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宏斌
自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确定“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以来,媒体关注种业的声音一时多了起来,有肯定成绩的,有夸大危机的,略显热闹。同时,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强有力的种业扶持政策呼之欲出,种业人似乎已经听到了行业春天到来的脚步声。
种子工作很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将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尚属首次。这说明了种子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央对种子工作的重视。
种子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通过增加种植面积解决的可能性极小,必须向科技要增产、向种子要安全。粮食安全有多重要,种子就有多重要。解决好种子问题,就是解决好粮食安全的问题。
种子工作有短板
中央如此重视、担心种业,说明种子工作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部分作物种子对外依赖性较强;种质资源匮乏,保护利用相对滞后,种质资源核心功能基因的挖掘开发力度不够;研发机构多,力量分散,实力偏弱;新生物技术手段应用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一般技术手段普及不够;育种结果不少,成果不多,含金量低;经营实体数量不少,盈利能力一般,优势不明显,研发投入少。
虽然存在短板,种业发展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种业人不必为一些哗众取宠、言过其实的文章焦虑。
种业翻身仗的打法
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生物技术平台建设、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培育企业主体地位等至关重要。
建好国省共享技术平台。国家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有针对性地建好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和核心生物技术育种应用平台,促进平台共享利用。列出需要创新的理论支撑、攻克的技术清单,抓好种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大数字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应用、科技攻关公共平台。各省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建设实用性的生物技術+信息化的育种技术应用平台,选择优势领域作为主攻育种方向,推动联合育种的开展;作好区域内已有的生物技术设备与平台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做好新建、提升项目的筹划,提升相关平台的共享利用。国、省平台之间要有效衔接,形成互补。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一是要进一步细化种质资源的征集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登记保护等工作;二是要加大种质资源功能基因的研究力度,寻求种质资源里的未来价值;三是推动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制度建设,建立核心育种材料共享机制,切实惠及育种家。
强化企业育种主体地位。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商业化育种中心,把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研发资源引向种业企业,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尽快弥补研发方面的短板,推动企业科研体系完善和升级,使种业的研发更加市场化。
促进育种同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品种审定评价指标,促进审定品种同生产实际的结合;积极引导主流研发机构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紧盯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不以审定为结果,将品种推广面积、市场认可程度作为首要考核指标,促进成果评定市场化。
优化种业研发扶持政策。改变原来的“小而分散”的涉种研发项目支持方式,集聚各级政府扶持种业发展的项目资源,集中力量支持潜力团队和企业。
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真正尊重科学,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应设置明确的时间表,促进相关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
打好种业翻身仗,不断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掌握核心科技,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提高种业安全系数,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种业人的愿望,也是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