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如今,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人们越来越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2020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之后,“双碳”更是被上升到战略层面。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发展对于高碳产业的依赖性较大。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较2019年增长了2.2%。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虽然比上年下降了0.9%,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根本转变。在这样的能源结构下,想要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还需克服不少困难。
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靠牺牲发展换来“碳达峰”又是不现实的,而且“双碳”战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降碳路径和方案,还需全面考量其背后的诸多问题。作为仅次于工业、建筑领域的第三大碳排放源,交通行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交通行业能做些什么,又该怎样做,显然已成为交通人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本期的养护栏目中,宁夏对于公路“十四五”的养护规划,便涉及了“双碳”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检测、设计、材料、装备和施工等公路养护产业全过程,充分利用新的低碳环保技术,积极响应并围绕“碳达峰”这一国家目标开展工作。
由此可见,一些省份已从“双碳”这一挑战中发现了新的机遇,找到了新的方向。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上指出,促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会为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提升及重大机遇,包括政策机遇、投资机遇等,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装备、建筑、物流及生态等领域。
当前,交通行业需要的是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的共同规划,不但要有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做支撑,还需要实现整个交通链条所涉及领域的全面迭代升级。未来,整个交通链条,包括交通制造、能源供给、超级计算和数字交通,都将被纳入到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范畴,以“双碳”为牵引,整个交通系统或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相较于欧美国家50至70年的过渡时间,留给交通行业的时间显然并不宽裕。那么作为一名交通人,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