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一直存在着人口基本量大、发展速度迅速、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人们对养老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严峻的现实需求相矛盾的是,现阶段我国在养老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设计上都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尚未能完善地顾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情感,尊重他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诉求,做到人性化设计。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安全、舒适、有品质的晚年居住环境,使老年人对使用的居住建筑的满意度更高,成为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当前中国老年建筑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现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对老年建筑设计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探究,进而寻找出更加人性化的设计。
将现存的养老社区进行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配建于普通居住区中的养老社区或养老住宅,专门建设的综合性养老社区和结合旅游、养生地产开发建设的度假型养老社区。每个类型的养老社区均有其鲜明的特点。
普通居住区中配建的养老社区或养老住宅这种配建式的养老社区是指在普通居住区中加入老年人居住组团、楼栋或套型,以及一些适老化的配套设施。相比于仅有老人居住的社区而言,这种“混居”社区能够让老人接触到其他年龄段的居住者,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同时老人还可以与自己的子女或亲友邻近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中,便于相互照顾[1]。
专门建设的综合型养老社区与第一种类型不同,综合型养老社区中的居住者主要都是老人,通常建设在市郊环境较好的地方,用地规模从几十亩到几百亩,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护理机构等多种适合老人的居住类型,可以为各类身体状况(自理、介助和介护)的老人提供持续的生活照护。社区中会配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老年医院、老年大学等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旅游、养生地产建设的度假型养老社区的最大特点是依托旅游、养生等特色资源开发建设,例如一些在海南、云南地区建设的老年社区。这类养老社区中通常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而搭配相应的养生、康复、休闲业态,例如农业采摘、温泉水疗等。老人可以在一年当中的某个季节或时段来此居住,也可以与家人共同前来度假,是一种具有时令性特征的居住形式。
当前随着家庭少子化、空巢化以及居住观念的改变,依托子女的传统养老照料模式逐步瓦解,日益成熟的社区养老模式逐步被大众熟知和接受。通过走访、调研可以发现现存的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社区空间无趣味,体验性差、生活环境枯燥,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社区建筑空间围合感较差。老人在室外活动时,觉得孤单和自身渺小,从而对老人造成消极影响。此外,由于活动场地不足,活动空间单一,活动种类有局限性,老人会习惯性选择看电视或聊天,反而给老人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养老社区整个空间的体验需加强,为老人提供一个具有多变性和一定生活刺激感的居住场所。
尺度过大,建筑无亲切感,人与人碰面、交往的机会会大大降低,进而导致社区冷漠、缺少生机;尺度偏小,空间会给人压抑感,在心理会造成“堵”的情结,还可能会对老人心理带来消极影响。
无障碍设计考虑不周全,坡道设计缺乏;室外活动、休闲空间未将老人行走安全等因素考虑在内,例如,走廊或座椅没有扶手、室外铺地材料防滑性差,户外台阶边界不易识别。
仅仅是满足老年人吃、住是不够的,对入住养老社区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感情世界并没有因为住在养老社区而封闭,依然是丰富的,他们不仅需要来自社区的关爱,还渴望来自家属的亲情和社会的关心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社区内需配备多样的空间供老年人选择,例如,家人团聚场所,体味生命的场所和后花园种植的场所等。多元化的空间场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变的空间体验,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增进其社交行为。
老年人居住在适老化缺乏的住宅中,常遇到出入不便、无足够活动场地、生活日常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心理出现孤独感等问题。虽然现今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但对老年人平日生活的人文关怀却日益缺失,养老空间形态单一,养老设施老旧化,养老社区街区尺度不宜,都在加剧着对适老宜居养老社区的需求。对中国传统建筑中人文关怀的沿承,正是弥补现代养老社区建筑设计所缺乏的灵魂,人文关怀将会对现代养老社区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2]。
为了实现养老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目标,下面以养老社区建筑项目为例,对养老建筑进行人性化研究,设计充分考虑老年人日常生活习惯与需求,从整体规划、建设设计、景观设计以及智能化等各个方面,以人文关怀为本,真正打造出贴心、细节和人性化的老年人宜居产品。
广东某大型养老社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0km2,规划总建筑面积62 977m2,其中老年人生活用房44 877m2。容积率为0.76,建筑密度26.0%,绿化率41.2%。可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项目设计基于人文关怀,关注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在适老化设计的引导下,更好地实现老年人自由、舒适、安全的居住生活目标。整个规划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各个庭院与中间绿化景观带互相穿插,意在营造一种流动的积极的空间。
3.2.1 项目选址与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方面,要考虑到老年社区所在的位置与它周围的社区之间互动的关系,本项目尽量让老年社区公园化、社区化,使老年人们的生活需求在相对小一点的圈子里就都可以满足,最大限度地保证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自由度和空间、设施等的使用。在道路系统设计方面,社区内部的道路设计清晰,避免复杂混乱。除了车行道,步行道的设计也是社区规划的一部分,本项目步行道的设计远离街道,能连通住宅和主要道路。
3.2.2 建筑立面和功能形式的创新。设计中以“我们的家”作为设计理念,结合广东地域文化,气候环境等特点,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整体采用简洁现代的风格。建筑立面强调的水平线条与绿色的地平线相接,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建筑尺度,并产生安静的生活氛围。外部立面通过退台、露台的处理形成前后层次的变化,水平线条的上下跳动就如同人的脉搏,使得安静的建筑充满了生命力。自由分布的百叶成了老年人与阳光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很好地遮挡空调机,赋予了建筑新的意义。
3.2.3 适老化的户型设计。本项目户型设计秉承全龄化的设计原则,户型可以采用大面宽、全明的创新格局,如可以在每套房间设置3个卧室,方便老、中、幼三代人的家庭。在具体设计中,通过反复日照测算与总图排布,充分挖掘面宽潜力,为每个房间争取最大的开间尺寸,合理分配开间与进深的尺寸级配,根据各户型面积大小不同,合理配置各户型所需的卧室房间及功能空间的尺寸。户型设计注重户内空间序列的设计,户内空间从玄关开始,通过主过道串联,户型格局呈现“一”字形,格局清晰、序列规整。户内空间设计方正实用,功能分区清晰,流线合理,注重功能的复合性,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所有起居室结合横向景观大阳台设计,做到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保证所有住户的居住品质。
3.2.4 人性化景观设计。对于目前的社区来讲,景观设计的重点都在供人们观赏、遮阴和围合空间上面。除此之外,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绿地环境基础功能上,增加绿地的适老功能,避免有毒和产生过量粉尘的植物,营造安全无害的绿化环境,通过景观环境营造宜人的居住氛围,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养老社区的景观设计,须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具备纯私密空间、小型交流空间、大型群体活动空间。本项目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植物的高差,围合出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提升了老人的私密感;小型的交流空间主要以座椅以及廊亭为主,与植物进行合理配合,形成半开放空间;在大型活动场所,为跳舞、健身、唱歌等群体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设计时要保证地面的铺设材料摩擦力较强,并且保证平整无坡度,同时保证交通通畅,方便人群驻足观看。此外,在景观设计中还分析了地块日照,充分利用日照良好区域设置室外阳光会客厅,作为老人、儿童活动场地,确保冬至日有效日照达到2小时以上;社区功能中,针对老人、中年、青年、儿童等不同年龄段居民选取不同康体娱乐设施,打造乐领老人场地、乐玩儿童场地及室外乐型健身场地,同时在小区景观道路设置乐氧健跑系统。
3.2.5 人性化智能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来临。各种科技开始渗入全龄化的生活中,老年人也都逐渐开始学会应用这些科技。小区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对建筑与空间进行打造与升级,实现住宅的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安全、经济,提升住宅产品的人性化的智能空间,本项目针对老年人的空气净化系统,实现室内外空气24小时有序更替,保证室内空间的清新。全屋地暖系统的运用,方便在南方没有供暖的条件下,满足老龄化人群的需求[3]。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养老模式,而是根据个体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生理上需要照顾,心理上需要尊重和理解,建筑作为一种陪伴,若养老社区的建筑空间是具有人文关怀气息的,老人即可感受到对其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在无形中激发老年人对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富有人文关怀的情感设计为今后养老社区提供了弹性设计,完善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避免现有规划建筑设计对养老社区发展的束缚。
希望通过本文对养老社区建筑设计在人文关怀层面问题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实践项目进行分析,能完善和推动养老社区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