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超
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工程分公司 北京 102308
机械设备管理是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随着国外企业设备物资管理理论的引用,我国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各类管理理论应用于工业企业管理中,形成成熟的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工程项目被提上议程,并付诸实施。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也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施工管理水平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需要解决好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施工项目管理取得新进展。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代企业施工项目机械设备进步迅速发展,向大型化,精密化与自动化方向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从设备技术开发、方案论证、制造安装与维护全过程管理。设备管理系统人力物力资源等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对设备管理,达到设备费用最经济的目的。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生产活动目的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最高机械设备综合效率[1]。
机械设备在企业施工项目中的作用由设备自身与管理决定,设备交由生产企业施工使用后实现设备完善化,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使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运行的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生产是企业的中心活动,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任务包括合理利用设备能力,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要求每台机械设备各部位功能正常,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投资作用。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断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开展对引进设备的学习研究。机械设备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物质运行形态的管理,企业施工机械设备运动形态管理是设备购置安装维护等,对企业自制设备包括设计制造全过程管理。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管理是从设备自制费,折旧费筹措到指出使设备费用最经济。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复杂,施工程序包括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安装等,完成施工任务需要机械设备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要求施工方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类型包括起重吊装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金属加工设备等。设备构成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安全风险大。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具有种类多,大型设备为主,设备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特点体现在流动性大,工作条件差,使用年限长等。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在设备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对企业生产力重要因素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
机械设备管理领域新方法不断发展,我国现今生产设备与落后管理模式矛盾突出。加入WTO后,技术密集及流程化企业增多,企业施工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设备管理是传统维修管理基础上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入工业化发展,实践中形成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研究分析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理论可以为企业施工设备管理提供借鉴依据[2]。
30年代,苏联提出按预定计划进行系列预防性修理,设备及寄给你开动后进行预防性定位检查,计划预修制中不同设备保养修理周期确定,组织实施预防性定期检查修理,计划预修制是研究设备磨损规律后形成,计划预修具有合理性,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偶然性,避免因故障停机增加劳动量。1925年,美国提出预防维修PM,出发点是改变事后维修做法;1954年提出生产维修四星,由维修预防PM,改善维修Cm等维修方式构成。60年代新兴后勤工程学,是采取寿命周期费用等现代理论形成。设备管理后勤工程学是将系统工程成果用于设备系统中,将维修性等特性结合到总的成果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机械设备管理经历事后维修到综合管理的发展阶段。1949年到“一五”计划开始前三年经济恢复期,我国机械设备采用事后维修管理模式。1953年到70年代我国引进苏联计划预防制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各级设备管理组织,按照修理同期结构安排设备大中小修,创造定机定人等系列中国特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基本路线,一些企业行业引进现代机械设备管理理论,健全设备管理机构,运用普遍的是定期计划预修制,基本内容是日常维修,计划修理。预防维修制着重研究设备的预防,把设备故障改善维修概念延伸到设备整体经济效益,是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
目前,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发展方向为设备维修管理社会化,总体方向是向状态维修发展。维修随着劳动工具出现诞生,近年来上升为维修学科,维修工作逐步向科学型转变。项目管理往往忽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成为项目设备成本的主要因素,采用某些维修管理方法可实现节约目标。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维修能力没矛盾困扰企业,要求企业项目增加设备自行诊断能力,呼唤良好的销售服务减轻设备维修负担。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机械设备管理成为综合性的学科,设备管理人员要掌握系统工程学,可靠性工程,工程技术等知识,设备诊断是确定维修策略的依据。
在施工项目机械管理工作中,需要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特别是一个好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好的施工管理制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保障施工项目正常进行。但是,目前许多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问题很多,还不够完善。许多施工单位的项目工程管理制度脱离实际工作,内容空洞,没有实用的价值。而且有施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差,在施工过程中从来不按施工管理制度进行的现象存在。这种管理制度的缺失就造成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机械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可能会因机械管理不到位而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3]。
许多施工项目都明确规定了很多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也具备一定的价值,能够监督和管理项目的进展,保障项目正常进行。但是,这些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很差,落实不到位。许多施工单位只是把管理措施制定出来,但是对于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没有及时监督,这也导致了管理措施只成为纸上的文字,没有真正用于工程项目中。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方案进行施工操作,但是许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这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管理措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对于施工项目的机械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所需人力多,人力成本高,为了节省成本,许多施工单位就让一些非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这些非专业人员不了解机械设备,也没有管理理念和意识,管理粗暴,没有技巧,很容易使机械设备造成损失,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机械管理人员水平过低,也是施工项目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许多施工项目在施工管理体系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建立施工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对目前的施工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核,结合施工项目实际工作,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修改制度中空洞不切实际的内容,使施工管理制度切合实际,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此外,施工单位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在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完善施工管理体系[4]。
在施工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有负责监督项目进展的项目负责人。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需要发挥好项目负责人的作用,落实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中引入项目责任人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个制度,能够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完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质量。落实以项目负责人为主的责任制度,能够明确各项目的管理责任,避免管理责任分配不明确,管理工作缺乏专门负责人。同时,在责任制度中设置追责机制。一旦项目管理出现问题,立刻按照追责机制的流程,对出现问题的项目负责人展开追责。追责机制能够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警惕性,促使其认真对待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于施工项目中机械管理而言,就需要发挥机械管理项目专项负责人的作用,加强其对于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视。
许多施工项目都会对施工档案进行管理,以便通过档案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在对施工项目机械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记录机械的使用、存放情况,以及机械的维修记录。机械档案管理要收集好关于机械的各种资料,将这些资料存进档案,并对这些档案进行分类保存,记录好档案的时间。施工单位做好机械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通过机械档案审核机械的使用过程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发现机械存在的问题,确保机械能够正常使用,不影响工程进展。
做好施工项目机械管理工作,专业的机械管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施工项目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聘请专业的机械管理人才对机械的使用、安置、维修等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对现有机械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施工前,对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由专业人士传授专业的机械管理理念和知识,讲述机械管理技巧,同时强调机械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还有,让机械管理人员熟悉各种机械,对于机械的参数、使用方式、存放方式、维修措施等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处理机械出现的问题,保证机械正常运行。通过引进机械管理人才和加强对于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机械管理水平,能够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企业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技能,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物资是企业主要成本构成,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对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施工项目机械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效果差、管理人员水平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从完善施工管理体系、落实项目负责人职责、做好施工档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水平这几方面入手,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给施工项目中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