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在混凝土框架顶层加建的分析

2021-04-01 05:17于群
中华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顶层抗震钢结构

于群

目前国内钢结构加建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城市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加建业的设计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准确地理解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框架的特性。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框架顶层钢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优化该施工工艺。

与混凝土框架相比,钢结构框架自重较小,但其延展性、耐温性、密封性均相对较差,而且受外部环境侵蚀较大,不适合用于整体建筑框架。从力学方面来说,混凝土结构和钢框架结构都是基于传统的力学原理,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受力,从而达到建筑设计所要求的施工标准。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两种结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都需要加入符合相应标准的抗震体系。

对于建筑物来说,地震是主要的破坏因素,混凝土结构由于自重较大,在面对地震时,主要表现为开裂和局部坍塌,而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整体扭曲变形。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把握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体,充分发挥钢架结构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一、钢结构设计在混凝土框架顶层应用要点

1.合理计算顶层平面设计

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计算,另外在平面设计时,还应注意空间的布置与设计,还要对钢结构的各项工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计算,以便于根据科学的资料和标准进行设计。

2.重视建筑物承载重量的负荷设计

加建钢结构在混凝土框架顶层设计时,应着重于基础承载物重量的设计,更重要地是要保证基础承载物的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其能够承受建筑顶层的整体重量,同时又能满足整个建筑的荷载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另外,基础设计所承受的荷载必须大于建筑物实际承载物的重量,如果建筑物的实际承载物大于建筑物的实际承载物,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整个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从而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3.楼板开洞面积的设计要准确

对建筑楼板的开孔,首先要进行专业、准确的设计;其次还要考虑实际情况,计算楼板的开孔面积。经过计算和设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楼板开洞的面积不到总楼顶面积的3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结构稳定。但是,当楼板开孔面积大于30%时,可以在楼板开孔边缘开30%以上的孔口,设计出一些弹性节点,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混凝土框架顶层钢结构加建的特点

1.优点

(1)在建筑工程中对钢结构进行加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占用土地的问题,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能进一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2)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本身的重量一般都比较轻,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的工作量,同时还可节约建筑工程中一部分施工费用。

(3)由于钢结构本身的多样性很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充分利用钢结构空间的灵活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影响。

(4)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钢结构的加建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住宅建筑中,还可对钢结构进行加建,既可在工业建筑中加建,也可对钢结构进行加建。

2.缺点

(1)加建建筑物的工程完成后,整个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将变成刚度分布呈头轻脚轻的现象,这将极大地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进一步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降低建筑物的安全。

(2)钢结构耐久性差是钢结构的一些致命缺陷,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钢结构的防腐防火措施,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在此期间,不仅要考虑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原材料的成本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整个项目的资金预算。

三、混凝土框架顶层加建钢结构的设计要点

1.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加建钢结构在建筑顶层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抗震性能,区分不同用途的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同时,加建钢结构对已有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对加建钢结构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在加建顶层的钢结构中,其整体质量、刚度和使用寿命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既要对加建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又要按照现行规范对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2.注意温度的控制

由于原建筑的顶层温度较高,因此在设计时很容易忽视顶层温度控制,而这往往会使加建的钢结构顶层受到温度因素的破坏,造成室内墙裂,影响室内保温效果,缩短使用寿命,对钢结构温度要严格控制,减少温度应力对钢结构的影响。

3.基础承重的负荷设计

加装结构的自重对原有基础有一定的承载力,设计时应使整个结构的基础荷载低于原有结构基础的设计承载力,以免出现安全隐患。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可通过复核原结构图纸中基础的设计尺寸、加固要求等,对原结构和加建的结构总重进行承载能力复核。如基础承载力不足,应采取加固措施。

4.楼板设计要点

设计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的加固技术是现浇混凝土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结构楼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钢结构楼板的选型上,为防止混凝土外压对钢板的破坏,可以选择延展性好、自重小的轻质钢板或花纹钢板。就钢板顶的设计而言,从建筑本身的重量考虑,可以在设计施工中采用轻质钢板顶,既减轻了建筑的整体重量,又使造价与施工环境相适应,还可以采用组合式楼板顶设计,使压型钢板与浇注混凝土的配比更好,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当前在施工工艺选择过程中,一般采用复合工艺,经实践研究证实,压型钢板与浇注混凝土工艺组合的方式弹性较大,可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工艺组合程度,实时保证施工安全。

5.钢结构柱设计要点

钢构顶层加建结构柱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钻孔连接法,即用过渡钢板将结构柱插入建筑的混凝土柱头,钻孔后再用锚固钢筋焊接,使锚固柱与钢结构柱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施工可操作性,但其缺点是稳定性差,柱体的耐久性能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强。

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把钢柱内的钢筋加热,然后通过底板开洞焊接到底板上。然后用细集料混凝土调平。但是,这一方法也有其缺点,会导致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理环境酌情采用。

另一种是U 形箍连接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钢柱子下部的U 形箍将钢柱子与底板连接,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仅适用于小规模建筑,大型建筑的应用空间并不大。

另外需注意的是,钢结构柱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附加的具体规定,制定柱脚的连接方式。如某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为5 层,加建钢结构为2 层,两个结构间采用大底盘式连接方式,采用抗震缝作为单体结构中的隔断。根据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可采用混凝土外包柱脚进行设计,并利用相应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模型计算,从而了解柱脚受内力变形的情况,计算出柱脚的抗形变承载力公式。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截面设计的要点,一般柱子的截面宽度和高度保证大于300 mm,柱子直径保证大于350 mm,还需要计算截面短、长边比,一般情况下其比值不能大于3,柱子纵向的钢筋比例必须保证在0.2%以上。对于钢梁的设计而言,这些参数的控制尤为重要,只有严格参照标准,才能使钢结构柱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工程施工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

6.梁设计要点

在梁的设计工作中,应结合施工规范与施工实际,灵活运用。从具体参数来看,梁的截面宽度应保证在200 mm 以上,宽高比应在4 以下,而且在梁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有钢筋支撑,以有效地保证钢结构梁的稳定性,因此在配筋时应注意对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使钢结构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梁中线和柱中线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双向布置结构,并通过结构模型对扁梁参数进行相关计算,以保证整个工程的稳定。

7.连接设计要求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钢制柱脚的设计主要可分为铰接式和刚接式。对于没有吊车的轻钢结构,一般采用铰接式柱脚。使用化学植筋,钢柱可以与原始混凝土柱进行有效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植筋的作用就是铰接,其作用是柱脚锚栓,而在混凝土柱中,锚栓的埋设深度可以达到不同的拉力,从而能够有效地传递柱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下翼缘板与钢柱翼缘的连接,并将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应用于钢梁腹板与钢柱翼缘之间,从而实现栓焊的刚性连接。此外,在连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钢梁端部的焊接端板和柱翼缘穿孔螺栓,使连接梁柱具有刚性。在“人”字形屋脊采用刚性连接,钢梁可与传统梁端焊接端板连接,并可上安装高强度螺栓进行屋脊的刚化处理。

8.其他设计要点

对于混凝土框架顶盖加建钢结构,从宏观上看,需要对基础承重构件是否合理进行综合判断。对施工现场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加建钢结构设计中,不考虑混凝土框架对钢结构的承载力,因此,在进行加建钢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框架和加建钢结构的承载力,充分利用建筑模型的评价作用,以判断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应避免钢结构的加建。当模型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需要对加建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加建钢结构缺少变化空间时,可与建筑主体结构设计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最终达到建筑的整体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建钢结构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加建钢结构的设计工作应充分把握设计要点,从整体上和细节上入手,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来指导施工,从而达到建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和钢架结构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顶层加建钢结构的设计要点,希望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顶层抗震钢结构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加快顶层设计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