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心怡 王雪珂
内容摘要:将镇江地域文化与《白蛇传》融入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在镇留学生建立学习汉语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融入当地文化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教师要重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平衡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采用实地资料、课后考察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方面融合的方法,从课堂内外双重推进地域文化教学,使留学生全方位理解文本从而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关键词:对外汉语 地域文化 《白蛇传》
语言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到目前为止很多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出版了许多文化教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出版的文化教材多为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即教材文化内容的范围囊括了整个中国或者其教材内容具有普遍性。而对于正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虽然有了文化这个大类的教学,但对于其所处的地域文化了解依旧不多。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地域的文化教材,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同时,留学生也能够在课外感受所学文化,短期内其汉语可得到一定的提升。
就目前而言,地域性的文化教材只有30多本。并且对于镇江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但是镇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又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方面镇江是一座历史名城,另一方面在镇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文化、人和事都带有地域印记,他们文化课使用的教材也并不统一,但这些教材无一例外都是概括性的、与日常生活无法密切联系的中国文化教材,它们并不能解决在实际交流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使用融合了镇江特色的文化教材进行教学。
一.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语言能作为载体传递文化,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因此学习语言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教学。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并不相同,这些地方上的文化我们可以称它为地域文化。当然此处以及本文所说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产生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对于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刘宇在其论文中有过这样的阐述:“中国文化离不开中国的地域文化,后者又是前者多样性的表现”①因此可以说地域文化组成了中国文化,并且地域文化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素材。从留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学习汉语最先感受到的文化是地域文化,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来说,他们文化课的教学应该有侧重甚至是选择。当留学生们在某个地方长久的生活和学习的时候,他们会由于潜移默化中所受的独特地域文化的影响而逐渐熟悉、了解当地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当地文化、接受当地文化甚至是喜欢上当地的地域文化,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消除留学生因为文化冲击而造成的心理困扰,避免因为不适应当地文化和传统而造成的麻烦。
因此地域文化可以看作是文化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毕竟地域文化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使用意义的。它能够帮助留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帮助留学生建立学习汉语的信心,甚至能够帮助留学生融入当地文化圈。
综上将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融合,建构具有地域特色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完善当地的对外汉语教学系统。让留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下顺利生活和学习。
二.镇江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镇江的历史悠久
“润州,春秋所书朱方也。嬴氏凿之,因曰丹徒。孙氏城之,因曰京口。晋人渡江,侨立州郡。至宋、齐、陈曰东海,独梁曰兰陵,而皆以徐州治之。隋一统天下,始为润州。”②这段话只有76个字,但就是这样简短的文字却讲述了镇江悠久的历史。在隋朝以后,京杭大运河开始通航,镇江西津码头成为水运的咽喉要道,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句。北宋时又改名为镇江并且沿用至今。因此镇江不是一个新的城市,它是一座拥有历史文化宝库的古城。
(二)留学生数量繁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③。其中镇江留学生有三千余人。由此可见在镇留学生人数还是占有相当大比重的。
三.镇江地域文化的特点
首先镇江地域文化的主体是吴文化。严其林、程健在其文章中说过:“宁镇地区是西北周文化与吴地荆蛮文化结合所形成的吴文化的重要源头”④而原先镇江属于纯正的吴方言区,但是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通航,南北交流日益频繁,再加上镇江处于北方话与吴语两大方言的结合部,因此镇江方言逐渐变成了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
其次镇江的山水文化在地域文化中也不容小觑,作为江南城市,镇江多低山丘陵,植被葱郁,环境优美,就是这样优美的山水之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沈括在镇江花了八年时间创作出著名的《梦溪笔谈》,周镐潜心钻研画下《京江二十四景》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思,米芾留恋镇江山水不愿离去等等,除此以外镇江的山水文化还造就了许多以此为背景的故事传说,如《三国演义》中发生在北固山的“甘露寺劉备招亲”,以及与镇江金山有解不开缘分的《白蛇传》等等。
四.镇江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
通过对一些任课教师的询问得知,目前在镇留学生使用的文化教材并不固定,但其使用的相关教材本质都是一样的即为全国通用教材,因为是通用教材,所以留学生很难从中了解到镇江地域文化知识,这不能满足留学生对当地文化的需要,因此要对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改正,在本文我想以《白蛇传》为例,谈谈如何将镇江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结合。
(一)《白蛇传》与镇江的关系
《白蛇传》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受到无数民众的喜爱,其影视作品也被几代人所熟知,其中最火的莫过于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电视剧到如今依旧值得被一遍遍欣赏。作为影响深远的传说故事,它在2006年由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联合申报,并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考察《白蛇传》与镇江的关系,首先要了解这个故事的由来,从而理清两者之间的渊源。
《白蛇传》是由地方风物、地方志和一些文献资料作为支撑形成的民间传说,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丹阳县外十里间,士人孙知县,娶同邑某氏女……但每澡浴时,必施重帏蔽障,……孙一日因微醉,伺其入浴,戏钻隙窥之。正见大白蛇堆盘于盆内,转盼可怖……(孙)怏怏成疾,未踰岁而亡。”⑤通过描述和比较,可知宋代书中的人妖相恋和识破真身的场面与后来话本中许仙目睹娘子真容后惊恐去世的情节十分相似。因此这可看作是后来所熟知的《白蛇传》故事的前身,并且文中的丹阳可认作镇江,也可认作京口。
《宋高僧传》以及万历二十八年(1600)刊本《京口三山全志》中龙和僧的对话描绘了降伏恶龙和妖蛇的场面,这些又逐渐演变为《白蛇传》中法海收服白娘子的情节。这又证明了镇江与《白蛇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白蛇传》这个传说的整体结构基础则是由明代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奠定的。
此后情节的完善则是由冯梦龙和方成培二人完成。他们不仅完善了该传说的情节还加深了它与镇江的渊源。也正因为他们,该传说才能被广泛流传至今。一方面,在冯梦龙之前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和欲望,不能被大众所认同、不能激发百姓们的同理心也无法引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而冯本加入了两者相爱的情感线并且加入人妖不能相恋的伦理观念,这样先甜后苦的悲剧会激起民众的同情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除此以外男女主人公身份也做了修改,身份的转变,使得故事更加贴近市斤生活,富有烟火气息,就是这样普通的身份和不普通的遭遇才会让故事变得鲜活。并且市民阶层在当时已然兴起,身份的转变使得其受众的范围扩大,更多的百姓能够产生共鸣,因此该传说才能经久不衰、流传后世。另一方面,在这两人的笔下,故事发生的地点更加明确的定在了雷峰塔、金山、西湖等著名景点。在传说中他们在西湖偶遇結下情谊,白娘子为爱水漫金山,最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在雷峰塔下被迫分离,这些现实的地名让这个民间传说显得更加真实。
(二)《白蛇传》中镇江元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马林诺夫斯基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一方面的需要。因此《白蛇传》的流传,自然有其独特的存世作用。另外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说过:“传说的核心,是纪念物。”⑥这里的“纪念物”可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可指古迹风俗等等,而《白蛇传》的传说在传承传播过程中与江浙的自然、人文景观密切结合,这些皆可看作是《白蛇传》传说的核心,其中镇江元素也在多处体现,因此我们需要抓住这些元素和特色将其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融合。
在教学之前,任课教师要确定文本的情感基调,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会。《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表达的是一个关于超越物种的纯真爱情故事,体现人们对爱情理想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反映了对自由、纯粹的强烈向往。
此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民俗活动的讲解例如端午节喝雄黄酒等等。还可以将《白蛇传》与外国经典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因为两对主人公对爱情都有着相似的追求,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白蛇传》的讲解可以借助《学汉语分级读物(第1级)民间故事:白蛇传》,由于该书篇幅较长可选其中《水漫金山》作为课文进行教学,其余内容作为课外读物进行自我学习。本文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生字词,解决文本理解问题。第二部分疏通课文,并且用小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汉语表达能力。第三部分主要是情感方面,理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其中在《水漫金山》部分要注意结合当地地域特点,让课文有可以依附的地理条件。文化课不要追求速度,因为文化课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基础知识,而是为了帮助留学生进行文化与情感的理解。
【课型】中级汉语文化课
【使用教材】《学汉语分级读物(第1级)民间故事:白蛇传》
【教学对象】词汇量在600左右的留学生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感受镇江文化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并且人们总会对蛇产生畏惧的情绪,那么如果“蛇”变成了人的样子,并且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蛇传》的故事吧。
(1)板书《白蛇传》
(2)播放《白蛇传》的动画小视频
(3)播放PPT(简要介绍《白蛇传》这个故事)
当前我们熟悉的版本:白素贞是一个蛇妖,它为了报答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从而修炼成了女子,之后遇到了青蛇—小青,两人成了姐妹。白素贞通过法术创造了与许仙偶遇的机会,紧接着两人坠入爱河,并且结了婚。结婚后,金山寺僧人法海告诉许仙,白素贞是蛇妖。许仙虽然内心不愿相信,但还是按照法海的方法让白素贞在端午节喝下了雄黄酒,致使白素贞显露出了她的真身,而许仙目睹此场景受到惊吓昏死过去。白素贞为了救许仙,从天上偷了灵芝。后来,法海用计将许仙骗到了金山寺,白素贞和小青为了救许仙和法海斗法,她们水漫金山想借此逼法海就范,但却伤及无辜,触犯了天规。白素贞生下孩子后,被法海依法镇压在了雷峰塔下。最后,白素贞的儿子高中状元,到雷峰塔下祭拜母亲,上天被他们感动,网开一面,白素贞得以被救出,最终全家团圆。
①讲解生字词,教师领读全文、学生跟读。
②讲解端午节喝雄黄酒这个习俗。
③让学生讲一讲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想法。
2.引出《水漫金山》课文
《白蛇传》的故事我们刚才都听过了,你们知道吗?镇江和《白蛇传》可有着不小的联系。其中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水漫金山》这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1)板书《水漫金山》
(2)讲解生词
吐:吃下去的东西又从口里出来。
怀孕:女人有了孩子。
酸:一种味道,醋是酸的。
辣:一种味道,辣椒是辣的。
客气:对人说话和气,对待别人很好。
涨:水位上升。
冲:用力很快地过去。
神通:厉害的本领。
打败:战胜(对手),打败对手;
失败,这场比赛我被打败了,不能进入决赛了。
(3)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着一起浏览。
(4)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疑惑的词语或者句子。
(5)一起观看相关的小视频。
(6)展示金山及金山寺的圖片并且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了解。
(7)用宣传小视频全方面展示金山。
(8)解释《水漫金山》故事情节的来源。
(9)询问学生觉得法海的做法是否正确。
(10)梳理《白蛇传》的主要人物关系,并且进行简单的复述。
(11)理解故事之后,说一说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3.作业
(1)阅读《学汉语分级读物(第1级)民间故事:白蛇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金山和金山寺进行参观。
(三)镇江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
1.课程的设置
增设关于镇江地域文化课程,或者在文化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例如《白蛇传》教学可以突出其中《水漫金山》的故事,引出关于镇江金山的介绍,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可以让同学们课外通过与当地人交谈或者去实地观察来进一步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地域文化融入当地生活。
2.学习资料的制定
收集镇江有名的人文景观、风景名胜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例如醋等等,写成小册子,让教师在教相应文化课程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并且能随时引出相关知识,扩展留学生对镇江这座城市的认知范围,同时也能够让留学生对镇江产生探索的欲望,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掌握中文。
3.教师知识的储备
要教导学生关于镇江地域文化的知识,那么教师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当教师对相关知识熟悉之后才能够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从而使得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沟通。
4.课外活动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学生进行实地游览,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相应课文的深层内容。
五.结语
地域文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对辅助材料也有更高的要求。就镇江这个地方而言,虽然其历史底蕴深厚但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教材很少,需要继续挖掘,另外地域文化在留学生的教学中占比不大,但是就日常生活而言地域文化是他们最易接触到的文化,因此是留学生不得不学习的一部分。当然本文还有很多问题并未解决,比如如何选择镇江这个地域的文化,选择的标准是什么都并未解释,这都需要之后进行进一步探索。
注 释
①刘宇.论中华文化中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J].江汉论坛,2009(09):119-124.
②北宋.曾彦和.润州类集·序.全宋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704.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④严其林、程健.京口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⑤洪迈.夷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⑥[日]柳田国男著.连湘译.传说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9C55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