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 平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命运、百姓福祉,是“国之大者”。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 《“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优先推进实施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范围的30处新建大型灌区,优选124处已建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优先”与“优选”,凸显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之重要意义。
仓廪实,天下安。70多年来,大中型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生产出全国粮食总量的50%,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人多地少水缺矛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世界粮食安全不利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近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对大中型灌区建设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重点聚焦大中型灌区工程运行标准低、配套设施差、管理方式粗放等突出问题,从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与建设,筑牢粮食安全水利根基。
建设改造现代化工程设施是灌区现代化的关键。在供水水源方面,因地制宜建设水系连通与引、蓄、排水工程,保障水源地设施安全运行,充分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与供水水质,满足灌区日益拓展的多功能用水需求;在输配水方面,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减少渠系渗漏问题,完善已有输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合理高效的配水设施,畅通灌区“最后一公里”;在取用水方面,建设完善可靠的用水计量设施,大力推广以滴灌、喷灌为代表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新技术、新工艺支撑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灌区现代化的保障。现代化不仅是设备、设施、技术的现代化,更需要管理理念的现代化。长期以来,大中型灌区重建轻管的局面未根本性改变、适水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等因素严重阻碍了灌区现代化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供用水管理,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通过强化灌区取水许可管理与用水审批制度,推进灌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灌区现代化改造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信息化是“十四五”期间灌区现代化改造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提高灌区管理和用水调度的“智慧”含量,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管理服务升级,以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引领灌区现代化发展,选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切实管用实用,而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求新求大。现代化灌区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前行路上,必须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强化安全生产与工程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灌排设施安全运行,不断增强灌区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综合效益。
粮安天下,水溉沃壤。数十年筚路蓝缕,成就了我国大中型灌区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站在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水利人将接续奋斗,努力建成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