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及影像学表现研究

2021-04-02 01:52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放射科辽宁抚顺1130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脑组织影像学病灶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放射科 (辽宁 抚顺 113008)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研究组采用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47例,对照组阳性32例,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研究组检出病灶104个,对照组检出病灶53个(P<0.05)。研究组48个(46.13%)<5mm,56个(53.85%)≥5mm;对照组13个(24.53%)<5mm,40个(75.47%)≥5mm(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显著,通过借助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的脑血管急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临床脑梗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1]。腔隙性脑梗死对患者脑组织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早期影像学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研究组采用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及影像学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62.6±5.4)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63.3±5.8)岁。两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上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癌、脑膜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CT检查,研究组采用MRI检查。CT检查时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CT检查设备,嘱咐患者仰卧位,调节机器参数包括120kV电压、380mA电流、10mm层厚、10mm层距等,扫描时首先采用常规轴位扫描,随后进行颅底至颅顶逐层扫描。MRI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调节机器参数包括1mm层距、5mm层厚,首先采用常规轴位扫描,随后针对病灶进行矢状位、冠状位等放大序列扫描。扫描结果由2名副高级以上的医生负责阅片。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和两组病灶大小。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研究组阳性47例,对照组阳性32例,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

2.2 两组病灶检出情况比较

研究组检出病灶104个,对照组检出病灶53个(P<0.05)。

2.3 两组病灶大小比较

研究组48个(46.13%)<5mm,56个(53.85%)≥5mm;对照组13个(24.53%)<5mm,40个(75.47%)≥5mm(P<0.05)。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腔隙性脑梗死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一旦延误诊治容易导致不可逆的脑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形势不容乐观。临床认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诱因不明确,发病症状程度和梗死的大小、部位有关。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症状表现不典型,患者对相关症状表现往往不够重视,容易将头晕、麻木、乏力等症状认为是其他临床常见疾病导致,没有及时就诊治疗。但该病进展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出现症状的加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需要及时诊断治疗。既往临床上常采用CT、MRI等检查方法,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显示效果较好,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个数、大小等情况。CT、MRI等检查方法均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CT检查的扫描速度快,检查前所需准备较少,检查所需费用较MRI更低。然而,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损害,对微小病灶的检查效果较差,尤其是对于具有特殊结构特点的脑干和小脑处诊断效果更差。相比之下,MRI具有更好的组织分辨率,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在MRI图像中表现为特征性的TI信号减低以及T2信号增高,尤其是对于T2信号增高的诊断效果敏感度高。本研究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表明,研究组阳性47例,对照组阳性32例,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研究组检出病灶104个,对照组检出病灶53个(P<0.05)。研究组48个(46.13%)<5mm,56个(53.85%)≥5mm;对照组13个(24.53%)<5mm,40个(75.47%)≥5mm(P<0.05)。腔隙性脑梗死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但病灶相对较小,因而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充分借助CT、MRI等检查工具鉴别脑梗死病灶位置、大小,从而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作为临床检查的常用手段,CT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腔隙性脑梗死病变在CT扫描中早期一般呈现为边界模糊、脑沟裂、脑池变浅、直径较大的梗死病灶;而随后可逐渐出现边缘清晰、点位效应明显的低密度病灶,直径较小梗死灶的检出率增加。同时CT检查对于排除急性期脑出血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所引起的脑部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本研究发现CT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较MRI低,对病程小于24h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CT检查明显低于MRI。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为: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患者脑组织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脑组织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容易引起水钠潴留导致细胞水肿。CT检查可以分辨的脑组织病灶往往对密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更低的组织密度,同时需要在发病24h后脑组织病变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清晰的诊断。同时,对于病变的小脑半球和脑干CT检查的分辨率不高,因该部位病变组织的密度和正常组织密度差异不大。相比之下,MRI检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细胞毒性水肿、间质性水肿等病理变化敏感度更高,通过利用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查大大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同时研究认为腔隙性脑梗死病变早期病理改变不明显,在发病的6h内CT图像无法清晰显示微小的梗死病灶,只有当病变逐渐进展病理改变明显的情况下才可以检出。而临床实践过程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在发病的24h内出现直径较大梗死灶的概率较低,从而不利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MRI检查对于大脑皮层厚度及脑组织水肿的敏感度较高,有利于排除颅骨干扰。临床上通过利用MRI检查可以在病变早期获得诊断,减少进一步的脑梗死病变,帮助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减轻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显著,通过借助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脑组织影像学病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