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受到道家思想的浸润,因此十分关注意境空间的创造和研究,利用浓淡、整体与局部、体积与颜色等方面的有效对比,营造具有优秀审美价值的空间关系,从而反映画家内心世界和思维情绪。意境实际上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升华,利用虚实变化对景物形象进行描绘,以实写意,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最终达到表现意境、深化作品的效果,这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内涵和精髓。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正是通过从单一到整体、从有限到无限、从形色世界到意味世界的变化,逐渐走向永恒、超越物我,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耐人寻味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空间;意味世界;书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76-03
【本文著录格式】钟宝.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76-178.
引言
绘画实质上是最有代表性的空间表达形式,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空间表达同样是重中之重,其空间设置通常具有隐晦的特点,相对于明显的空间变化,其更关注意境的表达。但是,从目前的行业研究情况来看,很多人都着重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等,却没有意识到古代画家在营造空间的过程中最关注的意境空间才是最值得研究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进行深入分析。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概述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
山水画是一种比较独立的画种,它与花鸟画等相比较,具有更加独特、更加深厚的意境美,而能否有效地营造优美意境,直接决定了山水画的质量和水准。古代文人墨客和画家都对意境之美有着自己独到理解,比如说苏轼就曾提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观点。意境始终是山水画的灵魂,一旦缺失意境,山水画就会失去应有的内核,整体的审美价值就会断崖式下跌。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把意境融入画作,从而确保画作本身的深度,让中国山水画变得更有感染力和更加深厚的情绪。因此,意境可以说是山水画空间描绘中的一种突破和升华。追本溯源,意境本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内容,到了唐代以后,王维将诗画意境融为一体,利用诗中的意象表达整体的意境,让二者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实际上二者之间也并非完全相同,山水画中的每个意象都独一无二,画家们的精神和思维都寄托其中,通过不同意象的交叠最终构成一幅山水交融、意境深厚的优秀画作。意境属于一种主观上的感触,要求情感和实境达到有序结合,画家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构建意境空间,并将深邃的宇宙意识和人文意蕴注入其中。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画家将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想之念利用画笔表达出来,形成一个超脱于时空之外的意境空间。山水画在意境呈现方面更关注世界本身的灵动性,无论是行人、流水、山峦,抑或只是微不足道的石头,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意境,经过有意识的组合排列,最终形成无可替代的、无可比拟的意境空间。
(二)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特点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空间普遍具有逃避现实的特点,画家着力构建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空间,而这必然会使他们无法深入地感受和体会现实生活,即使描绘现实生活,其意境空间也大多具有逃避性特征。首先,从山水画的内容来说,早期中国古代画作中或多或少还能看到社会阶层的区别、地位的区别、人们的行动等,但是在山水画出现并普及以后,画家们在构图中不再关注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注意人与现实的关系,转而通过浓郁的抒情写意来逃避社会冲突,使得中国古代山水画颇具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其次,从山水画的社会功能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往往无法逃离封建社会文人自我标榜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山水画都一直流传于文人圈子当中,它们变成了文人之间互相答谢的形式,成为了文人之间交游的工具。另外,大部分文人在擅长绘画的同时也擅长作诗,因此,自画自题、自画请人复题的现象非常多见。第三,从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形态来说,它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古代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生活满是不堪与无奈,而真正的桃花源又向往而不可得,这就使山水画意境空间成为了文人墨客理想化的空间。他们着力于创造一个可以到达、可以存在的空间以逃避现实生活,这样的方式引起了诸多文人墨客的共鸣,因此,山水画快速成为画家们绘制的主要题材。实际上,山水画的出现和发展,也让文人墨客之间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审美圈子,充分反映出特殊社会阶层的审美意趣。
中国古代山水画还具有高度类型化的特点,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其空间被人为意境化,再加上当时人们对桃花源式理想空间的极度向往,共同促成了其高度类型化的特点。实际上,现实世界的大江大河、风霜雨雪多种多样,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却往往呈现同质化特征,这使得其最终的表现手法、绘制效果出现了千人一面的情况,使其面貌和风格也日益趋同。这就导致了许多山水画会给人以一种“虽未识君面,似曾过眼间”的感受,即使未曾观看某一画作,相看之时也总有相熟之感。中国古代山水画给文人墨客提供了理想化的心灵栖息地,以一种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没有灾难的桃花源形式,让当时社会的某个特殊阶层在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文人得以通过山水画创作涤荡了心灵和灵魂的悲喜,以一种艺术化、意境化的方式释放了自己的愤懑和悲苦,成为了他们聊以自慰的渠道和出口,让古代文人最后的自尊、执着与体面得以栖息和留存。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
(一)从单一到整体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本身具有超越性特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其超越了画作中的意象,人们在观赏山水画的过程中,往往着眼于各种各样的意象,不同意象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一个整体,使中国古代山水画从总体上呈现寡淡闲散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之下,产生了朦胧缥缈的特点,因此,其本身又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山水画往往具有十分突出的“静”,尘世中的喧嚣在山水画作品当中消失殆尽,常见的远山、流水、渔舟等意象交错存在,往往形成一种自然安详的意境,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空间之美。具体来说,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中,从单一到整体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来理解:第一,特有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因此,在山水画当中,所有的空间意象之间也都互相兼容、山水交错,山水与云气相互交融方显深远,各种意象互相影响最终构成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第二,写意性特征。中国古代山水画体现的不仅仅是景色本身,更体现着画家本身的情绪变化,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除了要合理安排各种意象之外,还需要合理构建章法布局,根据意境确定整体布局,因此,山水画的写意特征十分明显。第三,特殊的觀看方式。中国山水画的观看方式非常特殊,相对于简单的看,其更偏重于观,观看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因此,进行绘画的时候,画家不能只关注某一个点,而是需要从整体入手,让各种意象和谐统一于一个空间,最终在完整表达景物的基础上创造优秀的意境。第四,中国古代独有的风水文化。中国的风水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形式,对山水画意境空间营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画家一般在绘制巨幅山水画的时候,更愿意融入风水文化,通过画面的打开闭合体现风水变化,让体用之间达到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