部心理活动的结果,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刺激的反应,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从空间意义的生成与审美价值取向来看,空间体验既是一种空间审美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是一种空间意义与场所精神的审美升华,空间中的体验无可替代,视觉、气味、记忆、声音、行为都可以成为空间传达情感的媒介,实现人与空间的“对话”。人在进行空间体验时,也是感悟现实生活中场所与场所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场所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渗透,相互共生,彼此交感的结构秩序[1]。

2 场所体验在建筑中的运用

而从建筑诞生的时候起,建筑就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形式。而空间作为建筑的主角,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与形而上的精神体验,建筑空间的精华就是一种可以体验的场所,场所赋予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

回溯过去,其实自人类建造开始之时,对于建筑中情感体验的追求便已经开始。公元前3000年建成的埃及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入口在整个建筑群的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甬道里的两排柱子使空间扑朔迷离。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这样的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因为在当时的文化环境里,依据人们相信的神话,死去的皇帝仍然在冥界统治者。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着力渲染皇帝的“神性”。当然,在这一类纪念性建筑中,情感的表达与纪念性原本就是这一类建筑的重点。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阐述其现象学中认为:场所精神是天,地,神,人的集中体现。无论是认为的场所,还是自然的场所,一旦存在于世界,与人构成某种关系,就必然存在这种场所。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令人难忘的是那里遍布的小型广场。那里的广场就像是城市的露天大客厅,周围的餐馆和咖啡厅总是挤满了人,人们有时坐在咖啡厅里观看广场上艺人的演出,有时三五结伴地坐在周围建筑的台阶上随意聊天,人们感受广场的气氛,即是旁观者,又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

如果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体验是一种个体式的冥想体验,那么佛罗伦萨的小型广场的体验则是在场的群体的体验。前者通过空间的形式语言与光影交替来营造场所氛围,后者则以行为事件为主要媒介来使人们对场所留下深刻印象[2]。

3 情感体验的类型

从类型上说,空间中的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的连续性体验,一种则是瞬间的片段式体验。

3.1 线性的连续性体验

线性的连续性体验多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然后到达情感体验的高潮,《清明上河图》是线性展开故事情节的典范,从画面的左边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把跨越不同时间空间的不同片刻展现在一幅画中。画面运用的是三点透视,透视法通常表现时间上的某一刻,而在这里,它运用同一的线索展现发生在不同时刻的许多事件。在现代主义建筑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类似的作品,如:赖特在1948年设计的旧金山玻璃店。所有的展品围绕着一条上升的螺旋线布置,这条弧线升起的坡道把一个个陈列器皿及其余的小空间逐一展现在每一位参观者的面前,参观者还可以不间断地从新的角度去观赏,就如同在观看一部主题影片。这样的餐馆情节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中表现得更为精彩。

3.2 瞬间的片段式体验

瞬间的片段性体验更侧重于空间中某一场景所给予人的感受,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教堂由一个主要的礼拜空间组成,没有过多的前奏性过渡空间,也没有做作的形式暗示,进入礼拜空间,首先就被正前方的场景所震撼:一个光之十字充斥满视线,视线之内,其余都是一片虚无与黑暗,圣洁之心境油然而生[3]。

4 营造情感空间的方式及案例分析

无论是线性的连续性体验,或者是瞬间的片段式体验,都必须得谈及营造空间中情感体验的方式。从构成要素上说,主要构成要素有:有意味的题材与概念——如越战纪念碑;特定的主题道具——如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场景;出乎意料之外的顺序变化;空间线索以及生动的细部,加之视觉,气味,记忆,声音,行为等作为媒介。故事情节的展开,主要是依靠细节,场景等的连缀所形成的时空序列来完成,具有情节性的空间常常通过空间自身的特性及多个空间的穿插序列来刺激参观者的感受,以达到让参观者在与人和建筑的互动之中得到来自于空间的震撼。不同特征的空间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例如在一个狭长的空间中由于感到速度或者局促,想到逃避或者跑动;而在一个开阔而平坦的空间中,则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此处张望走动。能激发参观者情感共鸣的空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情节。

从营造空间中的情感体验的方式上来说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进入建筑并通过空间序列来展示建筑空间张力,进而给人以情感上的震撼体验,费恩(Sverre Fehn)的海德马克博物馆在其小体量中展示了极大的能量。博物馆位于挪威Hamar郊区的遗址公园内,大片发掘出来的遗址直接保留在现场,为这个建筑中的空间体验提供了语境。通过入口的大片玻璃门进入博物馆室内,仿佛进入古老洞穴。费恩运用隐喻的手法在大片废墟上架起一道极具张力的混凝土桥贯穿洞穴内部。从寓意上看,浮桥两侧的数个凹龛内摆放着遗址上发掘出来的生活物品,原始外墙上破损的缺口直接封上玻璃,光线通过厚重的墙体射入,经过原始石材墙面抑或无任何修饰的素混凝土墙面反射到室内,让人不由想象前尘往事,颇具诗意与原始美感。建筑平面呈U字形,浮桥作为“现在”的隐喻贯穿始终与历史对话,但是交接清晰,结构利落,这一细节更是在提醒人们“消失的地平线”这一空间象征。走道有起有伏,忽明忽暗,走道尽头穿过坍塌的石墙忽然到达室外庭院,坡道长长延伸出去,突然的开阔与明亮将观者的视线抛向远方,坡道在庭院内甩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并最终落在土地上。回望,身后仍是一片坍塌散落的矮墙,令人恍惚间穿越了时空。这个建筑中值得称道的是精心设计的参观流线;一系列光影变化;材质所形成的厚重历史感带给人的感受:素混凝土、玻璃、木材这三种主要材料与古老石墙形成鲜明对比,空间感受实际上能时时给人以冲突感——轻与重交织,新与旧对比,并最终迸发出原始生命力。

5 结束语

在人类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人们在建筑空间中追求情感上的满足,不是将生活情节融进空间,就是将空间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两者分离,往往将两者融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和谐有感触的秩序,一种有情趣,感知到的,认同了的场所感——但并不是写实的,是存在于聚居空间中的场所意象。情节也就成了人类聚居场所意象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载体,用以生成一段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

猜你喜欢
场所空间情感
空间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远离不良场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