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清晨,一条条长方块中药种植田地平整有序。松软泥土中,乡亲们已经埋入天门冬的种子。这是一种“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百合科植物,几个月后,根系处结成块根,挖出后可直接进入市场,是寨子百姓认可的“致富果”。
智慧联网的喷淋装置是村里种植基地的重要帮手,可定时喷灌,还能随时用手机查看,精准高效。水珠细密,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这里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0年12月30日,撤县设区正式挂牌)花戛乡西北处海子村。曾经,马铃薯、玉米、洋芋等为主要种植作物,村民们已经种植多年,收入微薄。直到90后朱荣江返回家乡创业,以他的坚韧与视野,翻新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药材天门冬已经在海子村实现120户村民全覆盖,村民们在种植基地获得稳定工作和收入。朱荣江感慨,自己是幸运的,能够将创业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大局,以家乡为起点,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站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起点,接力而上。
乡道弯弯曲曲,向村外延伸,尽管海子村是距离水城区最远的村子,近几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让村民们看到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有了新奔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落地,村民不再需要靠脚力打井水,老化的道路也已重新修繕,新建卫生院方便百姓日常所需,而自家居住的小院落,也通过美化打理,从“环境美”转变为“生活美”……朱荣江亲历见证家乡改变,也在思考时不我待,继续新程。
2020年,朱荣江将办公地点搬到水城区,“壮大产业,不能只在当地,要跳出环境,接触更多人才、市场信息”。他以大坪组为起点,辐射带动泥座、卡拉、齐心等村小组,联动其他乡,形成3000亩以天门冬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他也在扩展布局其他产业,为未来打造贵州精品农业积蓄力量。
天门冬药用价值高,朱荣江在创业初期就发现,贵州地区原本就生长野生天门冬。冥冥之中,在当地政府部门和扶贫干部大力帮助下,创业有了方向。
如今,当地中药材天门冬每亩产值高达9万余元,不仅能帮助村民致富,还成为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组成。“天门冬可食用,也可药用,天门冬的块根含天门冬素,后续产品深加工潜力大。”朱荣江说。
“当普通人理解并认同这个事物可以获利时,这股潮流其实就已经过去”,朱荣江希望自己可以看得更远些,尽管他的决定,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初创团队全部认可。他相信自己看到的信息更为宏观与全面,慎重决定,坚定执行。因新冠肺炎疫情,朱荣江对于大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入理解与思考。
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规划西南道地药材产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670万亩以上。朱荣江希望,能以自己的产业布局,促进贵州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不是治愈某种疾病,而是对全民身体素质整体的要求”,他希望率领团队,从提升全民免疫力的角度,包括从日常饮食、养生、保健等各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中药材种植正是其中一块重要基石。
荆棘苦雨,他一步步走过,也更加坚定脚下选择的路。
朱荣江1991年出生于海子村一户农民家庭。从小自立自强的他,喜欢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读书时,他已流露出很强的自主意识。课余时间,他喜欢阅读,探索书中的世界,了解人的潜力边界。入读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后,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四时,同学多去找一份实习工作,家人也提议他找一份稳定工作安定下来,但朱荣江更喜欢挑战自我,“自己带团队干”。毕业后,他在六盘水市盘州市红果镇承包项目,凭借吃苦耐劳精神,很快积累起第一笔资金。
2017年10月,朱荣江带着“第一桶金”20余万元回到家乡海子村,寻求创业发展机遇。两名大学生、三名当地年轻人一起加入到初创团队当中。创业之初,在有种植经验的前辈推荐下,朱荣江尝试种植白芍。“动机很简单,觉得这是一笔可以挣钱的生意,还能帮助乡亲解决就业”。
发展农业,水源是关键之一。村寨里百姓多依靠人工挑水,朱荣江团队也不例外。为了保障水源充足,朱荣江带着小伙伴挖池蓄水。他身先士卒,用竹背篓一筐筐扛水泥,建水塘、拉电线、买电机、装抽水机。一起干活的小伙伴,也卖力地搬开一块块石头,白色的平底鞋已经挂满泥点。朱荣江则赤脚跳入最深处,用手快速搬动稀泥中的石块……他们有了简易的抽水设备,也方便寨子里老百姓一起使用。
田间白天日头高,团队只能从下午5点左右开始灌溉。他们给塑料胶管安装花洒喷头,一直工作到深夜。夜里,他们头戴探照灯,继续人工作业,半夜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吃一碗泡面,浇灌到凌晨两点钟才能休息。早上四五点,朱荣江和小伙伴们起床,继续新一天灌溉,直到上午10点。
尽管不间断工作,但白天总是刚浇灌完,田里很快就蒸干,种下的苗子奄奄一息。
望着一片片没有生机的白芍,朱荣江默默承受压力,平静的脸上,隐没风雨与煎熬。他一边安抚团队情绪,不断告诉他们“我会找到新的种子”,一边迅速思考对策与新出路。朱荣江说,大家因为信任他走到一起,没有理由不坚持。白芍种苗相关负责人了解具体情况后,很欣赏朱荣江的担当和决心,赠送了一些中药材射干的种苗。这种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存活率更高,在团队用心打理下,“大伙儿又看到希望”。
正在朱荣江团队艰难跋涉之际,对口帮扶海子村的六盘水市公安局以及花戛乡扶贫工作小组十分关心当地创业青年的发展现状。虽然当时朱荣江的种植成果还没有明显起色,但眼前一块块规划整齐、打理得有模有样的田地,让前来调研的扶贫干部们感受到年轻人务实的干事作风与对家乡的真情付出。市公安局、乡党委等干部主动出谋划策,帮助朱荣江团队破解现实困境和难题,决心共同壮大海子村的中药材事业,生产配套设施等迅速投入建设。
朱荣江还在六盘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周德勇介绍下,到云南大理怒江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学习,并与云南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也正是这次学习,让天门冬进入朱荣江视线。
云南调研学习,让朱荣江感受颇深,“当地地势较为平整,机械化程度高,各方面种植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他想到自己家乡一些耕作方式,仍处于较为粗放状态,立志找到适合家乡的兴农致富道路。
朱荣江从云南带回来7株天门冬种苗进行试种,云南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也专程来到海子村进行指导。当挖出来试种的天门冬,饱满的姜黄色块根,让在场扶贫干部、农技专家都感到振奋。种植天门冬,朱荣江坚定踏出第一步。
脱贫攻坚号角在这座九曲十八弯的少数民族村落吹响。2018年4月20日,朱荣江和他的五名伙伴王明会、朱州州、易福来、朱明、唐云在海子村大坪组,共同成立水城县小屯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流转村民土地时,一些村民并不愿意。村两委干部得知后,和朱荣江一道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并积极帮助团队对接融资渠道,顺利种植初期300亩天门冬。
朱荣江说,虽然寨子里村民都认识,但最开始对方多持怀疑态度,“这么多年一直种植玉米,工序比较多,收割、晾晒、人工剥玉米……但大家都这么过来的”。就连朱荣江的姑妈都不同意流转土地。为了说服姑妈,朱荣江连续跑了四趟。“姑妈,就给我们试试,如果明年这个时候给不了你钱,姑妈就直接去地里把药材挖掉种庄稼,我肯定没有一句怨言。”在朱荣江软磨硬泡下,姑妈家同意先流转部分土地,家里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参与天门冬种植。
在村两委帮助下,专业合作社在朱荣江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上,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合作社按照投入资金每年固定分红5%+年末盈利5%,初期辐射农户68户306人。
朱荣江还带给村民们更多惊喜。流转土地初期,村民们将田地里樱桃树一起流转出去,大家对樱桃树并不熟悉,没有自留想法,直接交由朱荣江处理。朱荣江并没有砍掉树苗,而是留在中药田里,精心施肥、浇水,将周边杂草清除干净,樱桃树长势渐渐好起来。
灌溉效率低的问题,也始终让扶贫干部们牵挂和忧心。经过积极洽谈沟通、联络优势资源,在乡里支持下,朱荣江团队于2018年9月获得数字化喷淋装置的智能硬件设施支持,迈入“智慧农业”。浇灌难解决,也为之后农业产业发展扫清路障。
朱荣江没有止步于天门冬种植,2019年,他与云南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掌握了天门东种苗种植技术。“种苗生长周期相对更短,资金回笼得更快,可直接出售,而成品则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在技术环节,朱荣江对团队以及参与种植的农户进行了严格培训,“每一环节还是很讲究的”。有人不乐意:“小伙子,我们干了一辈子农业,还用你来教我们吗?”事实很快印证精细化、专业化耕作的意义所在,而数字化喷灌等设备也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因为育苗当中,土壤水分含量必须维持在固定数值”。
2019年,第一批优质天门冬种苗面市。11月4日,第一笔种苗销售款到账。当给排着队的村民发放工资时,朱荣江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一些尚未将土地流转出来的村民纷纷主动提出,要加入合作社。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团水城区委帮助协调下,团队申报的“林下经济项目”顺利通过,朱荣江团队获得专项补贴款。
2020年春,樱桃结果,二十多天就挣了近两万元,相当于村民过去一年的收入。朱荣江将收入全部分给樱桃树最初的农家,“当初樱桃树留着,就是留给大家的”。
团水城区委在朱荣江创业过程中,一直积极发挥团组织服务引领作用,主动了解青年创业困境和难点,在政策宣传、资金申请、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建议。2019年五四青年节,在团水城区委邀请下,朱荣江参加2019年全县青年代表座谈会,在会上交流了创业感受与当下发展难点。不久后,在政府扶贫政策支持下,合作社与国有公司水城县林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合作社负责种植与接单,林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收购,据朱荣江团队估算,2021年收益预计比2020年增长40%。
团水城區委副书记张鹏飞介绍:“朱荣江如今已成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的一员,2020年12月被推选为贵州省青联委员。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当中,团区委将紧密结合青年特点,找准工作着力点,用乡村需要、青年喜爱的方式,助力青年和乡村共同发展。”
形成较为完整的种苗培育、加工仓储、集散销售体系,建立优质种苗资源圃、种植示范基地,将“天门冬”一点点种植在村民心里,不断扭转当地村民传统农业思维,朱荣江始终在压力中前行。
看着点滴进步,朱荣江脸上并没有太多情绪,也如他即使再困难,也不会一蹶不振,“始终保持学习态度”。他喜欢看书,也喜欢在独处之中思考当下和未来。对于取得的成绩,他认为,选择回乡创业是成功的第一步。“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才有农业发展大机遇,也才有了我创业的第一步。而家乡是我的起点和事业的根基。如果我选择其他地方,可能发展不到这一步。最开始只能先考虑一份基本的保障,步入正轨后,对于家乡的感情和一份情怀,让我充满感恩地不断向前。”
“脱贫攻坚战打赢之后的乡村振兴,需要老百姓有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在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下,机械耕作很难实现,“我们没有平整的、大面积地块,基本都要靠人力完成,成本很高。现在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百姓在理念转变上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对于贵州来说,未来大力发展小而精的特色农业,是民营企业和农业创业者的发力点。要把粗放型生产,一步步转变为精细化耕作,虽然看似耕地面积小,但要向精品化农业发展,每一块小小的土地都会有较高利润”。
接下来,朱荣江计划完善乡村百姓农产品种植体系,进行专业化培训、种植、销售,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直到今天,资金问题仍然是农业企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未来,朱荣江希望逐步发展为农业服务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农业发展服务,让越来越多人,尤其金融机构看到农业公司发展潜力,“让有能力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参与进来,获得支持,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