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1-04-02 23:24刘小学
地下水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位资源管理水资源

刘小学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3)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地下水资源管理是保障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贯彻落实新时期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治水工作的重要实践。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全方位实行水资源强监管的治水思路,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建议,旨在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1 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下资源权属管理和权属管理有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行政管理[1]。我国目前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以宏观、定性化管理与保护为主,水行政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规划、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等。近年来,随着“把水资源最为最大刚性约束”“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治水”“补短板、强监管”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治水思路的提出,地下水取水总量与水位控制相结合的“双控”管理模式、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保护、《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等法规标准颁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2]等都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就目前而言,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以超采区治理为主,以及围绕防治地下水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开展有关工作。例如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限采地下水,现已基本实现地下水全面禁采;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以及沿海平原区也都实施了地下水禁采与限采工作;河北省从2014年开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2015年划定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并提出了保护目标及要求,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超采[3]。此外,针对地下水资源短缺地区易发生地面沉降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对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面沉降也做了全面部署。

2 地下水资源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与其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地下水资源管理也必须结合管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从定性化管理向定量化控制转变。但是目前各地区在定量管理方面,除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以外,控制管理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尚未明确,很多地区地下水位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将地下水取水总量与水位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没有形成成熟的运行机制。

2.1 地下水动态监测不全面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直接了解地下水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的盈亏状况。目前地下水动态监测大多停留在水位监测阶段,虽然可以间接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综合变化规律。但是,动态监测不全面、不及时,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掌握不准确,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状况掌握不明晰、污染原因不明确等问题仍然存在。

2.2 地下水监测站网分布密度不均

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网络,是监控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分布不均,就陕西省而言,地下水监测井的数量不足规划数量的一半,且大多是生产井或者农村生活用水井,监测手段以人工监测为主。虽然近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设运行,弥补了部分地区地下水监测的空白,但监测密度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2.3 地下水水位控制方法单一

地下水水位控制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超采区治理的量化手段,是地下水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需求,更是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全国只有部分地区在水位管理和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4],且方法单一,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科学合理、普遍适用、易于操作的地下水为控制水位管理办法,有的地区甚至尚未实施地下水水位控制。管理环节薄弱、“双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意见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合理布局监测站网,全面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因素,制定适用于不同地下水类型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等,多角度多层次相融合,以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3.1 提升地下水资源全方位动态监测水平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为水利建设规划、抗旱除涝、治沙治碱、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实现从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的全方位监测是保证地下水资源管理定量化的现实要求。监测方法的全面自动化、数据平台的智能化、监测成果的通报实时化,都为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保障。因此,有必要提升全方位动态监测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

3.2 加快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

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规划、布设与建设是实现地下水动态有效监控的重要措施,可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为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进程提供了基础条件,该工程是中央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城乡饮水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民生工程。但是,为保障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仍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设监测井;同时应加快建立完整的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增强全社会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3.3 加强地下水位预警机制建立

地下水水位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为预防因地下水持续过量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或加剧,有必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地区地下水水位预警机制。这项工作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结合本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区域的地下水现状水位进行预警,以提醒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予以重视,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5]。因此,应该从地下水特性出发,以基础资料为依托,结合实际开展预警技术方法、水位预警机制的制定,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控制管理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4 完善地下水水位、水量控制制度

近年来,我国诸多学者对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的“二元”控制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求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因此,“双控”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下水类型、不同地下水开采程度以及面临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完善控制管理制度,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合理水位的确定、管理水位的划定,既要划定水位下限,也要划定水位上限,既要考虑低于下限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也要考虑过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和破坏地下建筑物等问题。总之,合理的地下水位、水量双控管理方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满足供水安全,达到采补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4 结语

地下水资源管理就是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方向,建立地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明确地下水各类管控指标;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健全地下水监测体系和监控平台,强化地下水取水管理的监督检查;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修复,建立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机制,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与此同时,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赋存特点,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和考核机制,更大程度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保证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措施落实见效。

猜你喜欢
水位资源管理水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MFAC-PID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