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三怪”王尚辰诗轴赏析

2021-04-02 10:15夏冬波杨壁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朝鲜

夏冬波 杨壁玉

小引

王尚辰为晚清合肥诗坛耆硕,与徐子苓、朱默存有“庐阳三怪”之目,又是淮军名将、吴保初之父吴长庆挚友。王尚辰书法学颜鲁公,有功力,与何绍基、张裕钊相切劘。王尚辰诗集时有所见,其书法真迹难得一见。在庐江县见到王尚辰《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这件诗轴大卷,很是惊喜。细细品读全轴共存诗22首,多涉及淮军名将吴长庆家世、功业及作者与庐江吴氏三代交游。尤其诗中叙及庐江吴氏三代人在晚清四十年不同寻常的经历,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淮军成立与分防、中俄“伊犁事件”、朝鲜“壬午兵变”和朝鲜“甲申事件”等多有涉猎,风云激荡,时局屡变,家国情怀,溢于言表。而王尚辰与庐江吴氏三代的情谊更是真挚而深沉,感人至深而又让人唏嘘。遂不揣浅陋,作一赏析。

王尚辰(1826-1902),字伯垣,一字北垣,号谦斋,别号五峰、木鸡老人、遗园老人,安徽合肥人,同治贡生,官至翰林院典籍(晋五品官衔)。著有《谦斋诗集》三集,另有《遗园诗余》一卷。王尚辰为合肥名流,与清末四公子吴保初三世交好。新发现的王尚辰《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诗轴为王尚辰书法难得一见的巨制佳作,保存130多年,实属不易。

王尚辰在《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22首诗轴后有一跋文,叙及此件书法诗卷的写作背景。跋文如次:

甲申嘉平朔日,冒雪赴庐江送小轩葬。仲夷二世讲弱冠有志趣,屡索余诗,因录四十年来凡与太仆暨武壮往还之什以应之。溯颜向之心期,交深同气;慨纪群之世谊,泣下沾膺。惟愿谨守楹书,恪遵庭诰,庶免银根之诮,克承堂构之艰。鄙人南睇圣山,窃喜故人之有贤子孙也。谦斋王尚辰志。

由此可知,此诗轴是王尚辰应吴保初索请而书写,多数是辑录王尚辰与吴保初祖父吴廷香、父亲吴长庆40年间酬唱的诗作。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瘿庐,因家有北山楼,故又称为北山先生,安徽庐江人。其父吴长庆为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曾率庆军六营戡定朝鲜“壬午兵变”而为世所重。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病重,16岁吴保初渡海省亲“刲膺肉以疗”。而吴长庆终于不起,病逝金州营次,谥号“武壮”。李鸿章闻其事,奏表吴保初孝行,朝旨褒许“孝子”。荫补主事,服满入都,分兵部学习。拜礼部侍郎宝廷为师,受清流派影响甚大。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后来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在当时以名公之子而胸怀大志,卓尔不群,锐意革新,志趣相投,且兼擅诗文,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仲夷”未及见,盖吴保初又一名号也。该诗轴作于“甲申嘉平朔日”,即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一日,是在冒雪赴庐江参加好友吴长庆的葬礼之后而书写的。其中,18首为旧作,前2首写与吴兰轩(吴廷香,吴长庆之父)的,另16首是写与吴长庆的,最后4首为参加吴长庆葬礼之作。特殊的时代背景,沧桑巨变,老友新亡,恍如隔世。诗人感慨万千,挥泪成此鸿篇巨制。

滚滚洪涛万里风,浮图雄镇海门东。

[小孤山,元人立铁柱于上,题曰:“海门第一关”]

朅来吊古伤春意,都在荒烟落照中。

绝顶纵观天堑险,关心何日楚氛空。

书生筹国非逾分,廊庙江湖愿本同。

[壬子暮春,与吴兰轩年丈登迎江寺塔书怀]

此诗名按《谦斋诗集》为《与吴兰轩年丈登迎江寺塔书怀》。“壬子暮春”,指咸丰二年(1852)三月,“吴兰轩”,即吴长庆父亲吴廷香。吴廷香(1806-1854),谱名吴良臣,字奉璋,号兰轩,后遂以学名行世。塾师。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优贡生。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年丈”,长辈也。吴廷香与王尚辰父亲王育泉是“同年”,指咸丰元年(1851),吴兰轩与王育泉、赵云持同举孝廉方正。三人始结交于咸丰二年(1852)。故王尚辰称吴廷香“年丈”。吴廷香与王育泉父子志趣相投、相见恨晚,吴廷香于咸丰三年(1853)六月为王尚辰《谦斋诗集》作序,吴、王咏无虚日。该诗首句“浮图雄镇海门东”为“与君高唱大江东”,“朅来”为“不徒”,“绝顶纵观天堑险,关心何日楚氛空”为“地接淮徐民力敝,烽传楚粤戍楼空”,“廊庙江湖愿本同”为“后乐先忧愿本同”。《谦斋诗集》中还有一首五言律诗,此卷未录。“迎江寺塔”即安庆迎江寺振风塔。迎江寺为沿江名刹,振风塔矗立寺中。振风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该塔七层八角,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称。咸丰二年(1852)三月,王尚辰与吴廷香等文友登安庆振风塔,登高赏景,抒怀言志,书生意气,家国情怀。

愤世无权袖斧柯,谁怜失路易蹉跎。

存亡两地传闻异,魂梦中宵涕泗多。

文字交情逾骨肉,艰难足迹阻关河。

逃名逮遁荒山里,搔手吟风吊女萝。

[甲寅仲春,避乱龙泉山寄兰轩年丈]

诗名“甲寅仲春,避乱龙泉山寄兰轩年丈”。甲寅仲春,即咸丰四年(1854)二月,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烽烟江淮,庐州一带加强戒严。龙泉山位于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海拔281.5米,山腰有龙泉古寺,为江淮名寺。吴廷香来过龙泉山,作《龙泉寺遇雨》:天暝云生水,山深龙喷泉。一瓢留古井,万壑响春田。江国乱无象,乡村望有年。殷勤辨良莠,端赖使君贤。王尚辰避乱龙泉山,心灰意冷,一筹莫展,思念故人,作诗感愤。

麻鞋布帽走倉皇,入户牵衣泪满眶。

为说孤儿难徇父,更怜九死忍离乡。

愤填虎口拳空握,瘦耸鸢肩骨尚强。

家国茫茫无限恨,期君努力事戎行。

[乙卯正月四日,小轩自庐江间道来山,述尊甫兰轩年丈死事状]

诗名“乙卯正月四日,小轩自庐江间道来山,述尊甫兰轩年丈死事状”。乙卯正月四日,指咸丰五年(1855)正月初四,吴长庆从小路间道见到王尚辰后述及父亲吴廷香战死庐江城的惨状。吴廷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以庐江练首的身份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四年(1854)九月三十日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死于庐江县城毛公祠。后追赠四品卿衔,敕建专祠,国史馆立传。吴长庆仓惶悲痛告知老友王尚辰失亲之痛。王尚辰慰勉之余,嘱望有加。

……

层峦倒影暮江开,万柳飞花卷雪来。

对此茫茫拼一醉,如君矫矫出群才。

[俄仪未定,诏举人才,江督以君应诏。]

故交渐老难为别,时局多艰更可哀。

倘有嘉猷须入告,事关军国莫疑猜。

[庚辰暮春,公宴敌台,送小轩入觐]

《谦斋诗集》诗名“敌台晓宴送小轩入觐”。“暮江开”《谦斋诗集》为“暮云开”,“江督以君应诏”为“江督以君入告”,“故交渐老”为“客途渐老”,“更可哀”为“相与哀”。王尚辰对吴长庆的才干给予了很高的期许。光绪六年(1880)初,中俄伊犁交涉处于紧张阶段,清廷下令各省加强防备,沿海戒严。吴长庆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等的举荐,二月二十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庚辰暮春三月,庆军等在浦口敌台欢送吴长庆赴京觐见。四月初三日,吴长庆往京陛见,同行者有张謇、杨安震、彭汝沄等。四月十五日,吴长庆登游泰山并在泰山题字。五月初四日(6月11日),吴长庆入宫朝觐。

毳帐云屯堠火连,玺书南下召防边。

惊闻白雀弹冰海,愁见苍鹅出狄泉。

铁甲梦寒三岛月,珠盘约换四夸年。

风雷会洗鲸鲵穴,弓挂扶桑剑倚天。

[承闻小轩有帮办山东防务之命,喜赋]

《谦斋诗集》诗名“承闻小轩有帮办山东防务之命”。“召防边”为“急防边”,“出狄泉”为“起狄泉”,“四夸年”为“四夷年”。光绪六年(1880)二月二十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因法国入侵越南,海疆戒严,朝旨命吴长庆帮办山东海防,未赴浙江提督之任。遂率军6营移驻山东登州、黄县一带,余部庆军6营于浦口、下关、吴淞,由曹德庆接统,庆军被一析为二。老友王尚辰得知老友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帮办山东海防的消息,很高兴,赋诗以志。

风雪苍茫里,星驰白马来。

抚棺呼不应,无路到泉台。

记访南塘路,迎门笑语哗。

[癸酉残冬曾过君家]

穷冬忘作客,十日醉君家。

敢负平生约,愁闻武卫歌。

知君难瞑目,大海正扬波。

[君薨未数月,高丽复乱。]

冶父消残照,黄陂冱冻云。

湖山回首望,中有故人坟。

最后四首诗是王尚辰赴庐江参加吴长庆葬礼时有感而作。作者未拟诗名,《谦斋诗集》诗名为“嘉平朔日赴庐江送吴小轩葬”。吴长庆于光绪八年(1882)戡定朝鲜“壬午兵变”为世所重。戡定朝鲜“壬午兵变”后,吴长庆率庆军六营留驻朝鲜,加强了大清国对朝鲜的援护。吴长庆于光绪十年(1884)五月十一日(6月4日)率庆军三营由朝鲜乘座商轮回国,驻金州刘家屯。不料,此时,吴长庆已经病重,于是年闰五月二十一日(1884年7月13日)病卒于金州军营。吴长庆病逝后,其灵柩由吴妻王氏,子保德、保初和庆军幕属及吴氏族人如吴长纯、吴长起、吴肄三等护送,渡海辗转数千里魂归故里,于是年底安葬于今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沙岗村吴家山“猛虎跳涧”地。清政府为吴长庆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清廷遣官宣读祭文致祭,有光绪皇帝的《谕赐祭文》和慈禧太后的《归政谕赐祭文》。吴长庆墓方圆数十丈,墓前有四只高丈余的赑屃驮石碑,石碑上刻有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御赐碑文》及朝鲜国王李熙《朝鲜国王祭文》、朝鲜国王世子李純(即后来的纯宗)的《朝鲜国王世子祭文》(朝鲜国王父子的祭文早在吴长庆灵前朝鲜派使臣宣读)。从王尚辰最后三首诗得知:吴长庆的葬礼是在光绪十年(1884)腊月初一举行的,是个下雪天,凭添了几分凄凉。诗人犹记得老友吴长庆的音容笑貌;犹记得同治十二年(1873)在沙湖山吴长庆府邸的旬日欢聚;犹记得吴长庆留驻朝鲜的安边戍疆和病卒军营后朝鲜当年的叛乱。冶父,即庐江境内的冶父山;黄陂,即庐江境内的黄陂湖,皆指吴长庆家乡。回望湖山,送葬故人,感慨万千,悲痛不已。所幸“鄙人南睇圣山,窃喜故人之有贤子孙也。”此为诗人之一大安慰。作者以充沛的笔力和哀伤的感情写下了这幅长卷诗轴。

这幅长卷诗轴全诗22首,记述了诗人王尚辰与吴长庆家族三代的交游。尤其诗中叙及庐江吴氏三代人在晚清四十年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与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淮军分防、中俄“伊犁事件”、朝鲜“壬午兵变”和朝鲜“甲申事件”多有涉猎,时局屡变,家国情怀,溢于言表。而与庐江吴氏三代人的情谊更是真挚而深沉,感人至深而又让人唏嘘。吴氏子侄在王尚辰塾馆就读过。王尚辰在《谦斋诗集》里还有一首《食刀鱼有感示吴小轩》未录入此卷中。

这件诗轴更是一件非常难得一见的“庐阳三怪”王尚辰的书法精品。王尚辰书法学颜鲁公,中锋用笔,如锥画沙,结体宽博,端庄圆润。王尚辰不以书法名世,难得见到他的书学主张,在其《谦斋二集》中,有一首长诗《匄书歌呈蝯叟》,是向大书法家何绍基求字并提出了自己的书法主张。王尚辰喜欢何绍基的书法,在何绍基去世后,王尚辰作《题何蝯叟诗草卷子箴才叔同作》,诗中有“偶检鸿泥迹,樽前不忍看。龙蛇势飞动,冰雪语清寒。……”之句,对何绍基给予缅怀、颂扬和追忆。王尚辰在《谦斋诗集》里还有一些与书法有关的诗篇,如:《焦山题壁》《晚过集贤关重访邓山人鹤冢》《题画》《饮大潜山人盘亭》《练潭题壁》《将出游题遗园壁》等。

王尚辰诗轴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异体字,如:“更”“死”“春”“暮”“去”“歌”“诗”“怀”“却”“花”“飞”“戏”“选”“笑”“徵”“龙”“隐”“眉”“灶”“影”“阴”“史”“冰”“兵”“宴”“赋”“重”“屡”“荒”“以”“斋”等,丰富了文字书写的生动性;而简化草写如:“留”“堪”“啸”“转”“身”“断”“乘”“与”等,更是别有风致,饶有趣味,尽展王尚辰娴熟的笔墨功夫。通篇一气呵成,拙中藏雅,书卷气十足。诗轴印章用印五方:第一页两方:“王霄散史”“遗园”,最后一张用印三方:“辰”“琅琊大道王”“乡贤名宦文苑笃非之子孙”。作者写到最后“湖山回首望,中有故人坟”时,字体增大,悲愤难抑之情流于毫端。

总而言之,该长卷是王尚辰为合肥乃至安徽留下的一件珍贵的墨宝。

夏冬波,字静之,安徽庐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市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主任科员、副处长。

杨壁玉,安徽庐江人,庐江县政协委员、庐江县文物局局长。

(本文图片由吴悠拍摄)

猜你喜欢
朝鲜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朝鲜迎接韩总统展现“最大诚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英媒: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朝鲜在哪里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4月发卫星令韩日美紧张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美日韩碰头商讨对付朝鲜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