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抑郁症互联网途径干预的研究

2021-04-02 05:57王志玥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患病个体情绪

王志玥

(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000)

一、当今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背景下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入校初期,学校及院系都开展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调查及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使其对诸多心理疾病的症状及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自身的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1]。同时,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咨询机构,实行轮班制对学生开放,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疾病进行专业指导。但仅止于普查的层面的接触和个别患病学生自主求助的形式。但,因为性格、防卫心理和外界舆论压力等原因,还有很大部分同学不愿意主动求助实体的咨询机构[2]。

前期本项目为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有效及可接受的预防途径,为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项目以我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SDS),在学校以匿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500份,问卷中除专业量表问题外,还包括对于大学生生活现状、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所处情况、正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自身作息等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自身心理压力有一定感知的受测学生需要我们给予怎样的帮助等问题。回收有效问卷427份,检测结果328人属于正常,占总人数的76.81%;有75人患有轻度抑郁,占总人数的17.56%;有24人患有中度抑郁,占总人数的5.62%。结论是,我校大学生约有两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趋势不容轻视,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此后,不定期根据预期及结果开展数次线上问卷调查工作,以下是某次调查中选取的两项突出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看,偶尔对自己失望的人至少有2/3,经常甚至一直对自己失望的人也比完全没有对自己感到失望的人要多。由此可见,存在自卑或抑郁情绪的人数是不少的。

与上一道题差异不大的是,偶尔会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的人也超过了2/3,虽然觉得自己完全不会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的人相对来说数量不那么少,可在比例上来说,感觉自己对周围事物无趣的人要比之多很多。不难看出,被调查者中至少2/3的人有潜在的抑郁情绪。

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被调查者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学习问题、经济或感情问题都很容易给人带来抑郁情绪,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还有些人会因为一些寻常人不以为意的问题而苦恼。比如有因为食堂饭菜太硬而觉得非常苦恼的。从各个回答中,我们都能看出抑郁情绪的出现很多时候或许是莫名其妙就出现了。

由此可见被调查者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有抑郁症的征兆或轻度甚至中度抑郁,抑郁趋势不容轻视,需同学们引起广大的关注。

因此,本团队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大学生抑郁症防治模式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抑郁症防治率的效果[3]。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危害性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出现,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也同样需要引起关注。一些人面临着毕业要找工作,压力骤增,使得个体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导致心理空虚,产生落差感,并且没有办法向人诉说,甚至会有自杀倾向;一些人上了大学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将大学生活与“丰富多彩”“轻松”等词联系起来,认为学习压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把上大学理解为一种解脱,现实往往背道而驰[4]。现今也有不少新闻经常会播报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所以,其实大学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很多外界人士所不了解的。除此之外,也同样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面临毕业,马上要找工作,很多人因为心理方面的问题,对生活突然失去了方向,没有了目标,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在出现抑郁症以后,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会长时间陷入苦恼、恐惧,甚至是烦恼、孤独的状态中,因为没有办法向身边的人诉说,认为身边的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完全沉浸在自我调节中。

有一部分的学生存在精神的低落,生活的空虚,包括在外界的适应环境也比较差,对知识的缺乏,所以经常会被人说,被人投诉,并且会被人打击积极性,其中一些人自身心理的承受能力又相对较低,长时间下去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我的幻象,甚至产生自杀倾向[5]。

三、线上干预模式的实际操作及其优势

本项目的主要实施形式是主动对大学生用户在平时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难题所产生的压力进行疏导,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测通道找到患病学生并为他们制定专属的治疗计划,同时每天更新文字(成功案例、温馨故事、心理知识等)及暖心的晚安音频,作为学生们日常放松的途径,使其在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中放松下来,充分认识自身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并自愿进行自我调节或寻求校内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以达到身心全面且健康的发展[6]。

同时,与校内的专业心理咨询相配合,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调研成果,对高校大学生用户进行自愿心理疏导,使其主动意识到自身心理问题并接受相应防治指导;定期在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干预的效果和不足,并了解患病学生更为需要的干预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及强化。

在研究期间,对来访同学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对其指定的专属计划中根据个人意愿采用“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模式,主要围绕三大干预策略——认知行为的干预、体育运动的干预、艺术审美的干预,其成果有如下表现;认知行为干预主要用来促进其情绪和信念的转变,建立积极心态,推翻其不合理的逻辑推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并有效预防再次发病的风险;体育运动干预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转移抑郁情绪,建立起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艺术审美干预的手段则可以帮助平衡个体情绪,进一步调动个体主动参加干预治疗的积极性,但由于该方法所需专业性较强,实施过程相对复杂,本团队未来还需对此进行更加专业和深层的研究[7]。

四、互联网抑郁情绪干预途径的影响

(一)谨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所产生的抑郁情绪及其所导致的轻度、中度抑郁,通过帮助个体改善生活态度,转变抑郁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从而达到减轻抑郁体征的效果;

(二)主要针对较注重隐私,不愿主动寻求学校或周边亲人及朋友的帮助的患病个体,此类个体的逃避心理往往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自测模式使患病同学对自身病情及治疗机制有更为专业的认识;

(四)通过线上后台的了解对患病同学制定私密的专属治疗方案,及时并主动地对患病同学进行有效及可接受的疾病干预;

(五)引导个体学会积极的自我调节方式,积极地了解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融入生活,促进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

(六)加强个体自身修养,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思维和生活的方式,通过客观评价自我,积极参加有益活动等方式摆脱不良情绪,远离抑郁困扰。

五、结语

从高中进入大学,每个学生都需要一段过渡和适应的实践,尽管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学习相对自由,人际圈子也变得宽广,但学习难度的上升、课外任务的增加、人际交往能力的限制等难题也接踵而来,部分人还会有家庭等情感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无形中给处于新鲜环境的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产生抑郁心理,非但无法得到缓解,程度反而会逐步加重。由此可见,学校是抑郁症成因中值得考量的重要因素,本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也在为学校保护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作校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同时,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启示着我们及各高校必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患病个体情绪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绪认同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