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琦奇
(上海市政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随着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日益多元化、BIM 应用及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日益成熟、建筑工业化及数字化转型初露峥嵘,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对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仍旧以传统服务和低端应用为主,造价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缺少高端复合型人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如何才能在这场改革风暴中与时俱进,及时转型升级,值得每一个造价从业人员思考。
国家主管部门密集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和改革工作方案,释放出变革的强烈信号。明确了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目标;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方面弱化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整体经济形势及疫情影响,2019 年、2020 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回落。固定资产投资的回落减少了造价咨询业务的总量,造价咨询业务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甲方对于造价咨询企业的选择范围更大,要求更高,竞争白热化。同时经济环境的波动和变化,对于工程造价水平的稳定也带来不利影响。工料机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进一步导致工程造价纠纷案例频频增加,相关各方对于造价咨询控制的需求愈加发强烈。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发展仍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与此同时,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之后,乡村振兴正在全国广大农村如火如荼的开展,同样带来了大量的建设项目。
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于建筑行业质量更加关注,对于使用纳税人税款投入的基础设施成本控制也更加关心,这对于建筑行业和造价咨询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都影响深远。
全球科技发展呈现融合化、数据化、智能化,建筑行业进一步向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BIM 正向设计、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走向集成应用。这些新技术正在推进着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也改变着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轨迹。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环境变化,给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而言,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同质化竞争激烈,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低。国内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编制和审核各阶段造价文件(如工可估算、初设概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施工图预算、结算、竣工结算等)、全过程造价控制、审价及工程造价经济纠纷的鉴定和仲裁等。目前全国共有8194 家在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彼此之间差异性小,委托方的转换成本低,导致造价企业的议价能力弱,合同价往往远低于正常收费标准。根据《2019 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2019 年全国造价咨询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 836.66亿元,从业人员共586 617 人,人均产值仅31.31 万元,远低于同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不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同时基于国内建设市场现状,也尚未受到国外造价咨询企业的大量冲击。国内造价咨询企业目前仅有一些港资或英资背景的委托方,更倾向于工料测量师提供相关造价咨询服务。建筑行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造价咨询企业继续偏安一隅的结果只能是被新进入者淘汰或替换。
数字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下。大多数的造价咨询企业仍然以人力计算为主,相关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算量、组价的工作占用大量时间。在品控方面,由于工作以人力为主,产品质量往往依靠个人能力。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结果,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会可能有不同结果,没有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标准化作业。同时,受限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对于各类变化的响应周期长,准确度低,客户体验差。一旦设计、施工、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往往需要重新算量、组价,造价咨询人员疲于应付,进度和质量更加无法同时保证。
造价咨询企业对于自身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提炼、后评估、再应用等,仅仅走了前面一两步,往往最终归档了事。在大数据时代,这事实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新工艺、新技术只能被动的接受,一旦在工作中遇见往往无从下手,只能被施工方或供应商牵着鼻子走,议价能力差,受制于人。对于政府颁布的定额尚算熟悉,但对于自身企业定额的编制基本都未提上议事日程,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反而滞后于政府的改革力度。
由于目前国内造价咨询企业的准入门槛不高,部分造价从业人员半路出道,基础造价知识不够扎实,在工作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低级错误;部分从业人员不能守住职业道德底线,出具偏向性的咨询报告,严重伤害企业声誉。好的造价咨询服务绝对不能只局限于造价本身,要在勘察、岩土、设计、施工、财务、法务、谈判等各方面知识融合贯通构建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这种复合型的高端人才无疑是严重紧缺的。
造价咨询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同时由于高端人才的短缺,自主科技创新活动更是难以开展,鲜少有高质量的成果产出。行业内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非常低,直接导致税务成本偏高,缺少核心竞争力,缺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新形势下造价咨询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在浊浊商海中独领风骚。针对国内造价咨询企业现有问题,试提出以下几点努力方向。
造价咨询企业必须改变陈旧观念,对于品牌建设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诚意。彻底打响自身品牌,在业内赢得足够的知名度。通过制定差异化战略,培养并强化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力争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属于品牌,品牌的价值将会是造价咨询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
造价咨询企业应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在服务阶段、服务层次、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业务拓展与市场开发。
拓展专业领域。建设项目包括了房建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轨道工程、公路工程、火电工程、水利工程等,目前造价咨询企业往往集中于某一专业内承接业务,很少有一个造价咨询企业能够涵盖多个专业。但基本造价原理都是相通的,这就为拓展咨询业务提供了前提条件。造价咨询企业也要走出舒适区,不局限于平时熟悉的业务,勇于去承接新领域业务。做到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
拓展地域范围。一省一市的造价市场终究有限,造价咨询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可避免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乃至走出国门。目前各地的相关造价管理办法和标准亦不尽相同,造价咨询企业首先要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然后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等方式逐步拓展各地业务。
纵向延伸咨询业务。向全寿命周期、全过程造价咨询过渡。向前延伸到项目立项阶段的测算和评价,向后延伸到项目运营期管控及后评估。切实关注委托方的痛点,换位思考,在各个阶段提供相适应的造价咨询服务。打破目前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造价分别由不同单位编制,导致各阶段造价信息不贯通、责任主体划分不清、增加造价控制难度的困境。
横向延伸咨询业务。通过企业自身建设或者一定的并购与重组等,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从而突破资质以及资格限制,将企业业务横向延伸到工程咨询、招标代理、施工监理、资产估价、项目管理等方面。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往往企业规模不大,却已经陷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办公效率低下的泥沼。造价咨询企业想要充分发挥员工的能量,必须减少他们在等待层层审批和低端重复性劳动上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从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方面入手,开展岗位研究工作,对造价咨询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机构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交叉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制订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体系。同步建立与之匹配且适用于本企业的OA 办公系统、ECM 企业内容管理系统,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并且注意系统和其他软件之间良好的接口对接,实现和其他软件系统的集成。
由于造价咨询项目地点分散,涉及大量的移动应用场景。通过相应系统统一解决考勤、审批、报销、差旅、考试测评、人事管理、任务分派、工作日志、数据查询、技术支撑、云计算等众多移动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降低成本。
建筑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通过虚拟设计、虚拟施工、虚拟生产、虚拟运维,实现全数字化虚拟建造,再通过数字孪生完成实体建筑的工业化建造。也就是说每个项目建两遍,先虚拟建造,再实体建造。没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企业都将被淘汰。造价咨询企业应大力引进各类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级数据库及信息化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无可替代。企业积累数据的优劣与多寡,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将企业数据库建设摆在首位,强化获取并处理工程造价相关数据的能力,随着咨询服务的开展建立完整的咨询服务数据,并对历史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录入,真正充实企业数据库,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转型。
通过师生带教、职业培训、业务学习、科研研发、技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培养在职员工,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适度吸纳优秀的设计师、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才,构建全方位、多种类的技术人才团队。通过项目不断磨合,彼此教学相长,逐步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素养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引进或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带动企业内部科研创新,编制企业定额,申请自有知识产权。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造价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行业协会的作用将日益凸显。造价咨询企业要齐心协力,对标律师和会计师行业协会,增加行业协会在整个建筑行业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尤其应当注重提升本企业在行业协会内部的参与度及话语权。
企业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种潜在的风险,有些风险一旦爆发,可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和赔偿问题,更有可能造成企业声誉无法挽回的损伤,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走向末路。要注重对于企业风险源的识别,做好相应预案,规范相关流程,建立完善QEHS 体系,一丝不苟的做好企业内审和外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即时纠正。未雨绸缪,将风险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有备无患,将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新形势下造价改革进入深水区,造价咨询企业应当迎难而上,拥抱变化。与其未来被动改革,不如当下主动变革。不忘匠心,深思熟虑,扬长避短,规划好企业的发展战略;谋定而动,砥砺前行,提升核心竞争力, 积极完成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