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崧博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10000
建筑工程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建筑施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建筑安全发展,保证建筑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与企业都要引起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这就要求相关管理者要分析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因此建筑管理安全工作不容忽视。注重建筑安全管理生产工作,不仅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我国出台的建筑法律文件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执行没有到位,当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才会关注、采取补救措施,对建筑公司的处罚措施只是停工、罚款等,处罚力度较轻,缺少对建筑公司退出市场方面的规定。再有,政府对一些需要重点监察和管理的建筑项目,只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政府权责不分明,管理权与处罚权相分离,这无形中削弱了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没有从根源上遏制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1]。
建筑项目中的许多环节都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基础的地基建设、楼房主体结构建设等,这要求施工人员有更多的安全知识储备与熟练的技能。但实际情况则是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安全素质低、施工技术较差、建筑安全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也是一言难尽。例如,工人没有机械动力操作器证书就操作机器,没有取得电工证书的工人在工地私自拉改电线,出现了自身能力与所在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还有一些工人不注重个人安全防护,用脚手架工作的时候不系安全带,这种操作行为无法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以及建筑工人自身安全。更有一些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对施工图纸理解透彻就开始施工,这不仅拖慢了工作进度,也为建筑安全埋下了隐患。
目前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加强自身竞争能力,一些施工单位就出现了有法不依的情况。例如,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一些建筑单位仍然会打法律的擦边球找借口逃避相关税收,这既损害了国家经济利益,也让建筑公司产生不用受到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还有些建筑单位找不到相关技术人才,建筑公司就为本单位职工办理虚假证书,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有些建筑单位为了提高经济利润,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会使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也会影响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2]。
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就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实时更新施工人员的知识技能。例如,可以定期带着施工人员去听专业人员的技术知识专题讲座更新建筑施工人员知识技能,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看基础建设图纸的能力持证上岗,完善自身建筑知识体系降低建筑施工的风险,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使监理人员储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监督和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定期开展建筑安全管理活动的知识讲座,让建筑工人了解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建筑安全生产意识。建筑施工人员要在建筑施工活动开始前检查各项生产设备功能是否完好,在施工时注重个人安全戴上安全帽、高空施工时配备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进程的安全,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
近年,各地频繁出现关安全事故,这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据统计,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监督力度不到位,配套的安全监督制度体系不完善,造成企业只重视施工结果不注重施工质量。所以,政府要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监管体系。例如,政府可以专门成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小组对建筑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遵守法律规定的安全规则和条例,保证施工建筑安全。还可以要求建筑项目负责人在建筑施工时粘贴施工警示标志,配备合格的安全设备和安全员,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保障[3]。
建筑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政府要与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在建筑项目施工前要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时无人负责的现象的发生;还可以组织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组员职责,采用组员分工责任制。当发生事故时能快速找到负责人并分析此次建筑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有效避免因不想承担相应责任而发生扯皮问题的现象,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4]。
我国建筑行的建筑安全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为了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就要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完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为了保障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要完善生产监督体系,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储备,保证施工进程的安全,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