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慧
广州智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住宅建筑设计工作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为满足社会需求,设计人员必须对住宅设计工作梳理总结,明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达到保障群众生活质量的目的,该点对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从规划、户型单体及管线设备等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当前居住环境是人们选购住宅的重要因素,而居住环境则受到建筑密度、绿化率以及容积率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当前建筑高度受限,高容积率意味着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率较小,如此会导致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当前诸多房地产商通过过分提高小区容积率来获得高经济效益,但使得小区过于拥挤。由于中小户型想要达到相同的容积率,就需要建设更多的楼房,如此也会影响居住环境。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尽量贴近自然,保证小区拥有较好的光照、通风和绿化效果。
优秀的户型能够提高住宅的受欢迎度。当前诸多商品房户型受开发利润、销售总价等市场压力影响,设计存在空间尺度不合理、无效空间较多等问题。消防要求使得公共分摊面积增大,导致户型套内使用尺度太小,户型设计需遵循生活原则,要结合人们的生活规律,确保空间尺度合理、住宅空间齐全,合理布局,同时还需要切实保证住户的通风和光照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才能够保证所设计的户型完整、通透。设计没有考虑以人为本。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受开发商的干扰,设计缺乏理论与原则指导,住宅设计观念和方法亟待改进。
在住宅发展商高周转的要求下,设计出图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如果设计粗糙、表达不清晰则会拖延项目的推进。同时设计中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的配合尤为重要,绝不容许不同专业间能各自为政,缺失沟通,这必然造成施工返工,最终影响成品的质量和合理性[1]。
在规划设计中小户型住宅建筑的时候,应当对住宅建筑所处区域的地貌特征、地形、交通位置、所属社区特点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随后再进行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设计工作,注重步行交通为主,确保小区建筑内部环境的良好和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住宅所在区域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多样化的规划设计,将地方特色和人群特点合理的体现出来。在保证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布置住宅小区内部的公共配套设施,或者是由多个中小户型住宅小区共同建设配套设施,实现公共设施的合作共享。在设计住宅小区外部公共空间方面,也可以采取集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小区内部多块绿地,将其设计成为景观场所,不仅提高绿化率,还让住户产生拥有较大绿化面积的感觉[2]。
住宅户型空间尺度是否合理,针对不同定位的项目应有不同的户型单体选项,对于中小户型,提高住宅的使用率,是有效提高住宅空间套内使用面积,其使用尺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功能要求,设计人员在处理住宅单体选型方面,应当切实做好对比优化工作。例如合理控制建筑类别和住宅层数,尽可能减少如何单元体系中的楼梯和电梯数量,并且对组合单元内的大堂、疏散走道、机房面积以及管井进行合理控制,如此来达到降低住宅公摊面积比例的目的。设计人员只有为住户设计出适宜的功能空间,才能够切实保证住户在居住空间中的生理舒适性。而对于改善型住宅如果住宅空间尺度过大,会导致住户产生冷漠、空荡的感觉,而如果住宅空间尺度较小,会让住户有活动不自如、太过压抑的感受。通过对多种因素和各种功能空间的合理整合,切实保证中小户型内的各个空间中主要家具能够得到合理、适宜的布置,同时让住户有种舒适、温馨、心情舒畅的感觉[3]。
为满足住宅开发高周转的要求,设计前期必须有明确详细的节点计划把控,同时前期的沟通、梳理也是快速推进项目的重要保障,例如建筑的体型系数对结构选型的影响,项目定位对机电设备配置的要求等,必须逐一梳理、明确。另一方面,设计绘图的深度需要更细致周全,系统图、各部大样图均要清晰、全面,出图前的管线叠图检查也必不可少,有效地减少错漏碰缺的情况,才能满足高速建造要求,以保证施工的最终质量[4]。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与住户生活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达到提高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目的。对于国人而言,住宅等同于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和身体休息的场所,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住宅的每一寸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不应当盲目将其向奢华方向设计,而是应当尽量保证所设计出的住宅具有完善的居住功能,同时可以体现出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