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21-04-01 14:08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轮岗教育资源城乡

编者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新疆昌吉市整合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打破城乡管理多重界限,通过组建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中学学区共同体的方式,将城区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直接下沉到乡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这样的探索非常宝贵,它使得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都能拥有更多“获得感”。昌吉的做法,人文关怀足、创新力度大、社会反响好,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城乡中小学发展共同体,通过“优质校”吸纳“薄弱校”,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研共享,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打开城乡学校“围墙” 进一步整合资源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昌吉州府所在地。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昌吉市部分乡镇学校管理理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大量乡村学生涌入市区就读,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昌吉市以问题导向倒逼改革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打破城乡管理多重界限,将城区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直接下沉到乡村。

(一)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昌吉市中学7所,全部集中在城区;小学23所,一半以上集中在城区。2018年以来,昌吉市按照优势互补、相对就近、城乡互助、区域联动的原则,成立以昌吉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昌吉市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市30所中小学组建为10个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2个中学学区共同体,并在共同体学校内实施“十统一”机制,即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使用、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

(二)改造农村薄弱学校

为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校舍环境和附属设施,昌吉市加大教育惠民投入力度,从2019年开始,至今累计申请资金692.8万元加快推进农牧区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昌吉市已完成硫磺沟镇中心学校等12所农村小学新建门卫室项目、阿什里乡中心学校等9所农村小学校舍维修项目等改造项目;续建榆树沟镇中心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等4个项目;完成榆树沟镇勇进村、大西渠思源村、幸福村、阿什里乡胡阿根村、六工镇下三工村、六工庙幼儿园、田园社区幼儿园7所新建园工程。

(三)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

昌吉市不断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对就读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的弱势群体子女,在实施国家助学金基础上,由市教育局资助中心统一管理,实施救助。截至2020年3月底,昌吉市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963名七类贫困学生享受各类资助821726元。

(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昌吉市把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维稳津贴、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到位,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保险缴费。

二、开展城乡教师交流 建立共研共享机制

昌吉市城乡中小学发展共同体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建立共同体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制度,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新老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一)加大城鄉教师交流力度

共同体内部实行“轮岗”和“支教”两种交流制度,交流对象包括普通教师、中层管理干部以及学校领导,交流期为一年,主要通过送课、送理念、选派骨干力量到薄弱学校挂职、农区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等方式,广泛开展教研活动。2019年,昌吉市学校共有书记、校长69人,轮岗交流28人,书记、校长轮岗交流率为40.58%。辖区内专任教师3360人,轮岗交流教师290人,教师轮岗交流率为8.63%。其中,10所城区小学共派出114名教师到3所城区薄弱学校和10所乡镇小学对口交流,10所乡镇小学共选拔46名教师到10所对口市直小学交流学习,7所市直中学交流教师87人,6所州直学校交流教师43人。

开展城乡教师“结对”共建活动,教师通过网上交流、面对面切磋等途径,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建立教师“结对”工作台账,总结教师“结对”工作经验,表彰“结对”工作突出教师,促进各校、各学科教师间互动互学、互帮互助、协作共赢。

(二)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共同体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教育科研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同体学校各具高招,有的重在“课堂突围”,有的重在“教师培养”,有的将教研活动直接放到了农村小学,有的有计划地让农村教师到城区小学执教。

为提高帮扶的精准性,昌吉市要求共同体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交流轮岗教师参加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带动乡村学校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交流轮岗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2次教学公开课,听评课不少于30节,定期撰写分享心得体会。

在提升常态课教学水平的同时,昌吉市还积极推进优质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积极打造本校特色课程品牌。2019年,昌吉市举办交流教师联合教研活动72场次,同课异构、送课下乡、精品常态课展示共192节,统一质量监测分析12次。

(三)实施“名师”工程

昌吉市制定全市中小学书记校长队伍建设与培训、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带动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举办校长继续教育培训班、校长论坛,组织校长赴内地发达地区学习,不断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推动校长城乡交流,近两年共安排20名城区学校优秀中层管理干部到农牧区薄弱学校任职,25名农牧区薄弱学校优秀管理人员选拔到城区学校任职,城乡学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开展“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行动,实施共同体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送教、兼课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等,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专家服务作用。以昌吉市第十小学为例,近年来,该校累计派出近40名州市级骨干教师、学科优秀教师前往距离市区40多公里外的牧区寄宿学校阿什里乡中心学校。三年来,牧区学校学生写字、识字达标率从过去低于10%提高到90%以上,顺利通过国家通用语言达标检验。

三、强化督查监测 乡村教学质量有保障

昌吉市建立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问题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否有成效,强化督察、考核、奖惩、激励是关键。

(一)开展捆绑式评价促进城乡学校合作发展

昌吉市将城区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并增加赋分权重,加大考核力度。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一项是将重点校帮助农村薄弱学校迅速提升“软实力”作为对城区学校办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年进行一次专项考核,对优秀的共同体学校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应付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进一步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二)构建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一是积极完善市域内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落实轮岗支教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在评优树模、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支教期间的乡镇工作补贴,及时解决交流轮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交流轮岗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总校作用,对成员校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安排,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城区学校加强组织领导,不断修订完善教师选派办法,强调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群体到共同体分校任教,提高分校优秀骨干教师的占比。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轮岗教育资源城乡
别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变了味
让轮岗教师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