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圣域——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

2021-04-02 10:15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布面设色唐卡

展览简介

佛教艺术宏大深邃,造像优美神秘,唐卡艺术一直遵循着严格的仪轨,以合乎法度的形式呈现着藏传佛教的庄严妙相。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十七至二十世纪的唐卡精品,其中反映本尊题材的大威德金刚充满图像志含义的吉祥天母、黑唐技法的财宝天王,以及沈从文先生旧捐的降龙文殊最为精彩。本展力图从造像度量经典的角度诠释展品,希望观者借助本展了解唐卡绘制的流程、仪轨,体味唐卡和造像的艺术之美。

前言

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从印度和唐朝汉地传入西藏,与本土的苯教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据《大昭寺目录》记载“法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描绘了一幅班丹拉姆女神像。”此唐卡虽已失传,但说明唐卡艺术历史悠久。佛教艺术宏大深邃,造像优美神秘,唐卡艺术一直遵循着严格的仪轨,以合乎法度的形式呈现着藏传佛教的庄严妙相。唐卡用料考究、色彩天然、绘制复杂、法度森严、装裱华美、题材广泛,可称为西藏宗教和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十七至二十世纪的唐卡精品,包括反映本尊题材的大威德金刚、充满图像志含义的吉祥天母、黑唐技法的财宝天王,以及沈从文先生所捐的降龙文殊等。

首都博物馆为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近两万件古代金铜造像,此批精美的造像既体现出北京地区佛教发展的特色,又展示了我国汉藏两系佛教艺术演变的全貌,深受广大佛教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的推崇。此次展览有幸将首都博物馆收藏造像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唐卡并置展出,以期观众借助本展了解唐卡繪制的流程、仪轨,体味唐卡与造像艺术之美。

祖师唐卡与造像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7厘米,横42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是印度大成者之一的阿跋迦罗,头戴红色僧帽,身披袈裟,右手结说法印,为众人说法,其身有巨蟒缠绕。上界左边为那若空行母,右边为印度大成就者;主尊下方为大黑天化身的宝帐怙主,画面左下角绘制坠入地狱而受罚的罪者等。此画之粉本与1770年六世班禅所进贡宫廷的一套班禅源流唐卡之阿跋迦罗风格与构图几乎一致,可见唐卡的粉本在后世较长的一段时间仍然沿用。

达赖喇嘛源流——云丹嘉措

清代

布面设色

纵70厘米,横44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1589-1616年。其名字出现在座下金字藏文题记rgyal ba yon brtan rgyal mtsho la na mo中),他是在历代的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族上师,被万历皇帝赐予“普持金刚佛”的封号,由于西藏各领主之间的权利斗争,当时年仅二十八岁云丹嘉措在其修行的哲蚌寺突然去世。画面主尊头戴黄色僧帽,左手托摩尼宝珠,右手结触地法印,座前有僧人供养。画面左上角现四世班禅(1567-1662),右上方位为修行的本尊独雄大威德金刚双身像,主尊下方为事业法王(一称外修阎摩)护法。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5厘米,横41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萨迦班智达(1182-1251)是萨迦派的第四代祖师,全名萨班·贡嘎坚赞,西藏著名学者,精通大五明学,曾经说服卫藏归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政权分裂的政治格局。图中的萨迦班智达为年轻相,头戴红色法帽,身着杏黄袈裟,双臂做辩经状。画面上方有其修行的本尊文殊菩萨和上师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身后的背景中有僧众朝拜供养弥勒佛的场景。左下方有与萨迦派修法关系非常密切的四面大黑天,右下方裸身跪坐在兽皮之上的人是被其降服的外道在听法。

秘密佛与般若佛

大威德金刚

清代

布面设色

纵51厘米,横37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大威德金刚蓝色双身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主面为牛头,头顶有两面,最上一面为文殊菩萨寂静相,左右各三面不同颜色的面,均为怒目獠牙呈狰狞之相。两前主臂抱着明妃罗浪杂娃,左手托嘎巴拉血碗,右手持金刚钺刀,其余诸臂手中持各种法器,最上两手持象皮,头戴骷髅冠,项挂人首鬘,十六足所踏八兽与八禽及梵天、帝释等诸天神祇神态各异。上方中尊为密集金刚,左右分别为红、黑阎摩敌;下方中尊为二臂大黑天,左右分别为青黑身色的外修阎摩法王和红身色的秘修阎摩法王。

画面采用15世纪始流行的三段式绘画风格,即描绘天界、主尊和下界,此种构图方法深受汉地卷轴画的影响。

无量寿佛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2厘米,横38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无量寿佛,通身红色,着菩萨装,双手结禅定印托长寿宝瓶,双脚结跏趺坐,其身有装饰华美的黄金叶冠、耳珰、璎珞、臂钏、手镯等。五色背光周边有寿桃等装饰。主尊下方有释迦牟尼说法图,左下角相对坐而论道者是两位赞普,画面右下方皆为弟子,面向释迦牟尼佛结不同手印听法。

菩 萨

千手观世音菩萨

清代

布面设色

纵52厘米,横37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千手观世音菩萨,又称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千臂观世音菩萨。以千眼观照世间,千手护持众生,从而体现大慈大悲之心。主尊从上至下共有十一面,最前一面呈慈悲相,双手合掌抱一摩尼宝珠呈礼敬印。头戴嵌宝五叶金佛冠,身披黄金璎珞,佩项圈、耳饰、臂钏、手镯等均以贴金工艺绘制,千手中有几只持不同的法器,立于莲台之上。上界中尊为宗喀巴大师,左右分别为大威德金刚和净眼观音像。下界左右分绘尊胜佛母和六臂大黑天。

降龙文殊

清代

布面设色

纵44厘米,横31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降龙文殊,也称纳噶日恰(梵),有镇慑龙(蛇)族与地祇诸害的职能。降龙文殊身藏蓝色,一面十八臂,左边九臂持蛇,右边九臂持金刚钺刀,腰部以下为蛇身,蛇尾伸向海底。三目圆睁怒视,阔口獠牙,呈忿怒状。主尊头戴五叶嵌宝金冠,耳饰、项圈、璎珞、臂钏、手环等刻画精美均为唐卡贴金工艺。蓬发上扬,中有九蛇。上界正中有金刚持佛,下界的海水中横浮一位蛇身龙女 ,左手施拔济众生印,右手握摩尼宝珠,水中有象征五知五觉的供品。

女 尊

白度母

清代

布面设色

纵157厘米,横115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白度母亦称白救度佛母,因面有三眼同时双手双脚各有一眼,故又称七眼佛母。白度母头戴宝冠,身着天衣,左手拈花并施与愿印,右手拈花于胸前。身色通体洁白,颈挂宝珠璎珞,双脚结跏趺坐。上界分别为宗喀巴上师、无量光佛和马头金刚双身像。藏传佛教中常将白度母、阿弥陀佛和尊胜度母合称“长寿三尊”。

大白伞盖佛母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6厘米,横48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白伞盖佛母属于藏传佛教中密宗的佛母,传说可以降服妖魔。《大白伞盖经》说,此佛母有大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净德覆盖一切,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主尊千面千手,主面呈忿怒相,两主臂,左持一大白伞盖,右持法轮,千面分白、黄、绿、红、蓝五种颜色,千手各执法器。头戴嵌宝佛冠,周身佩各色嵌宝璎珞,下身着华美的重裙,千足之下踏各种妖魔猛兽等灾害。上界有结不同法印的释迦牟尼佛,周匝有二十二度母围绕,下界有三位大黑天,称为“具善三兄弟”。

护 法

战神九兄弟

清代

布面设色

纵69厘米,横50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主尊为威胜天王,头戴红缨冠,身披铠甲,骑在白马之上。上界正中为无量寿佛,左右分别为白上乐及白度母,均为祈长寿之神。主尊周边共有八位同样身骑白马的天王。据《威胜天王经》载:世界建立之后,阿修罗与帝释天驱兵交战,帝释不能取胜,求金刚手菩萨保护,菩萨即化现九位威胜天王保护天兵,遂得大胜。阿修罗王兵将都被降伏,帝释复建立大宝幢,威光远震。自此之后,如遇兵犯疆土之事,就供奉威胜天王。

财宝天王

清代

布面设色

纵78厘米,横53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财宝天王,身披菩萨装,左手持吐宝鼠,其口中吐出各色摩尼宝珠聚于座前,右手结三宝印并握胜幢。左舒势坐于雪狮之上。头戴宝冠,佩嵌宝璎珞,耳饰、臂釧、手环、脚环等。背光之外以繁花和茂叶作为装饰。上界中为忿怒相金刚手,主尊周匝和下界分别为从神八马主护法,主尊正下方为北方多闻天的另一种化身形象。整体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绘画技法高超。

猜你喜欢
布面设色唐卡
《岩高千尺虎》
油画
杨晓艺布面丙烯画作品选登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曹海艇作品赏析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