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麟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南宁 530000)
EPC 总承包模式在市政道路项目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合同模式的风险较大,但只要具有足够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力,就能更好地完成建设任务,创造更多的效益。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案例及应对措施,对EPC 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的造价控制与工程设计比选进行探讨,这对我国的相关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1]。
EPC 总承包模式中,总承包单位对质量、造价与安全负责。EPC 总承包模式有着很多优点,能够显著地降低建筑成本。业主可以只对承包商负责,责任区分得比较明确,对工程的有序推进和验收非常有利。EPC 中的设计、采购、施工3 个程序有着较高的重叠程度,EPC 总承包模式则是3 个环节均由一方控制。这种模式可以大大避免重复投资,缩短施工工期。
EPC 总承包模式也有一定的缺点,这种模式由于全部由总承包商负责,所以对总承包商的要求更高,这不仅要求总承包商有较高的设计、施工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供应商渠道。EPC 模式一般签署的是固定价格合同。由于总承包商对工程全权负责,所以工程中的风险也由总承包商负责,风险相对集中。
上林县大丰生态移民B 区道路基础设施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位于南宁市上林县,主要包括以下片区:皇周片区、城西安置区路网、沐新通往茶场道路、丰岭路转盘至东方国际、皇周东北部新建道路等主、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包含上林县南环路改造工程,为城市主干路,本期实施长度1 625.196 m,红线宽度为40 m,设计速度为50 km/h;丰岭路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1 343.015 m,红线宽度24 m,设计速度为30 km/h;新明路西段长751.040 m,红线宽度为24 m,设计速度为30 km/h,于K0+583.535 设中桥1 座,上部结构采用1~25 m 现浇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与路线呈60°斜交。其余道路中次干路红线宽度30 m,支路红线宽度16~24 m 不等,道路共计近20 条。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中标合同总价1.207 亿元,为总价合同。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需要拆迁、交通疏解、建成区管线迁改和路基处理等,致使工程造价偏高[2]。同时,不断提升的品质追求让市政道路项目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过度追求美观、舒适等因素造成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然而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中,受到资金制约,往往需要执行限额设计。因此,在EPC 总承包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合理制定应对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根据具体项目,对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项目主要为改扩建工程,内容包含近20 条主次干路、支路,项目周边有建成的小区、学校、其他市政基础设施,还有散落的水塘、民房等,考虑到南环路为现状环城路,车流量较大,设计时需要考虑对施工道路之间进出口的衔接进行有效管理,对道路沿途的各单位做好交通和人流情况调查和考虑好施工时的交通流线。上述因素存在额外的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保通措施费等,在对道路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进行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并预留不可预见的费用,避免施工时徒然增加造价。同时,在路基、路面设计时,根据交通量及现场路面的调研,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形式,合理利用现有路基路面做好新旧搭接限额设计。
本项目位于上林县建成区,大部分为改扩建工程,在设计时存在旧路加铺、新旧涵洞拼接、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着重在实施前复核了现状上林县南环路的已建设雨污水主干管及各相交道路的支管标高,解决了重力流管无法相互衔接的问题,避免了重复建设。此外,在部分道路发现未探明的各类综合管线,如居民或单位自拉的电力管线、弱电管线等,设计前对重点区域进行了管线普查,并结合业主提供的物探成果,避免了因前期踏勘现场及资料收集不到位造成的设计、施工变更的风险。同时,了解了现有道路周边的地上地下管线后,需要根据管线资料,制订合理的施工组织及设计方案,保证道路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不受损,合理控制造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开支。
本项目中,丰岭路东段原有排水管沟位置、检查井周围普遍存在路面变形、下沉现象,局部路面发生过严重塌陷,多次修补痕迹明显,修补效果不良,塌陷修补处四周裂缝明显,部分位置修补后仍可看见路面下存在较大空洞。原因可能有多种,如管、井漏水,水流涌出将管井周围路基掏空,回填土土质不良,分层碾压操作不规范等。根据CJJ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需要对该段路基进行处理[3]。以下通过介绍该案例在设计实施阶段中进行的设计比选过程,阐述EPC总承包市政道路项目造价控制与工程设计比选的重要性。
丰岭路东段是本项目中道路状况最差的。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丰岭路东段原有道路下存在厚1.3~3.2 m 杂填土层,稍湿,松软,未经分层压实,大部分成分以黏性土为主,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有较大的块石,堆填时间约2 a,属高压缩性土。经现场踏勘,丰岭路东段原有雨水设施设置有缺陷,局部因排水不畅致路基被雨水浸泡,该部分路基存在较大面积软弹。
1)方案一:在原有道路软基位置注浆,注浆后破除原有沥青面层,进行路床整形,路床成型后铺筑路面。成孔为φ75 mm,孔深3 m,间距2 m。
2)方案二:在原有道路软基位置挖除软弱土层,然后,回填厚70 cm 片石,在片石层上回填30 cm 厚碎石,在碎石层上回填合格土至设计标高,路床整形成型后铺筑路面,原有污水管及井周围全包50 cm 厚C15 混凝土。
1)可靠性对比。方案一双液快凝浆液注浆可在土壤天然含水率较高环境下作业,且杂填土具有高压缩性,天然孔隙比较高,有利于浆液扩散至土体内,注浆后减少路基土孔隙比,提高密实程度,浆液与土固结,提高路基强度及刚度。注浆直接在原道路上作业,无坑槽,机械作业半径小,比较安全。但该路地下管线排布密集,易损坏无法确定位置的管线。方案二基坑边坡易坍塌,该路属于旧路改扩建,坍塌会影响另外半幅供车辆通行道路交通安全;片石及碎石层强度较高,可提高路基整体承载能力,但片石层机械施工,孔隙比较大,碎石层及土层中细颗粒在水作用下容易流到片石层空隙中,造成沉降。
2)工期对比。方案一工期30 d,方案二工期50 d,且方案二容易在雨天挖坑槽过程中基坑积水,造成难以估算的工期延误。
3)施工难度对比。方案一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方案二施工车辆通行量大,半幅施工,半幅保持交通,施工车辆与群众车辆同在一个通道,施工干扰大。
4)综合比选。虽然方案一采用的注浆方案比方案二采用的换填方案直接工程费用略高,但其可靠性好、工期短、施工难度低,且经测算增加的费用在总体造价中可控,避免了工期增加及道路路基开挖回填中的安全隐患,工艺成熟,在合理的施工组织下质量可以得到较好保证。经过综合比选,决定选用方案一。
市政道路工程EPC 总承包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规模、流程、功能、设备、投资等全方位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选,确定一个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然后,通过价值工程理论从经济、技术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挑选出经济最合理、技术最先进,满足全方位需求的低造价技术方案[4]。EPC 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工程设计比选来实现对市政道路项目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同时,项目参建各方也可以从决策、设计、施工、结算、审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控,保证市政道路项目工程资金合理,保障工程质量,将EPC 总承包在市政道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