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地处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的第四大淡水湖泊,跨新沂市和宿迁市的宿豫区。骆马湖是沂沭泗流域下游重要防洪调蓄湖泊,是南水北调东线主要的输入廊道和调蓄地,发挥着行洪排涝、供水、生态等多种功能。
由于历史上湖泊圈圩问题突出,对区域、流域防洪调蓄、水质及水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加强新沂市境内骆马湖的湖泊保护,恢复湖泊防洪调蓄能力,改善湖泊水质与水生态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的实施,新沂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骆马湖退圩还湖专项规划(新沂市)》。根据规划,新沂市境内骆马湖的圈圩主要分布在湖区西部、东部和北部,本次退圩还湖工程方案思路是:(1)近期清退规划范围内圈圩圩埂,对养殖塘底清淤拓深;远期清退涉及基本农田圈圩,恢复扩大自由水面。(2)近期清退规划范围内的围网,最大限度地恢复扩大自由水面。(3)按照排泥场布置原则,结合土方平衡,在规划范围内保留部分面积作为规划排泥场。(4)疏浚湖区老沂河、沂河和新沂河等行水通道,连通外围区域骨干河网,与湖泊形成完好的河湖连通的布局。(5)合理进行岸线调整,构建新的湖泊保护范围线。
退圩还湖规划清退规划范围内的圩区,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圩区内的圩埂土方、田面土方、底泥土方以及河道疏浚的土方,清淤土方量大约为5787 万m3,排泥场布置在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要。
骆马湖作为沂沭泗地区重要的调蓄湖泊,其总体功能定位要充分体现防洪、排涝功能。因此影响湖泊行洪的圩区应清除,排泥场选址时不得影响湖泊的行洪供水功能,应保持骆马湖和出入湖河道行水畅通,保证防洪设施安全。
骆马湖除了直接为环湖地区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如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渔业用水、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外,还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地。因此排泥场不得布置在骆马湖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排泥场与退圩还湖区和疏浚区域的距离远近,对土方工程施工效率、经济性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征求地方对土地资源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排泥场应尽量就近弃土。结合退圩还湖后恢复的水域面积、防洪要求以及地方发展需要等因素,排泥场应合理堆高。
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新沂市人民政府依托骆马湖天然的水生态资源优势,设想建立新沂市骆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滨大道生态景观带等项目,打造骆马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因此排泥场的选址、堆高应充分考虑与新沂市的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地区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相协调。
骆马湖跨宿迁和徐州两市,本次退圩还湖工程仅涉及徐州新沂市境内的骆马湖。因此圩区清除的土方应按照行政区域堆放到指定排泥场,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从最大限度扩大自由水面面积、提高防洪调蓄能力和不影响行水功能正常发挥等方面,根据排泥场布置原则,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要,同时满足工程弃土(泥)需要,对骆马湖恢复自由水面和堆土区进行统筹考虑布置。
此次退圩还湖规划范围面积为95.344km2,规划范围内共清退圈圩面积38.522km2,其中近期清退圈圩面积35.302km2、近期清退围网面积10.979km2,远期清退圈圩面积3.220km2。
经分析计算,工程共计清除土方5787 万m3,近期清退圈圩形成土方5143 万m3,远期清退圈圩形成土方644 万m3,如在骆马湖规划范围之外堆土,排泥场大量占地无疑将对地方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弃土安置困难。因此在规划范围内设置排泥场。由于土方量大,可优选适合地方填筑的土方用于还湖堤防的修筑和加固部分大堤,部分土方可用于人工湿地。
根据排泥场布置原则,本着“减少占用陆域基本农田、减轻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原则,结合地方城市发展要求,同时满足工程弃土(泥)需要,在多次现场查勘并与地方政府协商后,近期在规划范围内布置了6 个排泥场,总面积7.043km2(10565亩),近期退圩还湖工程实施后可恢复湖区面积28.259km2,规划的排泥场为永久性占地。近期工程骆马湖排泥场的排泥量为5228 万m3。
骆马湖规划范围内中涉及基本农田的圈圩面积3.220km2,位于新沂市骆马湖北部,紧邻骆马湖北堤。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涉及的基本农田面积2.517km2,基本农田的高程为21.2~22.7m(21.37~22.87m),低于正常蓄水位22.83m(23.0m)。对于含有基本农田的圈圩,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申请调整,未获批前暂不实施退田还湖,待国家对该区域基本农田调整完成后再实施退圩还湖。
远期工程规划排泥场的排泥量为454 万m3。根据排泥场布置原则,本着“减少占用陆域、减轻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原则,结合地方城市发展要求,同时满足工程弃土(泥)需要,远期退圩工程在规划范围内布置1 个排泥场,面积0.757km2。
近远期退圩还湖工程均实施后可恢复湖区面积30.72km2。
骆马湖死水位20.33m(20.5m),正常蓄水位22.83m(23.00m),规划蓄水位23.33 m(23.50m),设计洪水位24.83m(25.00m),校核洪水位25.83m(26.0m)。根据洋河滩站历年水位资料统计,骆马湖多年日平均水位22.27m(22.44m)(洋河滩站水位,下同),历史最低水位17.68m(17.85m),最高洪水位25.3m(25.47m)。
骆马湖西堤堤顶高程在27.6~27.8m(27.77~27.97 m)之间,北堤堤顶高程在28.0~28.7m(28.17~28.87m)之间,东堤堤顶高程在26.0~27.7m(26.17~27.87m)之间。
根据排泥场的布置原则,本着“减少占用规划范围外陆域,减轻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原则,结合防洪安全要求和地方开发利用情况,同时满足工程弃土量需要,综合设计了排泥场的顶高程方案:
1#排泥场紧邻北堤,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5.0~28.7m(25.17~28.87m);
2#排泥场紧邻西堤,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7.8m(27.97m);
3#是湖中的岛屿,是在原来岛屿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堆高与原来高程一致,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5.5m(25.67m);
5#排泥场是白鹭栖息地,是在原来白鹭岛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堆高与原来高程一致,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5.5m(25.67m);
6#排泥场紧邻东堤,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7.5m(27.67m);
7#排泥场紧邻北堤,是远期工程清退圈圩后的排泥场,顶高程建议为25.0~28.7m(25.17~28.87m)。
新沂市骆马湖蓄水范围内目前主要有骆马湖老沂河航线、骆北航线、骆北航线新线和骆南航线的部分区段,其中骆马湖北航线新线是2 级航道,老沂河航线规划是6 级航道,骆北航线已经不再使用。
2#排泥场位置会影响目前老沂河航线,在征求了地方交通局和航道局意见后,考虑到老沂河航线使用次数较少等原因,对老沂河航线改线。骆马湖退圩还湖实施前应按照相关程序完成老沂河航线改线申请事宜。其他航线不受排泥场位置影响。
骆马湖作为沂沭泗地区重要的调蓄湖泊,其总体功能定位要充分体现骆马湖在沂沭泗地区的防洪功能和供水功能,因此新沂市骆马湖退圩还湖专项规划编制时,排泥场选址时考虑了不妨碍骆马湖调蓄洪水和出入湖河道行水,保持骆马湖、出入湖河道行水畅通与周边水系连通,因此排泥场布设时尽量避开了行水通道,并且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对主要的行水通道进行清淤,满足湖泊与周围水系沟通的需要。
因涉及基本农田圈圩需要申请调整,列为远期实施。故在远期工程实施完成前,涉及基本农田的圈圩保持现状,在沂河行水通道范围内,远期工程完成后,该部分圈圩将不再占用沂河行水通道。
根据实际调查,新沂骆马湖退圩还湖范围内有两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为徐州市骆马湖窑湾水源地和新沂市骆马湖新店水源地,分别位于骆马湖的西东两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为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m 的水域和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延1000m 的区域范围,准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外延1000m 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此次退圩还湖排泥场的范围避开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而且排泥场在施工过程中将采用相关措施,防止污泥流失和雨水淋溶,堆泥场周围设置集水和余水处理系统,余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附近河湖,减少泥水中污染物再度入湖,最大程度减小对水源地产生的影响。
骆马湖退圩还湖后,布置的排泥场都不在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大部分在实验区的外围,其中3#和4#排泥场作为湖中的岛屿,靠近核心区,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是生态湿地。位于缓冲区的排泥场,开发利用时满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环境评价。
退圩还湖后,为了更好地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逐步恢复湖泊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规划拟在湖区布置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带),湿地地形沿岸边缓坡至湖底,最高高程低于常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