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赞匏是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人

2021-04-01 14:32浦东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帝陵证件照博物院

浦东

“我拥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每当透过镜头看着它们(兵马俑)的眼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 热播的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让一位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宝藏”摄影师赵震登上热搜。

给兵马俑拍“证件照”

从1997年至今,赵震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了20多年。由于父亲在博物馆工作,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赵震就跟在父亲的后面巡视这些兵马俑,对它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大学毕业后,他也进入博物院,成为文保二代,从事和父辈一样的工作,他觉得特别神圣。

赵震在信息资料部担任摄影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兵马俑拍“证件照”。在我们看来,兵马俑大同小异,但其实长相各不相同,每个俑都有自己的考古编号、库藏编号,以及状况介绍等。这些文物档案的总和,称之为“文物总账”。它像一个户口本,家里添丁进口都要补充更新。每一尊俑的保存现状、是否经过修复、是否参加外展、是否有新俑出土,都要记录更新。例如2020年世界博物馆日期间,铠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到南京博物馆巡展过,出去一趟,这些“旅行”记录就要更新。此外,对于图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远的黑白胶片,也要进行信息更新。

赵震和同事一直在给兵马俑的总账做新的补充。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号坑862尊陶俑的拍摄。这些兵马俑的定妆照,很大一部分都是赵震拍的。

在赵震心中,拍摄兵马俑比拍摄姑娘或者美景的难度更大。拍摄时,赵震需要戴上护具下坑,每天工作4~6小时,一天下来要走几万步。不停地蹲下、跪下,再站起来,见缝插针,他经常是灰头土脸地出来。而且俑坑的环境温差比较大,像一号坑,被称为“减肥训练班”,一个夏天工作下来,人可能会瘦十几斤。冬天冷,但衣服不能穿得特别臃肿,会威胁到文物的安全。有的兵马俑可能离隔墙只有十厘米,相机根本伸不进去,那就只能改用高像素的手机。赵震说,虽然没办法盯着屏幕来构图,连快门都没法按,但可以靠语音识别,“拍照!拍照!”一天要喊几千声。

兵马俑平时给大家的感觉都是铅灰色的,但是每年有一段时间,阳光洒进来的时候,兵马俑就不一样了。秦俑坑严禁使用闪光灯,有时为了给一张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线,赵震甚至会等一年。冬至前后,阳光最漂亮。而且冬至在秦朝是岁首,新年的开始,这一天拍特别有意义。

当自然天光特有的角度洒在兵马俑脸上,铅灰色的面庞在映照下变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神奇的光影效果,如同具有魔力,令人震撼。在那一刻,所有的兵马俑都“活”了。他们就是一支沉默的军队,“不动如山,动则如火掠林”。

为了等待兵马俑每年的“复活”,赵震十二月底会去蹲守。从下午两点到太阳西落,哪怕一年只能拍出两张这样的照片,他都觉得非常值得。

意外惊喜,

发现两千年前的工匠指纹

在外人看来,每天给兵马俑拍照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赵震乐此不疲,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给兵马俑拍照,并不是随时随地想拍就能拍的,赵震有一个工作原则:尽量不去干扰观众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来没闭过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它闭馆了一个多月,这给了赵震大好机会,终于有完整的时间来完成一号坑兵马俑的“普查工作”。

那段时间,别人都休假了,他却最忙碌,每天一大早就带着相机进入坑内,像拍摄热恋中的对象一样,给陶俑拍正脸、侧脸,最后拍编号,一个俑多则要拍一百多张,少则三四十张。“一进一号坑,那就是我的世界了。那一刻对我来说特别神圣,兵马俑坑就是我的神殿,我的精神世界。”

意外的惊喜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有一次,他拍完一张照片,低头回看的时候,突然觉得有地方不对劲,然后放大一看,照片中兵马俑的嘴唇边上,竟然有一枚指纹!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当时他就傻在那儿了,这是时隔两千多年的对话,一边是秦朝制陶的工匠,一边是现代拍陶的摄影师。两千多年前的工匠似乎刚刚离去,而赵震感觉自己就踩在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他很想触摸那个指纹,但他知道,这是不允许的。

不仅是这次的发现,其实每次拍摄秦俑,都会让赵震感到欣喜。因为兵马俑是等身的雕塑,所以对视的时候,赵震觉得它们不是雕塑,而是人像,和它们有交流和沟通,这也是最美妙、最神奇的地方。有的时候,赵震走在路上看到路人,都会想到这个人的眉眼像哪个秦俑,那人的嘴角像哪个秦俑。

赵震有时候也会去考古现场拍摄彩绘照片。当泥土被挪开的瞬间,一张粉色的俑的脸就显露出来,白里透红的粉色,他感觉太漂亮了。他拍了3000张照片,还原那40天里,文保专家用手术刀每天一毫米一毫米地清理彩陶的过程,然后合成一段短视频。2020年12月13日,他作为文物“今生故事”的讲述人走上央视《国家宝藏》第三季的舞台,带来了这段延时摄影。他说:“我们剥离的真是泥土吗?是时间和历史!我们的祖先已经化为泥土,经由考古,这份礼物被包裹着一直送到我们面前。拆开这份礼物的时候,我们是在和祖先对话。”

复活博物馆里的“戏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震一边整理着电脑里成千上万的兵马俑照片,一边想着:现在博物馆闭馆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知道兵马俑的美呢?画画是他平时的业余爱好,于是萌萌的小俑出现在他的一张张小画里。他牛刀小试,将兵马俑绘制成动漫形象,传播防疫小知识,让大家“勤洗手、多通风”。这组漫画发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很受网友们的欢迎,有人留言说:“兵马俑活了!”

赵震有了更多的信心,在博物院的鼓励下,他开设了“秦俑说”漫画专栏,跟大家分享秦汉文化的一个个知识点。秦朝人怎么吃饭的?小俑告诉你,秦时民众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因此这个时刻也称食时。秦时第二顿饭叫晡食,相当于下午四点左右。《说文》说:“晡,申时食也。”秦汉用餐实行分餐制。先民席地而坐,凭案而食,人各餐具,分而食制。其时厅堂中铺置大席,上再铺设小席。大席称筵,小席称席。这也是筵席一词的由来。秦汉无桌,席上盛放食物的矮脚托盘称为案。案都很低矮,这是为了坐在席上进食而设计的。无足案称为棜案。举案齐眉之案即指棜案。宴会席位也大有讲究:西最尊,北次尊,东为客位,南为臣位。著名的鸿门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刘邦坐南向北表示臣服,而坐西向东的主席是项羽。

这些历史知识在小俑的解说下,一点也不枯燥,吸引了十多万网友每天到公众号打卡,大家都想追看小俑的下一个故事。截至2020年12月,赵震画了300多张画。秦兵马俑、东汉说唱俑……以文物形象作为漫画主角的创作爆发了,他凭借一支画笔复活了博物馆里的“戏精”。

网友了解了这些历史文化,觉得国宝特别美、特别漂亮。赵震说:“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我们的血脉,和那些国宝产生了共鸣,从而获得文化認同感。这就是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帝陵证件照博物院
“陌生人证件照”扭蛋在日本大卖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视觉
动物们的证件照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浅论西汉帝陵制度
唐陵与宋陵神道石刻异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