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树峰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它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教学内容基本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针对这一特点,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务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的課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这一点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显得尤其重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老师务必将学生课堂上要学习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不能单纯地就知识点说知识点,简单进行灌输式教学。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学习,学生才不会感觉老师是在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在教导他们在生活中如何去处理一些问题,这样他们心理上会有一种亲近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更容易去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使学习的内容能得到合理使用。
二、老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务必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手段,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另外,《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加强情境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多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非常适合在课堂上创设出情境。例如,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排练情景剧,创设好矛盾冲突,通过表演,让学生明晰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学效率
《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互动教学。互动式教学就是课堂上能够产生有效的对话,教师对学生或者学生对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相互之间产生语言或者肢体动作上的互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学生与其他人员的探讨与相互学习。教师也会逐步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以后的学习分工中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
课下,老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有益延伸,让学生带着课堂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
四、《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加强与语文课的融合,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立德修身、健全人格的重要源泉,而《道德与法治》课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程。所以,重视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程的应有之义。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筋脉,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
总之,《道德与法治》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内心认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而我们都知道,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提升每一堂课的课堂效率,将每一堂课上出效果,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