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璐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目的:以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的93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及105例体检健康者,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EDd水平及E/EA值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健康体检组LVEF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其LAD、LVEDd水平以及E/EA值均随之升高,LVEF水平随之降低。结论:心脏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多发病和常见病,持续高血压状态会导致患者体内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并使得心脏负担加重,动脉硬化速度加快,对血管、心脏以及脑部器官组织均会造成危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心脏代偿负担明显加重,对患者心脏功能会造成较大影响,患者面临的死亡风险也随之升高。心脏超声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简单易行等特点,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有助于临床准确了解瓣膜病变情况以及心肌增厚程度、心腔扩大情况等并制定针对性病情控制方案[1]。本次研究以93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自2018年4月~2019年5月进行治疗,分析为患者实施心脏超声检查和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以93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无意识异常或者精神障碍。排除标准: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神经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史或者人格障碍史者;有听力、语言或者沟通障碍者;有药物或者酒精滥用史者[2]。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1~86岁,平均(65.45±4.19)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34例、Ⅲ级27例。随机选取105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30~85周岁,平均(63.76±4.23)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产自美国GE公司)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检查,探头频率:2.5~4.0MHz,取左侧卧位并探测胸骨左缘部位,然后移动探针至心尖部位,探测胸骨及心尖四腔部位,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等,测量主动脉内径并获取舒张期双峰血流频谱,检测患者舒张左房室瓣最大速度(EA)及舒张左房室瓣口最大血流速度(E),计算E/EA比值[3]。
①对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与健康体检者LVEF、LVEDd、LAD及E/EA等心功能指标;②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包为SPSS19.0,通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χ2、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观察组LAD(46.37±5.51)mm、LVEDd(55.37±8.54)mm、LVEF(52.24±7.89)%、E/EA(12.83±4.59)%,健康体检组分别为(26.89±4.79)mm、(45.34±4.21)mm、(67.45±7.56)%、(6.71±3.76)%。观察组患者LAD、LVEDd水平及E/EA值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组LVEF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级心功能患者LAD(42.49±5.34)mm、LVEDd(48.67±6.72)mm、LVEF(59.57±7.67)%、E/EA(8.28±4.25)%,Ⅱ级患者分别为(52.15±6.32)mm、(57.89±6.34)mm、(59.96±8.02)mm、(47.81±6.08)%、(17.45±5.32)%。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其LAD、LVEDd水平以及E/EA值均随之升高,LVEF水平随之降低,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为临床多发性慢性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若患者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左心室向心性增厚,并发左心衰竭的风险显著升高[4]。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与心血管排血功能下降、心脏负担过重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等因素均存在重要关联,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明显衰退、排血量减少,无法满足人体内组织器官正常代谢,从而导致病情发作[5]。慢性心力衰竭会引发左心室传导延迟并导致患者心脏运动不同步,心室收缩能力明显下降并导致病情加剧,患者面临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因此,及早进行正确诊断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冠脉造影、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方式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心电图检测阳性率较低,早期心房增大及心脏结构改变等漏诊率较高。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而且费用较高,患者认可度较低。心脏彩超能够动态显示患者血液流动、心腔内结构以及心脏搏动等情况,可清晰显示心脏动静脉血流以及心脏各腔形态和大小等情况,还能够为临床准确判断和评价心脏损伤、瓣膜功能、室壁厚度以及间隔是否缺损提供重要依据,具有可重复操作、无创、安全等优点,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6]。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LAD、LVEDd水平及E/EA值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健康体检组LVEF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其LAD、LVEDd水平以及E/EA值均随之升高,LVEF水平随之降低。张栋梅[7]研究中,健康体检者LVEF水平高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LVEDd及E/A比值均低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李周铭等[8]研究中,健康体检者LVEF水平高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LVEDd、LAD及E/A比值均低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LVEF低于Ⅱ级患者,LVEDd、LAD及E/A比值均较Ⅱ级患者高。各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病情诊断以及心功能分级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综上所述,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显示患者心脏包膜、心房内径、心功能等指标,可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以及评估其预后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并改善其生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