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021-04-03 04:46:47高晓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规划设计交通

高晓东

齐齐哈尔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导致机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其大量的碳排放量严重地威胁着城市的生态环境[1],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工作。不断恶化的交通环境,使得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工作尤为重要。

1 新时代绿色交通理念和生态城市规划的分析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从城市角度着眼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微观层面代指人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在宏观层面则是文明国家的人文建设的重要体现,生态城市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在提出以后便获得迅速传播和推广,并且伴随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概念的发展也越发深刻完善,随着经济发展水准的升高而迅速优化改善。所谓生态城市是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解读的,而是需要形成对其深刻且具体的认识,形成全面的理解,是在整个城市建设、运作和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思想的重要前提,需要予以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同时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策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相互整合,实现多元化目标的共同实现,避免出现短板效应,否则将会极大程度地限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既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调用,还需要切实有效地提升在绿色交通环境方面的建设,尤其是需要促进多种要素的相互促进、相互整合,尽可能地保证城市发展更为完整,促进相互协调合作目标的实现,此种生态城市概念往往可以在未来国家发展进程中获得深度普及应用,其整体发展促进作用不容忽略。

1.2 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象征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社会、魅力生态的期盼,而绿色交通则是人类对未来和谐交通环境的期盼,以绿色为关键组成,以道路交通为核心表达方法,在新时代下的绿色交通理念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发展三者出现矛盾后所衍生出的崭新规划理念和思想,此项理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最初的工作目标是引导帮助城市结合机动车的类型完善交通规划形态和模式,进而保障交通通畅,出行便利。现阶段,绿色交通理念在经历长时间的变革和发展后,已经显著地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相互整合,其主要目标是有效地解决现阶段的城市拥堵问题,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推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打造高性能、现代化和集成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在我国,新时代绿色交通思想具体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公交为关键,步行道路和非机动车道路为辅助的综合交通体系,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2 绿色交通理念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联系

在住建部门先前颁发的生态城市维护及建设的条文中早就已经指出绿色交通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不能被忽视,反而要更加重视。绿色交通系统在生态城市中的确立能够高效地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有利于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道路的实用性[2]。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交通理念,以便于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有利于减少人们出行的时间和机动车的碳排放量,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运输费用、成本以及能源的消耗。通过绿色交通理念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城市中机动车的使用率,新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需求量。较之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绿色交通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各种需求,并为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和规划目标提供支持。从生态城市的建设角度出发,将绿色交通理念和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绿色交通,并通过其与城市空间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出绿色交通理念,从而形成完整的绿色交通体系。

3 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

3.1 绿色交通与土地布局相结合,缩短交通距离

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统筹全局的规划设计大关,就要重点关注绿色交通和城市用地规划之间的联系[3]。通常会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公共交通开发引导的形式,即TOD的引导形式,在公交停靠站点的周围开展高强度的综合性的开发作业,以便促进消费者商贸地区、白领工作区、居民居住区形成中心功能,进而满足公交运输线路附近、公交停靠站四周的居民出行的需求,从而实现绿色交通出行的目的,有利于降低人们平时交通出行的次数。

3.2 优先发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

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公交优先、慢性友好的原则。如果人们要进行长距离的交通出行,可以选择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比如公交车方式的出行方式;如果人们要进行短距离的交通出行,则可以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等慢性的交通方式[4]。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城市机动车出行的数量,尽一切力量共同防止城市规划设计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阻塞现象。

3.3 非绿色与绿色交通方式共同发展

从非绿色交通的定义来看,除了公共交通意外的交通出席方式均属于非绿色交通的范围,比如私家车、摩托车等[5]。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依据道路优先权、交通布局、交通规定等方面的实际要求,正确处理好非绿色交通与绿色交通之间的融洽关系和竞争关系,优化生态城市衔接有序、井井有条的交通出行环境,有利于提高交通出行的效率和质量。

4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策略

4.1 道路网的规划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网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与上位规划设计进行充分的融合,比如综合性的交通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等,并不断强化、改善对外衔接作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经验,不仅有利于高效地开展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设计,还有利于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6]。除了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以外,还要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步行出行的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从而向广大人民群众渗透绿色交通理念的内容,并能够有效地践行绿色交通的意识。同时还要根据城市整体土地的分布特点,将格状道路网和环形道路网进行有机地融合并加以有效地利用。在绿色交通理念下的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应用整体布局的方式应该以街区开放及窄道密网的开放式布局,提升街道活力。从而实现降低城市交通出行压力。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多样性需求,城市道路的结构要应用三横四纵的方式。基于以上内容,可从以下两方面对城市道路网进行规划设计:

首先是小型机动车单向进出廊道的规划设计。此项规划设计承担起了我国各城市之间的连接纽带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为人们长距离、中距离的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

其次是对外交通出行廊道的规划设计。此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周边的交通联系的有效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各城市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的运行优势。对城市土地的规划设计来说,其开展的方式还是以高强度的综合性的方式,以居住为主要规划设计目标,使之能够形成从高到低、从动到静的土地规划设计的先进方法。

4.2 对公共交通的规划设计

对城市交通来讲,交通体系所囊括的内容主要有公交车、私家车、非机动车、行人。而对于交通体系的全面规划则需要充分落实到交通微循环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公交线路的科学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

首先是比较重要的公交线路,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庞大的城市划分成多个小区域,先行做好对多区域间的联通工作,设置能够贯穿整个城市的核心主干道,以此来切合居民日常城市出行的便捷需要,除此以外还需要提高主干道上的公交车的频次和效率,以此来降低居民的等待时间,切实有效地提升整体出行质量和效率,保证人们的交通生活更加充满便捷性。对城市交通来讲,交通体系所囊括的内容主要有公交车、私家车、非机动车、行人。而对于交通体系的全面规划则需要充分落实到交通微循环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公交线路的科学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以往传统的城市公交系统包括了公共交通线路和微循环公共交通两个方面的内容。公共交通路线是对公共交通服务的中区进行规划设计。加强各个片区之间的联系,规划中部区域的公共交通的主要出行线路,连接各服务中区并切实的满足服务中区范围内的人们对出行的要求和需求,使其能够快速地建立环路交通。为了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加的便利、快速,就要在人们密集居住的地区周围规划设计一条交通出行的公共交通的线路,为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提供距离上的便利。其次是需要促进区域内部的交通微循环,也就是说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重点推进对多个区域的道路交通规划,以此来保证区域内部的短距离交通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通过此种方式自然可以切实有效地覆盖到整个城市,实现绿色交通覆盖范围的有效扩展,保障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具体,需要重点明确的是,微循环公共交通指的是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城市的四个方向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小区设置微循环的公共交通线路,从而为人们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运用微循环弥补城市主环线交通线路的空白,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系统的密集型,还有利于提高人们交通出行的效率和质量[7]。除此之外轨道交通也可以和微循环公共交通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提高轨道停靠站点附近客流的集散性。

4.3 衔接城市用地和交通用地的需要

需求情况直接决定供给情况,从此角度着眼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道路交通是将需求作为核心支撑的,简单来讲就是哪里存在缺路的情况就在哪里建造,许多地方都有大量的单行道和道路较窄的问题,还有部分交通设施不够健全完善,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缺少的问题,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交通安全质量的上涨,而在部分城市周边的经济新区,城市交通建设更是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问题,“大而宽”成为设计者思考的首要内容,并未切实有效地做好对城市实际交通的考量和分析,这不仅会导致城市交通工程建设速度下降,而且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工程用地被占用的问题,而在绿色交通理念为关键支撑下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切实有效地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和影响,结合区域实际用地需要,同时衔接今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在多方面着手,做好对绿色交通的设计,这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相关工作者需要充分衔接人流量需要、车流量需要等,做好对交通工程的宏观方向的规划,将区域建设情况、交通道路的走向等确定为微观方向的规划工作,保证宏观和微观的同步进行,这样必然可以有效地提升道路交通利用率,改善传统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4 停车规划设计

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统筹供需的原则。在对城市内机动车的停放来说,可以通过各分区的差异性来实现对机动车停车区的规划。合理的、充分的对停车规模、停车实施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停车结构更加的便利、合理,建立高效的、完善的提车系统,有利于管理和控制城市内的机动车的整体数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快绿色交通系统的形成。宽裕、充足的停车场位能够刺激城市机动车的使用频率,从而阻碍了绿色交通运行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停车位的约束和限制,减少建立城市停车位的数量,从而实现降低城市机动车出行的目的。

4.5 人行道规划设计

由于人行道所处的位置是道路两边,因此要充分地将道路两旁的土地衔接考虑进绿色交通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设计出没有功能障碍、不突兀的人行道的慢行系统,不仅能够为步行出行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使人身心放松,体会慢节奏生活的幸福指数。为了使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人行道的规划设计中完全地展现出来,就要在人行道旁配置水域景观或者绿化带等具有生态城市特色的景观。除此之外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其中,铺设辅助出行的基础设施,为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的出行提供保障,避免在人行道的出行中发生障碍或者伤害等。

5 结束语

正因为有了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机动车数目的持续增加,导致城市中碳排放量的过多增长,抑制城市内部的环境污染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因此加强城市交通污染治理,有助于改革、优化我国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从而能够对城市的整体环境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对绿色交通出行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进行深度探寻,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使我国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向着持久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规划设计交通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自动化学报(2017年1期)2017-03-11 17:31:10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