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电灌区现代化建设实践

2021-04-03 05:46闫立泰
中国水利 2021年17期
关键词:泵站节水用水

闫立泰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730400,景泰)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下简称景电工程)是跨省区、跨流域、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提灌工程。工程设计提水流量28.6 m3/s,加大流量33 m3/s,建有泵站43座,装机容量25.97万kW,建成干、支、斗渠1 391条,总长2 422 km,设计灌溉面积97.67万hm2。

二、现代化建设背景

1.灌区的战略地位

景电灌区肩负“两大底线”任务。一是脱贫攻坚任务,灌区共安置甘肃、内蒙古两省(自治区)7个县贫困山区的近50万移民,对保障移民区经济繁荣,群众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生态建设任务,灌区在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中位于祁连山冰川与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生态地位突出,在阻止腾格里沙漠南侵、跨流域向民勤生态调水、保障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灌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进入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灌区提出了新要求。民勤生态调水量由6 100万m3增加到9 980万m3,新增古浪县黄花滩异地搬迁扶贫项目6.4万人生活用水及12.4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任务,供需水矛盾更加突出。同时,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用水峰值发生变化。从总体来看,由于对灌区渠道及其建筑物投资不足,工程老化问题依旧严重;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提升空间大;土地规模化程度较低,田间高效节水空间大。

3.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引领,努力把景电工程打造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行高效、调度优化、安全经济、体制健全、管理科学、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程体系,到2035年建成“安全、节水、生态、智慧、魅力”的现代化灌区。

三、主要做法

1.加快建立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1)科学谋划项目

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验收一批”的原则,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是高标准实施好景电一期灌区节水改造及景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率、输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二是抓住国家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建设的机遇,2015年即着手编制规划,邀请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等单位专家进行咨询,及早准备规划报告。2021年灌区被列入水利部启动的12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迎来发展新机遇。三是编制完成灌区调蓄水库项目、古浪黄花滩供水景电二期总干渠改造工程、智慧水利等项目规划,并列入甘肃省水安全保障及黄河高质量发展规划。

(2)重视项目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泵站前池泥沙淤积严重、泵站装置效率下降、能源单耗上升、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联合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开展专项研究,并将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3)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过程管控

一是强化设计质量管理。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设计单位;项目开工前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实行例会制度,协调解决设计和施工技术问题。二是加强原材料质量把关。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必须验收,不合格禁止进场,对主要材料驻厂监造,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三是项目管理关口前移。发挥业主单位技术人员优势,按标段配备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与监理联合旁站监督。四是及时召开例会,对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分析、总结、部署。

2.加快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1)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灌区功能定位,界定灌区现有职能,完善管理体系,科学定编定岗,每万公顷灌区管理人员在2.65人以内;积极争取全额落实“两费”,共计8 791万元全部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积极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模式,中心职工实行聘用制,由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将中心所属配件加工厂及170名季节性养护工从体制中剥离出来,交由中心全资公司管理;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

(2)建立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

修订完善后的《管理标准》确定了机构职能、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制度体系》规范了工作行为,厘清了工作目标;《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细化了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同时将管理标准、制度、技术标准等分册编印,岗位职责上墙入栏,岗位责任细化落实到人。

(3)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制定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完善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风险和隐患分级清单;按照处(室)职责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4)完善设施建设

以建立设备设施编码标识、检维修台账、完善巡护记录、确权划界、布桩、健全各类指示牌等为重点,开展标准化泵站、渠道、站所建设。

3.加快建立灌区用水保障体系

(1)科学编制用水计划

依据许可指标,结合灌区农作物种植、灌溉定额、工程供水能力等,及时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合同供水,全面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

(2)强化用水计量管理

按灌区水管所管辖范围,干、支渠水量划段承包,年初下达指标,平时跟踪监督,年底全面考核;在节点泵站出水压力管道上安装电磁流量计,在干、支、斗口巴歇尔量水堰全覆盖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安装超声波明渠流量计量设施。通过全面实行水量计量及承包管理,总干渠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4.5%,干支渠利用率达到96%。

(3)完善用水制度

全面实行凭票供水制度,即先买水票后供水。各用水户在每季供水前3天购买水票,凭票供水,年终水费回收率达到100%。

(4)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

依托景电灌溉实验站开展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及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的实验研究;在灌区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及节水措施,目前全灌区节水灌溉面积达62万hm2;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灌区用水户自觉节水,计划2022年年底前完成改革工作。

4.加快建立适合灌区发展的科技信息保障体系

(1)全面推进智慧灌区建设

一是搭建了安全可靠的光纤局域网络和性能先进的云平台,建成全网IP化的高速通信网;二是建成了泵站计算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设备控制、视频与报警、数据存储与查询、故障信息记录查询、机组开停远程控制等;三是开展“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课题研究与应用,景电二期南干渠5级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块化管理,目前正在景电一期11座泵站推广应用,泵站运行安全平稳、节能降耗减员增效显著;四是针对灌区基层单位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建成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了基层分散、集中参加会议及学习难的问题;五是开发了灌区水量调度决策、水量计量等应用系统。

(2)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在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型节能电机、高效离心水泵、电磁流量计的应用,以及双面不锈钢材料在水泵叶轮、口环、泵轴中的应用,达到了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标。

(3)加快科研项目研究与应用

一是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换以及激励机制;二是加快科研项目研究与成果转化。

5.加快建立水生态文化保障体系

(1)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灌区

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上,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建立综合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实行计划用水。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在灌区水资源利用和供水调度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供水,特别是确保向石羊河流域生态调水。三是加强灌区节水改造与节水技术推广。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了灌溉回归水造成的污染。四是做好灌区灌排体系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在项目规划及实施中,以渠道为基础打造渠路林田配套的生态型工程体系;在泵站前溢流堰处设置事故等泄水蓄水池做好排水再利用工作,减少次生灾害;在地下水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区域布设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并将泵站厂区边坡、渠道边坡尽可能做成生态护坡。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好堤防的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生态防护等工作。

(2)传承弘扬传统水文化,创造先进水文化,建设魅力灌区

一是编制具有景电特色的水文化建设规划体系,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统筹规划。二是做好水文化传承、弘扬,深入挖掘灌区区域文化、抗旱文化、景电文化,讲好景电故事。三是做好水文化与水工程结合文章,依托景电工程,结合灌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打造景电水利风景区,2017年景电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四是做好水利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依托浓郁的地域文化建成景电博物馆,作为向公众展示景电的窗口,充分发挥景电工程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四、现代化建设主要成果

景电灌区通过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建成了配套较为完善的提输水保障体系,工程状况明显改观,灌溉水利用率、供水保证率、工程安全保障率等得到了明显提高,泵站能源单耗及灌区运行管护费用显著降低,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综合功能和效益明显提升,灌区面貌焕然一新,水管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1.安全基础夯实

29座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均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泵站建筑物和设备完好率达100%,配套工程及安全设施齐全,安全运行率达100%;渠道及其建筑物防洪标准达到规范设计要求,重点“卡脖子”、病险工程得到有效治理,工程险情基本排除。

2.供水能力提升

灌区供水能力得到保障,工程设计流量、加大流量由28.06m3/s和33 m3/s分别增加到37.4 m3/s和43.89 m3/s;提水量达到5.11亿m3,较改造前增加了5 600万m3;安全运行率达到100%,灌溉保障率由95%提高到98%。供水能力的提升,有效保障了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和生态用水,保障了灌区近50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100多万头牲畜饮水问题。

3.管理与服务能力增强

一是提高了管理水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提升了管理能力。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建成,灌区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水量计量系统的开发利用,以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块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能力,降低了运行成本。三是提高了服务水平。严格执行阳光水务,做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增大透明度,灌区群众满意度增强。

4.效率提高

一是泵站节能降耗显著。一期工程单方水耗电量由改造前的1.47 kWh下降至2020年的1.32 kWh,下降了10.2%,二期工程由改造前的2.12 kWh下降至1.81 kWh,下降了14.6%,年节电0.94亿kWh以上。二是提高了用水效率与效益。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以来,水量损失减少,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农民负担,年节水能力4 000万m3以上;灌溉面积由设计的97.67万hm2增加到120多万hm2,超设计灌溉面积20%;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20年灌区粮油总产量73.86万t,农业总产值18.86亿元,较2011年分别上涨了37.1%和62.45%。

5.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

为巩固灌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2014年设计灌溉面积12.46万hm2、异地搬迁6.4万人的古浪县黄花滩扶贫项目开工实施,灌区为异地搬迁脱贫项目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实现了“下山入川”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的目标。

6.生态改善

通过节水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度提高,节约水量主要用于灌区生态需水。一是灌区林地覆盖率由8%提升至14%,百万亩农田与灌区林地、三北防护林纵横交错,基本控制了132 km长的风沙线,构建起武威、兰州、白银等的生态屏障;二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保证灌区用水的基础上,增加向民勤生态供水量,使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重现生机,形成了106 km2的湿地,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保障河西走廊战略大通道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五、发展建议

通过推进现代化建设,景电灌区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灌区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任重道远。建议:一是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将节水、生态、智慧型灌区建设纳入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建设规划。二是加快灌区骨干工程升级改造,建成配套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景电灌区目前仍有43.71 km总干渠、83.49 km干渠、176.186 km流量1 m3/s以下支渠工程老化破损严重,未纳入“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升级改造规划中。三是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通过节水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灌区泵站工程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目前正推进智能化建设。四是灌区节水空间较大,要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加快土地流转,全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五是要持续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

猜你喜欢
泵站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泵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