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独饮

2021-04-01 05:01王俊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脚杯酒香杯酒

喜欢独饮,大约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地道的庄稼汉子,平日里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在黄土地上往返重复地耕作。和村子里众多的庄稼汉子一样,自酿的土酒是他们解乏的首选。

村子里许多人家都有一个木制的酒甑,而众多庄稼汉子也都是酿酒的高手。每当苞谷、小麦等新粮收起来后,他们便到街上买回一包酒曲,选择一个好天气,将粮食晒干,然后洗净、蒸制、摊凉,再拌入酒曲,装起来让它们发酵。算到时间到了酿酒的时日,就搬出酒甑,起糟、拌料、上甑,灶里架起大火,开始蒸甑,约两小时,酒便顺着接洒的器皿流了出来。父亲把这叫作“头子酒”。酒出来了,父亲满脸带笑,拿过早准备好的小酒杯,满满地接上一杯,然后端着瞧一瞧,再小小抿一口,咽下后,轻轻咂咂嘴,像在回味农田里的那些风雨阳光,再一仰脖,将剩下的酒倒入口中,再呼一口气。整个过程充满着满足与惬意。有闻着酒香进来的邻居,父亲连忙接一杯递过去,来人也不推让,接过来,又把父亲品酒的过程重新演绎一番,然后品评几句。

农家吃饭没有专门的餐厅,来客了就在堂屋的方桌上吃,自家人吃饭就在厨房外面的火笼屋里,靠墙边放一张小方桌就是餐桌。我们家餐桌上,常年放着一个支子壶和一个小酒杯。父亲吃饭很有仪式感,不管菜多菜少,都要端上桌,然后他坐下来,斟一杯酒,喝上一口,然后開始吃菜。酒杯不大,浅酌,三口就能喝完。一个人,一顿喝个三杯就到位了。

逢到秋冬雨雪天气的晚上,火笼里的柴火燃了起来,父亲喝着喝着,自己也来了兴趣,便多喝两盅。微醉之后,就和我们讲一些祖辈的故事,他出门在外的见闻,有时还讲一些本地的民间传说,一家人其乐融融。受到他的影响,不喝酒的母亲也会讲一些故事我们听。有一次,母亲讲了一个鬼故事,听得我们毛骨悚然,看到我们心虚害怕的样子,父子乐得像个孩子。

我们住的村子,与爷爷住的地方隔着几十里。早些年,父亲为了赡养外祖父,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与母亲成了家。那时我们还小,过年吃团年饭,也是父亲一人喝酒。菜端上来了,父亲先不让我们坐上,而上拿出几副碗筷摆上,先“叫”故去的先辈吃酒吃菜。仪式过后,父亲坐在上席,母亲、我、弟弟我们一人一方,围坐在一起,父亲边喝边总结一年来收支,让我们谈新一年的打算,也谈自己的计划,不多时,便把自己喝醉了。

喝了酒后的父亲便讲,爷爷也喜欢一个人喝酒,但爷爷一人喝酒的方式与他不同。爷爷经历过旧社会、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对土地和劳动的感情格外深,爷爷每天早上起来洗漱之后,先把酒坛揭开,舀上一杯酒,一口喝下,然后下地干活,等他饿了回来,看奶奶还没把早饭做好,便又去喝一口酒,再下地。都说儿子越来越像父亲,母亲去世后,父亲便像爷爷一样,每天早上起来也是先喝一杯酒,再出去干活,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意外去世。

请客吃饭,桌上无酒,就像缺了些什么。对客人热情,就让他把酒喝好,让他高兴。当然,也有对人“不感冒”的,将人家灌醉,让他出丑败兴。众人饮酒虽乐有氛围,但总有“斗酒”的成份在里面,让人感到不大舒服。首先,众人围坐在一起,有不喝的,众人便轮番相劝,终有招架不住的,便端了杯,端了杯,就有喝醉的。有时,即使是两个要好的人在一起喝酒,也有相互比试的味道在里面。我当年就是在一个酒桌上,没有经住别人的“激将”,喝下了人生的第一杯酒,从此开始了饮酒“生涯”。再者,众人在一起喝酒,难免要互相交流。初饮时,观点相左,尚能做到一笑了之,但喝到一定程度,难免就相互不服气,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直至不欢而散。

人到中年,心境、身体都发生了变化,我越来越习惯了独饮。某一日,忙碌了一天回家,看到妻子炒得几个菜还不错,于是便涎着脸说:“这席面,不喝上一杯,好像对不起这几个菜。”妻子便嗔道:“难道还要我给你拿?”于是,便忙不迭乐呵呵拿出酒和杯。

酒是尧治河,杯是高脚杯。先开启酒瓶,往高脚杯里倒上少许酒,轻轻晃动酒杯,让酒在杯中运动,就如同运动员在运动前热身一样润杯醒神,然后在酒香里把酒徐徐斟至半杯,而后将酒杯举至鼻下,轻轻一闻,感受酒香从杯中散开的独特幽香感,瞬间,身体好像被酒香轻柔地包裹。而后,浅尝一口,让它在口中回旋,让酒的风格与个性唤醒味蕾,再轻轻咽下,酒香从口腔蔓延至胃腹,轻轻呼出,唇舌之间,回味悠长。

独饮之趣在于随性、自在,不受外界干扰,独自品评,有如沐轻风的飘然,有如山泉自流的闲适。至微醺,起桌,兴之所至,心有所感,胡诌个四言八句,而后慨然有叹:“真是‘酒香飘四方,独饮趣味强啊!”

王俊楚,湖北保康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动感乡村》等。

猜你喜欢
高脚杯酒香杯酒
苗家米酒香
黄袍与杯酒
一切都源于酒香扑鼻的灵感
五杯酒
五杯酒
喝葡萄酒为何要用高脚杯
穿越时空的酒香
长亭外,十里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