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俏锋
1 深圳市光明区妇幼保健院总务设备部 (广东 深圳 518107)
2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疗器械管理分会 (广东 广州 510000)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及风险预防工作,如何落实现阶段的人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医疗服务的综合水平。以现阶段的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为论述点,探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存在的行业风险,并对对应的人员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分析。
医疗设备是保障相关医疗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综合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管理环节,医疗设备的采购与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要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防范采购风险,就必须从市场、应用环境、管理模式等各个角度出发,建立系统性的管理结构。
成本控制是医疗设备采购环节无法忽视且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与相关医疗单位的财政支出挂钩,且医疗设备的综合质量直接影响着相关医疗组织未来的医疗活动水平,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控制成本、合理支出依然是相关医疗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于属于独立经济体的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早已超出了“例行公事”的范畴,其直接影响到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以及医院内部所指定的自主性发展战略措施[1]。但在现阶段,大部分医疗组织依然没有形成具体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高质量、售后服务的稳定性、供货商的可信赖性,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相关医疗职能单位往往需要采取“弃车保帅”的购买方式,即将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刻意忽略因采购医疗设备而产生的成本支出,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医疗单位往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开支[2]。
在购买医疗设备之前,相关医疗单位需要进行多角度的市场调研、应用考量,并结合未来的医疗发展计划,制定出医疗设备采购方案。为了保障相关设备具有较强的可用性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相关医疗单位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的医疗活动及生产厂商给出的信息制定最终的采购方案[3]。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医疗单位给出的应用信息较为复杂,在较短的预备时间内,采购计划往往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在繁琐的信息流下,一旦出现信息处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采购活动;其次,医疗设备的型号、功用、功耗等信息由生产厂商给出,由于缺乏现行的检测手段,采购人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设备的检验工作[4]。
根据现有的医疗设备采购及管理经验,服务质量风险是医疗设备采购环节较为常见的一种风险,与采购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相对比,其“潜伏”的时间更长,对于医疗单位的服务水平的破坏更大——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相关采购人员并不能对医疗设备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长、有无使用记录等因素进行检测,在后续的医疗活动中,一旦相关设备出现损耗,将直接影响到相关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医疗设备的相关采购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医疗服务工作,所购入的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活动的服务质量。但在现阶段的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大部分采购工作由相关医疗服务人员担任,其缺乏足够的财务处理知识,对医疗设备的综合质量、未来应用、生产信息、售后服务等因素认知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低素质的采购工作将直接破坏医疗单位的正常服务工作。
如果将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比作冰山,则相关采购人员的工作素质直接影响到冰山的融化速度,采购人员的服务素质越高,冰山的融化速度越快,冰山下的不利因素对医疗单位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越低。在采购成本风险之下,往往包含着交货延迟、设备使用培训、易损设备、不合格品、老旧成本、运输问题等多项风险,一旦采购人员不能处理好采购工作下背后所包含的“连带反应”,医疗设备的购入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执行风险[5]。
在完成医疗设备的购买工作后,人员管理工作开始进入高潮,在医务人员利用相关医疗设备完成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疗单位需要承受人力与财力双重资源的损耗,并需要解决后期维护、设备使用、设备创收等多种问题,新旧设备交替、新旧管理制度冲击,导致更为复杂的管理矛盾。在应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部分科室因工作变化而需要更换新的设备,但老旧的设备无法投入到新的应用环境之中,且没有专业的财务处理人员对其进行报备,在失去保养、久不使用的情况下,设备的自然损耗程度往往极为严重。
专业的医疗检测设备往往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操作,随着现代疾病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及时引入新式医疗设备、将旧的医疗设备回收入账已经成为相关医疗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现阶段的医疗活动中,相关人员的从业素质、医疗服务水平、设备应用能力等问题依然令人担忧。在引入新式医疗设备后,少部分医护人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其无法掌握设备的应用技巧,在损耗医疗设备的同时,会延长治疗周期,破坏医院的服务水平;在设备维护环节,大部分医护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其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设备维护问题,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其并不能完全响应单位的管理要求。
为了避免人员管理工作杂乱无章,相关医疗单位应建立符合现阶段市场要求的管理模式,实现责任分摊,确保管理工作的井井有条。在传统的人员管理结构下,相关科室往往需要承担一个或多个管理任务,在管理需求与实际管理环境脱轨的情况下,管理职能并不能落实到实处。
相关医疗单位可从财务、设备使用、设备维护三个角度入手,落实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相关医疗单位应建立起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设立专人专职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引入新式设备的支出、处理旧式设备的收入明确记录在案,实现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对设备的购置进行严格记录,在为未来的售后问题提供依据的同时,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医疗单位应基于不同的医疗设备,建立不同的管理小组,要求专人专职承担起设备的维护及使用工作,并利用设备运行记录进行登记,确保人员管理及设备管理有迹可循。
不正常的设备使用活动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并直接影响到相关单位的对外服务质量,为了保障设备的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开支,相关单位应从设备的使用、维护两大角度出发,落实人员培训工作,加强管理力度,提升管理质量。
在医疗设备引入环节,应由专业的技术人才指导相关医护人员学习设备的使用技巧,并检查好设备的使用情况、完整程度,协助相关人员完成后续的设备修理及更新改造工作;在引入医疗设备的同时,医疗单位应配套引入具有尖端维修技术的工程师,依靠与医师的相互配合,培养医务人员的设备维护能力,提升器设备使用水平;对医疗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工作应及时登记在册,如果设备出现无法处理的异常问题,应及时上报维修中心检测维修。
医院应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引导各科室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在人员管理环节,应将设备管理与人员管理游街结合,落实人员管理工作。对于设备使用率高、维护保养好的科室,以及技术过硬、综合服务水平较高的个人应予以及时表彰,相反,对于非正常损坏设备、管理保养不善的个人及科室要追究其责任。
在考核环节,应将设备使用频率、设备维护频率、设备故障频率等因素纳入到考核清单之中,使每个医务人员都主动参与到设备的护理工作之中,从而使其掌握基本的设备使用知识,了解设备的维护技能,使医疗设备在医院服务环节全面发挥作用。
医疗设备的购入是相关医疗单位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在引入医疗设备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人员的管理力度,将设备与医务人员融合为统一的整体,加速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