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爽 段芳芳 牛艳艳 高 放
正如每个法人实体一样,医院的内部管理涉及人事、财务、业务(医疗)、教学、科研、采购、后勤、信息等,而这些已经不是医学专家们所能够处理的问题[1]。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创新,医疗机构管理已经开始涉足市场、运营等。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医院的内部建设,还是外部往来事务,医院都迫切地需要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既懂医院管理又懂法律的专门人员,以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规避法律风险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完善医院法律事务工作,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在日常运营中防患于未然,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2-3]。
2018年12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卫生健康系统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及配套的《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法律顾问管理规定(试行)》,对于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机构设置、专业人员配备、合作模式、职责内容、权利义务等)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4]。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提高医院法务管理效率,案例医院于2018年底上线了法务工作的协同办公模块(OA模块),医院非医疗类法务工作均通过OA系统线上办公。现以OA法务模块上线试运行较为成熟后的业务数据为基础,分析案例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公立医院更好地开展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提供思路。
医院的法律事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医患纠纷为核心的医疗类法律事务;另一部分是涵盖医院管理层面的非医疗类法律事务,诸如重大运营活动项目决策、各类合同审查、伦理审查、科研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各类招投标、基础建设等事务中涉及到的法律事务。本研究主要围绕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展开。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收集案例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OA法律事务协同办公模块中所有工作记录数据,分析非医疗类法律事务数量、类型、需求科室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相关机制,归纳目前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本研究的数据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描述。
案例医院于2007年底开始试运行法律顾问制度,由院长办公室和医患办分别负责非医疗类和医疗类法律事务。医院通过招标外聘有资质的专业律师团队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在院长办公室和医患办的协调、配合下从事具体的法律顾问工作。院长办公室(下简称院办)设专人负责协调,各职能处室就各自业务需求直接与律师对接,共同处理医院的非医疗类法律事务。院办代表医院每年与院外律师团队签订合同,明确业务范围,包括各类合同的起草、审核,法律事务咨询,参与协议、合同的谈判,参与医院规范性文件的拟定,代表医院参加诉讼、仲裁等活动,协助医院开展普法教育等,同时约定合同期内双方的权利义务。
同时,案例医院为规范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管理与运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北京市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具体工作安排,先后制定了《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聘用合同制人员有关规定及聘用合同模板》《医院章程》《法定代表人授权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并适时修订,为相关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也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
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法律顾问共处理采购、委托测试服务、临床试验、合作协议等14类合同共1 631件,另有诉讼和仲裁4件。覆盖科研处(研究所)、总务处、规划建设处、信息中心、医务部等29个职能处室。不同类型合同中件数超过100件的依次为采购(531件)、委托测试服务(519件)、合作协议(167件)、临床试验(130件),总占比82.59%。各职能处室中,合同件数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科研处(606件)、创伤骨科研究所(332件)和总务处(184件),总占比68.79%。另外,研究期间,诉讼、仲裁活动方面,法律顾问共代表医院处理诉讼、仲裁案件4件,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前的宣传学习阶段,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法律顾问协助医院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宣传方案,并协助组织编写相关学习材料。在宪法宣传日,受邀来医院为职工普及宪法知识,在医院普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协助医院起草、审查各类捐赠协议,确保医院合法接受捐赠物资。医院在疫情期间的各类物业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法律顾问协助医院审查修改各类物业管理合同,保证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案例医院科研处、创伤骨科研究所、信息中心、总务处、规划建设处、资产管理处、医务部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部门依据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的业务量和需求,分别在使用各自的制式合同模板,涉及采购、合作协议、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经营等方面。通过对OA中相应合同数据进行分析,并和法律顾问进行了解,结果显示,制式合同的使用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拟定,供医院使用;另一种是合同主管部门出于实际工作需要,在与对方长期合作过程中,逐步建立或者约定了相对固定格式的合同模板。
本研究以案例医院OA系统中非医疗类法务工作数据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及运行情况,结果发现,案例医院内部部门和人员设置上,非医疗类法务工作尚缺乏承担合同管理职能的法务部门和法学专业人员,这与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情况类似[5-6]。案例医院目前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由院办统一管理,院内各职能部门有需要审核和签署的合同,由各部门直接通过OA系统上传给律师团队,律师审核后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提交合同部门和与合同执行有关的内控科室。目前的流程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外聘法律顾问可能与医院科室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对医院日常运营的业务、医疗专业知识与技术、医院管理流程中的漏洞不甚了解,提供的法律意见未必符合医院实际,较难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现和规避法律风险[7]。虽然院办设专人负责协调相关法律事务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但长远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及医院运营模式的转变,医院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的专业性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引进法律专业人员并设置专门的非医疗类法务管理部门整体负责医院非医疗类法律事务,对于提升医院法务工作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控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需要建立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并依据相关法律、规范的更新及业务需求适时修订,做到法律风险管控关口前移。明确规范的制度及流程,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本案例医院提供合同审查的前三名分别是科研处、创伤骨科研究所和总务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同[5],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同研究对于合同分类方法不尽一致,另一方面案例医院为研究型教学医院,科研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
案例医院尚无统一的合同全流程管理部门,但是有明确的对外签订合同或者协议必须有医院法律顾问意见才可以签订的统一要求。科研相关部门主管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结题时需要接受外部审计部门审计;总务处需要负责医院的安全、后勤服务等基础运行工作,为了符合医院的管理要求,同时规避部门的责任风险,以上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有着非常强烈的风险管控意识。理论上来说,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的用人模式也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医院人事劳动合同的复杂性。编制内、编制外、返聘、临时用工、临时劳务派遣等均要求人事合同必须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劳动(劳务)合同。由于国家劳动政策的繁杂性,使得该项合同的制定法律专业性强,同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出台,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也逐渐加大,对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规范,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人事用工纠纷[7-10]。因此,为了加强合同全流程监管,案例医院应设立合同管理的全流程归口部门,同时,发挥法律顾问的参谋和法律风险管控作用,并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医院自身的合同管理规定,优化合同审核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分析本研究数据发现,案例医院科研相关合同数量最多,占据所有非医疗类法律事务的57.52%,可能与科研处设定的需要进行合同审核的金额较低有关。案例医院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金额超过1万以上的科研费用支出需要签署合同。大概10年前,1万元的合同金额算是比较大的金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今天看来,1万元的金额设定就会显得跟不上时代,法律顾问的时间花在审核1万元左右的合同上,科研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签订这类合同上,会造成管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医院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制度。此外,国家针对新兴的交易类型,出台了各种最新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医院财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更新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各部门应该有专门的人员与法律顾问团队保持紧密联系,确保自己主管部分的制度与最新的法律法规相匹配。
在对案例医院1 631份合同进行审核过程中,法律顾问反馈合同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具体如下:(1)合同标的物约定欠明确,有的合同对于采购的产品约定了名称,对于具体的生产厂家、品牌、型号、规格等内容未具体约定。(2)对方履行期限约定欠明确,有的合同中约定了双方应承担的各项义务,但对于对方完成合同义务的时间未具体约定。(3)违约责任约定欠明确,有的合同中约定了“如违反合同义务,应当按照合同金额的10%承担违约金”。此种约定过于简单,应当区分各种不同的违约情况,约定具体的违约责任,如延迟送货的违约责任、质量缺陷责任、不履行保修义务的违约责任等,这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明确依据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全面维护医院合法权益。(4)关于争议解决条款,有的合同对此约定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虽然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但为了有效处理纠纷,应向医院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上述共性问题的反复修改,会占用法律顾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会造成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相关工作运行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要在院内各部门和法律顾问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专用的不同类型的合同模板;合同模板的起草、试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涉及医院运营管理及对外合作的各个方面,需充分考虑各类型合同的特点以及涉及的法律法规、双方的权利义务、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纠纷解决等内容。主管部门在招标和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就模板起草具体合同内容进行洽商谈判,为经办人员提供充足的资源,降低采购风险,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11-13]。
案例医院非医疗类法律事务需求量大,尤其是科研和基础运行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实施法律顾问制度以来,案例医院非医疗类法律风险管控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现有结果,医院今后在法律顾问制度的践行模式、组织管理及职责界定等方面需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医院的法律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依法治院的水平,提高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