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

2021-04-02 21:15王付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佳作师生同学

王付银

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却能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就像那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我班的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期中和期末评出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而训练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

一、天地无限

学生升入高中,随着视野的拓宽,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透过一窗看世界,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归纳、加工、表达能力。在讲台上,学生对盗版问题慷慨激昂;对未来世界描绘得如痴如醉,对于互联网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二、课文质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我们通过这个栏目,鼓励同学们发现文中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而不是仅仅用口“念”书。结果,不少同学找出文中有病句,指出插图的不准确之处。有的同学对文中的语句提出疑问,对段落的编排产生疑问,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强大动力。

三、开心时刻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不拘一格,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更从工整凝练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联的特点,从幽默大师那里体会到成语的妙用,从耐人寻味的歇后语、谚语、格言、名句中領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幽默的相声小品中感受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了说话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

四、佳作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最强,那些短小精悍的佳作,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个栏目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乡愁》,甚至一些传唱大江南北的歌词《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自选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教师也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

五、日记大家听

日记,是学生心灵的展示,品格的显现,喜怒哀乐的披露。学生的大作将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有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有团结互爱的写照,有学生生活、心理的浓缩。像《我梦见自己飞上了太空》《我害怕长大》《我想对爸爸说说心里话》等佳作,均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里,讲台成了交心台,学生的心声拓宽了校园生活的话题。

六、一周新闻联播

真、假、美、丑最快在这里披露,班级新鲜事、趣事最早在这里发布。学生利用课间和周末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收集新闻焦点,例如:国际快线、国内新闻联播、学校简报、班级之声等。从大事到小事,从校园到世界,无不凝聚着每位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我们深思:学生在这里所听到的,仅仅是一条新闻吗?

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课前三分钟的内容是开放自由的,有些学生约定俗成,根据学习内容兴趣爱好等,将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融入短短的三分钟。学生为了这课前三分钟,可做了不少准备,看课外书,看电视,背诵、积累、演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此以往,丰富了词汇量、语言、片段,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文学修养,也奠基了写作基础。

当然,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形式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

猜你喜欢
佳作师生同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佳作欣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麻辣师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