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风格再现

2021-04-01 11:59刘冰露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

摘 要:《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众多译本中,黄源深的译本独具特色,影响颇大,极具研究价值。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够使译者克服语言文化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因此,文章旨在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意义和风格对等两个层面对黄源深的译本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简·爱》 黄源深 功能对等 风格再现

一、引言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半自传式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尽管在成长过程中饱受各种折磨和欺辱,但依旧坚持自我、不失本心,不断追求尊严与自由,坚持和传统礼制作斗争,最终赢得了幸福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独具思想和个性光辉,爱情故事曲折却动人,加上作者文笔简练又优美,所以此书一经问世就很受欢迎。简·爱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除了作者文笔出众、故事迷人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因此这与译者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国内对其的翻译工作始于1933年,此后祝庆英、吴钧燮、黄源深、宋兆霖等译者的译本相继问世。而其中,黄源深先生的译本是国内公认的影响最大的译本之一,他以其贴切传神、自然流畅的翻译,成功地再现了原文诗一般的意蕴和高雅的语言,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因此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基于自己对《圣经》的翻译研究经验而提出的。他指出,所谓对等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风格对等”。其中“切近”是指译入语要贴近源语信息,“自然”是指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要通顺流畅,“对等”则把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在翻译中,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需要彻头彻尾的完全对等,而是需要将译文与译入语读者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联系起来。功能对等理论不再过分关注语言简单刻板的形式对等,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语言的功能上,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源语的意义和风格特点,以及源语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使译文读者能够通过“对译文的理解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甚至使译文读者能“以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相同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可见,动态对等的理论核心就是原文中的信息要转换成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信息,并取得和原读者一样的反应,即译者追求的是转换过程中源语信息的再现、语言的通顺和真实性,以及译语读者的反应。

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指导译者进行翻译实践,让译者能够充分关注、并避免在翻译中损害原文本的意义和风格。本文结合黄源深译本中的具体译例,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意义和风格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索译者是如何再现原文风格的。

三、译例分析

黄源深认为翻译的实质是对原作内涵和风格的阐释,翻译要谋求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在翻译中,他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比较侧重意译,且多用中国人熟悉的成语、俗语和四字词语还原原文的风格、韵律和句式结构。读黄源深的译本,好像在读原作者直接拿中文写成的作品,既无生硬牵强之感,又保留了原作的独特风味,可以充分领略与原著同样的魅力。下面将对黄源深《简·爱》译本中的几个典型译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1:But since dinner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译文:但从午饭时起便刮起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随后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室外的活动也就只能作罢了。

此处是全书开篇第一段的景色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甚美妙的环境氛围,为接下来的故事展开做了一定的铺垫,此外这里语言运用也奠定了接下來全书的翻译风格,所以在翻译的用词和造句上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原文中的clouds so sombre和rain so penetrating都是名词+so+形容词结构表示程度,它们长度相近、句式相仿、对仗工整,所以黄先生在翻译时选取了两个四字词语“阴云密布”和“大雨滂沱”。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精确地表达了乌云暗沉、雨势磅礴的原意,在形式上也与原文两个so结构的并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呼应,而且四字格也保留了原文的韵律节奏,实现了意义、形式、节奏和风格上的对等。

此外,从句式上看,原文采用brought with,意思是“寒风带来了乌云和降雨”,而这种译法偏口语化,缺乏美感,所以不太适合景物描写。而译者改变了句式,将原文分译为两句,用“随后”连接“寒风”和“乌云降雨”,这种灵活的句型变化在阐明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还交代了事件的先后顺序,读之流畅自然,毫无生硬之感,让人不禁赞叹译者双语功底的深厚。

例2:But one really cannot care for such a little toad as that.

译文:可是像她那样的小东西,实在不讨人喜欢。

这里是简·爱被舅母关进小黑屋时,家里的女佣艾博特描述她的话。此处的toad 没有被直接翻译成“蟾蜍”,而是译成了中国读者更熟悉并且生活中更常用的单词“小东西”。如果直译成“她像个小蟾蜍一样”,看似与原文字字对译,但是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国家文化习俗的差异,直接使用比喻的形象,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即使读者能明白大意,读起来也会感到生硬。因此黄源深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原文中的“蟾蜍”是嘲讽女主人公不讨人喜欢,little又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女佣对简·爱的同情,而译文的“小东西”用作贬义的时候也是既包含嘲笑,又包含怜爱的意思,两者基本实现了意义上的对等;此外译文选用了更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的口语化日常表达,使得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毫无生硬之感,实现了风格上的对等。

例3:In short, I began the process of ruining myself in the received style, like any other spoony. I had not, it seems, the originality to chalk out a new road to shame and destruction, but trode the old track with stupid exactness not to deviate an inch from the beaten center.

譯文:总之,我像任何一个痴情汉一样,开始按世俗的方式毁灭自己了。我似乎缺乏独创,不会踏出一条通向耻辱和毁灭的新路,而是傻乎乎地严格循着旧道,不离别人的足迹半步。

这段话是罗切斯特在向简·爱讲述他爱上一位法国舞女,也就是戴安娜的母亲的故事。第一句中的the received style没有翻译成“人们公认的方式”或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方式”,而是翻译成了“世俗的方式”。“世俗”一词明显是意译,不仅简洁凝练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更加地道;第二句中的with stupid exactness,本来是表伴随的介词短语,在这里由于英文是静态的语言,而中文是动态的语言,所以译者对其进行了词性转换,把形容词stupid和名词exactness都转化为副词,分别译为“傻乎乎地”和“严格地”,既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和阅读习惯,让人感觉原文似乎就是用中文写成的,在意义和风格上都达到了对等。

四、结语

本文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意义和风格上对黄源深的《简·爱》译本进行了分析,发现黄源深的译本不仅注重保留原文的意思,还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文的句式结构、音韵节奏等特征,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在充分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又有美的享受,毫无违和之感。这些实例也再次证明了以目的语和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翻译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陈奕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祝庆英版《简·爱》的翻译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145-147.

[2] 郭建忠.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新民.文入佳境 语出诗情——读黄源深译《简·爱》[J].中国翻译,1995(4):48-53.

[4] Nida, E.A.&Taber, C.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E. J. Brill,1982.

[5] Nida, E.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1.

作 者: 刘冰露,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
商务英语语篇功能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合同汉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