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04-03 06:08:46关维刚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学苑东路支路

关维刚

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山西 运城 044000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大动脉和骨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标准越来越高,那么对城市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是否畅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交通路网不畅、建设不完善,一些道路成了“断头路”和“卡脖子路”,让群众绕来绕去,绕出了不少怨气。不但费时,而且费力,甚至费钱。城市'断头路'的存在严重影响市民的出行,阻碍道路微循环,制约城市路网功能[1]。中心城区'断头路'成因多样,主要分为'T'型路、未贯通路和变径路,严重制约城市交通发展,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城市品位,还制约着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还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为了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打通断头路工作,各级政府都把打通断头路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就是为了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加舒适安全,助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因此,及早打通中心城区各条“断头路”,贯通'断头路'是促进城市道路微循环、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使市民出行路更顺,民心路更畅,也是群众所盼、民心所向。

1 基本概况

运城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丘陵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处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之中,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三省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山西省西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交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和太原、西安、郑州等周边核心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发挥运城自身区域交通优势,提升在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交通地位。

近年来,运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整体的长远发展、实现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促进交通一体化,形成多层次、多方式交通良好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道路系统,调整用地布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需求管理,应对机动化发展趋势;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创造安全、清洁、舒适、人性化的交通空间。运城市认真梳理研究和科学谋划了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按照《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要求,积极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紧紧围绕“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形态协调的道路网络”,补短板、抓提升、严要求,加强了对路网建设的规划引导,初步构建了由书院西路、圣惠路、解放路、人民路、中银大道、槐东路、学苑路、安邑路、安邑东路“九纵”,以及舜帝街、大禹街、后稷街、涑水街、条山街、机场大道、禹都大道、河东街、红旗街-盐湖大道“九横”组成的干路网体系,形成了“道路成网、内部成环”的结构,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功能,构筑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促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道路设计,良好的道路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城市居民的时间成本,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据初步统计,运城市规划的城市主次干路共67条、约471km。目前有36条、约117公里还没有建设。起交通疏导作用的“九纵九横”道路共约190km,尚有约61公里没有贯通,其中全线贯通的有3条:圣惠路、解放路、学苑路;基本贯通(道路末端为断头路,近期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的有7条:涑水街、条山街、机场大道、河东街、红旗街、禹都大道、人民路;尚余8条断头路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分别是:书院西路、中银大道、槐东路、安邑路、安邑东路、舜帝街、大禹街、后稷街。已建成的城市道路总长度418km(不含巷道),其中运三高速以西、大运高速以南的城区道路总长度222km,道路网密度3.1km/km2;运三高速以东的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道路总长度115km,道路网密度3.1km/km2;大运高速以北的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建道路总长度80.2km,道路网密度1.6km/km2。

2 存在问题

随着运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有了极大提高,对广大市民的通行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1 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总规模有待提升

受城市管理者观念的制约,忽视了城市支路网和次干道的规划建设,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主干道网的规划建设上,从而导致城市路网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按照国际经验表明,快速路、支路、路网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金字塔”形,但是我国各个城市普遍缺少次干路或支路,快速路、支路、路网三者之间是一种“纺锤”形或者“倒三角”结构,严重不合理。 城市交通该达不达、该通不通、该畅不畅、该快不快;普通交通流与快速交通流重叠、步行交通流、非机动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重叠、短距离交通流与长距离交通流重叠。不但不利于相互分离不同的出行距离交通,也不利于形成机非分流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不同类别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运城市中心城区道路网基本为东西、南北走向的方格网布局,现状道路密度3.1km/km2,相较于国标8km/km2和2019年底全国36个主要城市道路网总体平均密度6.1km/km2,仍有一定差距,路网的增长难以跟上机动化快速发展及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对于路网建设,老城区路网容量大幅提升的空间不大,以提升道路条件为主;新城区干路完善,主要增加支路网建设。

2.2 支路网建设滞后,影响正常交通疏导

支路是支撑之路,而不是旁枝末路。支路承担的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和自上而下的逐级分散的交通集散功能,在整个路网体系中,不仅承担集散交通的功能,还应承担近距的机动车出行和大部分的慢速交通的出行,这部分出行在整个城市居民出行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由于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往往重视主干道的建设,对支路建设缺乏重视,导致城市道路网功能级配失衡,使本来应当具有较高密度、较多用地比例、更便捷的支路体系变成了尽端路、断头路、错位路。现状以起“连通”功能的主次干路为主,长度达到130km,起“到达”作用的支路长度仅为42km,道路等级结构倒置,支路系统缺乏,微循环较差,导致交通流量向干路集聚,部分路段和交叉口出现高峰小时拥堵现象,影响了整体交通效率的提高。同时现状道路分工不明确,在主干路上施划路内停车位,对交通运行秩序影响较大。

2.3 断头路、卡脖子路较多,阻断了交通的快速通行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导致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南同蒲铁路从城市中部斜穿经过,这对于城市南北向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只能通过下穿立交或上跨立交通过,不仅增加了道路跨越铁路成本和施工难度,也产生了铁路两侧的斜向道路以及众多的异型交叉口,形成人民路、安邑东路等“卡脖子路”,对城市交通产生诸多不便。城中村位于主干道围合街区,拆迁成本大,阻断本应贯通的道路网络,造成槐东路、安邑路等“断头路”。“断头路”、“卡脖子路”段的存在导致南北向贯通性道路尚未贯通,分流作用不能体现,导致过多的交通主干路过度集聚,如解放路立交桥、学苑路立交桥、康杰路立交桥。城市的道路设计中,路段与车道数、交叉口红线完全一致,容易造成路网节点不畅、道路通行能力大打折扣、道路服务水平严重下降。

2.4 外环路网没有形成,增加了市内交通压力

目前规划的快速环路-北环路、东环路、西环路、滨湖路-盐湖大道四条道路,只有滨湖路-盐湖大道基本修建,北环路正在修建,其余道路均未修建,没有形成或打通。快速路系统不完善,大量过境交通只能穿越城区,占用圣惠路、解放路、学苑路、安邑东路、机场大道、禹都大道等城市道路。内外交通、客货交通混杂,加重了主要干路的交通压力,交通流量超出道路可承载力,高峰小时道路拥堵严重,不仅增加汽车停留的时间,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产生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各组团之间的互联互通。

3 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消除“肠梗阻”,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功能明晰、与城市开发相适应的的城市道路网络,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建议及早打通中心城区内各条“断头路”和“卡脖子路”,提升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3.1 整治修建支路,打通道路微循环

支路是次干路与居住区的联络线,为地区交通服务,也起集散交通的作用。道路微循环是利用干道网络以外的窄巷、小街、便道等道路,通过疏通微循环网络,达到对干道网络分流的目的[2]。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绿色交通,以及窄马路、密路网、完整街道的理念,结合片区功能和用地开发,打通朝元路(大禹街-涑水街)、永乐街(解放路-中银大道)(学苑路-樊邑路)、晨光路(太乙街-铺安街),棋盘路(魏风街-铺安街)、风陵路(魏风街-铺安街)、太乙街(晨光路-形意路)、博物馆巷(河东街-红旗街),拓宽姚孟街(解放路-学苑路)等一些地区性服务道路,联系次干路和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构筑交通微循环,起到“畅通”作用。

3.2 消除“肠梗阻”,完善道路网络

着力打通城区内各条“断头路”和“卡脖子路”。中银大道(迎宾街-后稷街、府东街-银湖街),分流高铁客运高峰;槐东路(高铁站-后稷街、条山街-岳南街、永乐街-禹都大道),缓解学苑路、中银大道等交通压力,疏解南北交通不畅现象;舜帝街(学苑路-解放路),连接机场-高铁-汽车站,达到畅通机场、高铁两大对外交通枢纽的效果;后稷街(槐东路-解放路),达到完善创新生态集聚区道路网络的效果;荟萃街(官道河-安邑西路、槐东路-中银大道),促进盐湖区中医院、岳坛110KV变电站出行;安邑西路(铺安街-禹都大道、北环路-大西客专),畅通南北,达到缓解学苑路压力效果;安邑东路(机场大道-禹都大道),贯穿南同蒲铁路,达到缓解机场大道压力;永乐街(中银大道-解放路),缓解学苑路立交桥、红军小学上下学拥堵情况;禹都大道(拓宽东环路-安邑西路),减少机场至市区通勤时间;周西路(铺安街-魏风街、红旗街-银湖街),缓解禹西路拥堵情况;铺安街(东环路—安邑西路),缓解机场至城区交通压力;魏风街(形意路-周西路),缓解魏风小学上下学拥堵情况。跨线桥:安邑东路、槐东路铁路跨线桥,缓解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促进城市组团协同发展。

3.3 建设骨架性道路,构筑内外交通分流体系

骨架性道路由快速路和重要主干路构成,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组团间较长距离交通,起快速集散作用,使干线道路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骨架性道路的规划布局要与沿线土地利用相结合,加强其服务于城市的功能[3]。目前,运城绕城高速路已形成环路,全长约95km。但市区内尚未建成一条快速路,经大致测算,从市政府到高铁站大约10km,经过10个红绿灯,约需23分钟到达;从市政府到飞机场大约12km,经过13个红绿灯,约需28分钟到达;从飞机场到高铁站大约12km,经过11个红绿灯,约需26分钟到达,这些都还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所以要把快速路系统规划提上议程,探索研究建立“环线+井字状”的快速路网,在中心城区形成“一环一横两纵”快速路格局,“一环”即:以北外环、安邑东路、盐湖大道(红旗街)、西外环组成的城市环路;“一横”即:工农街-机场大道;“两纵”即:圣惠路、学苑路,实现城区任意两点间快速互达。同时要构建机场大道、学苑路、红旗街、圣惠路组成的内环线和新建或打通书院西路、北环路、安邑东路、滨湖路的外环线,市区内各条主干路与之相连,河东街、涑水街西延至书院西路,将长距离交通出行分离出来,形成城市快速大容量的交通走廊,疏解出入城交通及穿越交通。

3.4 构筑区域道路交通体系,助推盐临夏一体化发展

配合区域城镇和产业布局,构筑多层次和一体化的区域道路交通体系,促进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运作。打通经北相镇、楚候工业园、金井乡、解州镇、东郭镇、庙前镇、裴介镇的外环路,减缓市区过境车辆压力;将陶朱公街、河东街东延至裴介镇(G209国道南段),西环路北延至楚候工业园(G209国道北段),运临路由公路改为城市道路(G209国道北段),侯安公路安邑西路至苦池水库改为城市道路(S236省道),运永线纳入城市道路(S336省道),机场大道东延至陶村镇(S235省道),通过城市道路网联系周边县市;打通环湖路,预留交通通道,连接盐湖-关公文化旅游片区,将池神庙、东禁门、关帝庙景区、关帝圣像景区、关帝家庙、凤凰谷、死海养生城、东郭特色小镇、九龙山风景区连为一体。以路网建设消除行政区划边界,开启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做强城区和腹地拓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4 结语

城市交通既是城市建设问题,也是民生工程。在新时代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工作比较多,涉及到方方面面,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好,都会影响到群众的幸福感。打通断头路,幸福一座城。打通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虽然打通“断头路”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这些“断头路”就可以尽快成为畅通路、顺心路,在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延伸群众幸福感。

猜你喜欢
学苑东路支路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基于限流可行方案边界集的最优支路投切
能源工程(2020年6期)2021-01-26 00:55:22
十里桃林平东路
中国公路(2017年10期)2017-07-21 14:02:37
国定东路下匝道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回顾和思考
上海公路(2017年3期)2017-03-01 07:03:28
豪雅三维渐进学苑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散文诗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多支路两跳PF协作系统的误码性能
电信科学(2016年9期)2016-06-15 20:27:30
利用支路参数的状态估计法辨识拓扑错误
勤劳小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