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锥形线束CT扫描(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20例单侧牙槽突裂且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通过CBCT测量患者牙槽突裂隙体积,并依据计算结果确定术中植骨量;手术过程通过注射器压缩法对实际植骨量进行计算,术后通过CBCT测量植入骨量。比较不同时点测量数据情况。结果:术前患者行CBCT扫描检测牙槽突裂体积(1.09±0.16)cm3;术中实际植入骨体积(1.56±0.14)cm3;术后1周患者行CBCT测量牙槽植入骨体积(1.55±0.13)cm3;术中实际植骨量接近术前测量体积的1.5倍;术后1周患者CBCT扫描检测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锥形线束CT扫描在牙槽外科手术中应用有助于医师术前植入骨材料准备,以及对患者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存活、生长情况判断。
牙槽突裂是由胚胎发育过程球状突和上颌突的融合障碍导致,牙槽突裂多见伴发唇腭裂相,此类疾病对于患者生理与心理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1,2]。临床牙槽突裂修复采用主要手段为牙槽突裂外科植骨手术,通过外科手术修复牙弓、牙槽骨间连续性,能促使患者患侧牙齿的萌出,从而改善患者上唇与鼻翼基底部塌陷状态[3]。对此,进行外科植骨手术医生在术前需准确评估患者牙槽突缺损状况,了解裂隙大小以及牙槽突裂解剖位置;且由于患者牙槽突裂外科植骨手术会存在部分吸收,术后随访中评估并掌握患者植入骨的存活与吸收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锥形线束CT(CBCT)是一种快速扫描方法,CBCT具有精确实时成像特点。本文主要探究CBCT扫描在牙槽突裂植骨手术中应用价值。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单侧牙槽突裂且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7~12岁,平均(10.3±1.9)岁,患者家属均于术前签署知情权同意书。
应用NewTom VGi锥形线束CT扫描仪(INLINE公司,澳大利亚)。术前对20例患者均行CBCT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10kV、电流5mA,曝光3.6s,层厚0.2。采集数据保存Dicom格式并上传至SimPlant软件,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于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圈定裂隙部位,计算患者术前牙槽突裂缺损的体积情况(取3次测算结果均值)。患者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手术过程中,采用术前CBCT扫描的预测体积作为参照,结合考虑术后植入骨吸收因素影响,增加50%取骨量;在术中将患者的髂嵴松质骨取出后,剪碎并紧密压进5mL容量无菌注射器,记录注射管内高度,完成植骨手术后再次进行标记,两次标记结果相减获得术中植入骨体积。
20例患者均于术后1周再次接受CBCT扫描检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描点并计算植入骨体积(取3次测算结果均值)。
对比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周植入骨体积检测情况,分析CB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周植入骨体积数据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术前患者行CBCT扫描检测牙槽突裂体积(1.09±0.16)cm3;术中实际植入骨体积(1.56±0.14)cm3;术后1周患者行CBCT测量牙槽植入骨体积(1.55±0.13)cm3;术后1周患者CBCT扫描检测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体积基本一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CBCT扫描是一种基于CT扫描基础所发展影像技术,CBCT扫描对于颅面部骨骼的成像效果良好。该扫描方法相比于传统CT扫描具有独特优点,CBCT扫描中使用阳极管为全景X射线机的低能耗阳极管,扫描过程围绕患者颅面旋转1周扫描可获取所需三维容积扫描数据,且CBCT扫描视窗可被调节,从而对所需部位进行准确照射,有效减少颅面扫描区域以减少照射剂量;CBCT扫描中使用锥形束解析-重建算法,通过重建处理获得图像的伪影小、精度更高。且CBCT扫描获得影像可被直接上传工作站处理,医师能对患者牙槽突裂状况进行即时分析和测量。
牙槽外科手术中治疗牙槽突裂主要采用术式为牙槽突裂植骨术。该术式最早由Boyne与Sands提出,在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牙槽突裂移植治疗,是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金标准方法。临床接受此类术式治疗患者年龄一般在7~11岁,此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唇腭裂患者贫血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采取有效方法降低牙槽外科手术创伤对于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4]。CBCT扫描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术中损伤,术前CBCT扫描可测算出患者牙槽突裂缺损区体积范围,从而有效预测患者术中所需植骨量,以避免术中切取髂骨松质骨造成的不必要损伤,且CBCT扫描的应用能缩短医师手术操作时间,做到精确手术。CBCT扫描后可对牙槽突裂缺损区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从而使医师在术前能准确判断患者裂隙位置与结构关系,从而避免进行临床检查时受软组织阻挡。研究针对20例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进行CBCT扫描,并与术中实际植骨量进行对比发现,术前患者行CBCT扫描检测牙槽突裂体积(1.09±0.16)cm3;术中实际植入骨体积(1.56±0.14)cm3;术后1周患者行CBCT测量牙槽植入骨体积(1.55±0.13)cm3;术中实际植骨量接近术前测量体积的1.5倍,提示术前CBCT扫描有助于医师对手术材料准备。
进行牙槽突裂手术后正畸治疗时易导致裂隙侧牙齿发生松动、脱落等不良情况,其原因主要是术后植入骨唇腭侧吸收、缺损区骨质变薄,导致难以稳固牙根,引发牙齿松动、脱落[5]。因此,在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术后对患者植入骨的存活、生长情况进行精确判断是掌握对患者后续治疗的关键。研究提示,而术后1周患者CBCT扫描检测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体积基本一致,对比无明显差异,提示CBCT扫描对患者牙槽突裂植入骨的量化分析准确性。
综上所述,锥形线束CT扫描在牙槽外科手术中应用有助于医师术前植入骨材料准备,以及对患者进行牙槽突裂植术后植入骨的存活、生长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