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与意识形态渗透机理研究
——评《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1-04-02 06:17班瑞钧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背景思政

书名:《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吕明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2272-1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定价:39 元

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其特有的实效性、娱乐性和大众媒介性使我国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的思政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中,正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与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对大众政治思想接收的正面效应,在全面把握大众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发展方向与意识形态渗透机理对于帮助当代高校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由吕明等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结合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影响,直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确立了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有实效性的对策和路径。

《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以大众文化为核心具体介绍大众文化的定义特点、形态比较、历史语境及发展进程;第二章则对新时代下我国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具体阐述;第三章从社会主义属性、人民属性、民族属性及初级阶段属性等方面对大众文化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第四章阐述大众文化对我国思政教育产生的主客体影响;第五章指出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情况,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措施;第六章提出我国当前思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基于大众文化兴起与冲击而产生的;第七章深度探索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

高校作为我国思政教育的前沿主导阵地是加强时代优秀人才的意识形态建设、强化国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意识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高校学生来说亟须能够正确引领价值观的思政教育课程来帮助其解答时代之问,高校课程思政与意识形态的渗透迫在眉睫。

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德育元素融入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提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高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提到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为宗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切实加强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知,借助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提高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将思政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并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力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根据各类专业课程内容挖掘深层次的德育元素,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灵活结合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生动性,把握课程教学重点,从学科价值中挖掘独特的思政教育内涵,从而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思政教育体系。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思潮背景传播格局下,紧紧把握并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渗透机理研究对于培养新时代思想道德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在于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做好正确意识形态的有效渗透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考虑问题。一方面,高校层面要主动强化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前沿阵地意识,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涌动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题性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学能力,将主流意识形态自觉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中。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深入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主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综上,《大众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背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黑洞背景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析“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