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融入古建筑维护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1-04-01 03:27:20吴茜婷
中华建设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建筑村落证书

吴茜婷

一、前言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求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工作,其中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BIM)被纳入1+X试点首批试点。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行,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随之改革。

BIM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它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管理到维护,都可以通过使用BIM的系列软件进行控制。而古建筑维护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话题,古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传统采用文字、影像、图片方式的保护手段,缺乏全面性、动态性、操作性。

BIM技术融入古建筑维护,能够解决传统古建筑维护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不足,BIM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利用BIM技术构建古建筑的模型,记录古建筑的详细信息以及变迁信息;二是将BIM技术与其他软件相融合,创建古建筑的传承保护平台,信息数据共享化,修护数据和保护需求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BIM技术如何应用到古建筑维护中,本文认为可以以1+X证书制度的实行作为切入点,结合职业教育的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机衔接。

二、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1.通过“三教改革”搭建体系

高职院校中,“三教改革”工作是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教师的改革主要指院校内的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的互聘互用,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脱离实际的困境;教材的改革主要指通过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信息化教材的使用,改变以往教材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教法的改革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进行分割,采用情景式、引入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1+X证书制度的实行是从行业所需出发,与行业热点问题结合,从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教材等设定都与三教改革的精髓相得益彰。通过三教改革,搭建框架、相互推动,逐步形成完善的BIM技术人才培养体系、BIM技能等级考试体系,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BIM课程体系的全面性、适应性、灵活性。

2.探索地方文化融入BIM技能等级培养体系的“新”改革

1+X职业技能等级的实行是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过程,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将地方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贵州作为全国传统村落占有量最多的省份,2012年至今共有725个村落入选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总数量的10.66%,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同时也需要大量古建筑修缮工程师,目前传统村落的修缮主要依靠村落的工匠,工程师的匮乏也是目前古建筑维护领域突出的矛盾。而高职院校古建筑维护专业的学生能够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将传统村落作为专业真实工作场景,完善理论学习,同步教学、同步实操、同步工作,实现技能考评、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融入古建筑维护的实施路径

1.古建专业的三教改革路径

(1)教师的改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1+X证书制度下,教师的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促进专业教师一线实践。伴随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深化校村双向互促发展路径,高职院校可选派具有古建专业背景的教师深入扶贫乡镇,针对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提出修缮、保护计划,扎根一线,积累实践阅历。其二,高职院校积极吸收知名村落的传统工匠、工艺传承人加入到古建专业实践课程的培训导师队列,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古建修缮工艺,还能传承古建筑中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2)教材的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倡导教材改革应加大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信息化教材的使用。针对职业教育,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学习是考验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关键技能需求。1+X证书制度下,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做到多元化发展,古建筑维护课程的融入能够使得证书的适应范围得到扩充,使得BIM技术的在古建筑维护行业发挥其作用。BIM技术融入传统建筑维护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以下板块:①传统建筑基础理论知识;②传统建筑构建族的制作;③传统建筑模型的构建;④传统建筑模型信息录入。

(3)教法的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提倡教学结合实践,实现产教融合。针对古建筑维护领域,学校应该与当地古建筑行业密切联系。目前贵州省共725个传统村落,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可设置教学基地、实践基地,成为人才培养的校外平台。让学生融入到乡村,让工匠传承技术,开拓一条古建筑维护的长期道路。

2.古建筑保护从“二维”到“三维”的保护路径

传统古建筑的保护都是停留在“二维”阶段,我们通常都是通过现场测量,使用CAD软件对古建筑的建筑信息进行记录、存档。但是,由于古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初学者往往难以通过二维图形来理解古建筑的构造。随着BIM技术的融入,古建筑的“三维”模型构建成为可能,并且利用BIM技术建造的古建模型,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三维”模型更趋于真实,数据准确,更为直观,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修缮工作提供了直观的依据。二是BIM技术兼具了图形特性和信息特性。我国的传统建筑背后蕴含深厚的传统建筑文化,BIM模型可以记载大量的历史信息、营造技术信息、艺术理论信息等,由此也避免了信息传承中断等问题,有利于传统建筑的信息保存与传承,减少由于信息缺失给古建筑维护工作带来的损失。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1+X证书制度、BIM技术与古建筑维护、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方面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技术融入古建筑维护的实施路径,主要是依托“三教改革”,结合1+X中BIM等级认证的要求,搭建框架,同时建议在古建筑维护领域,加入本地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解决传统村落保护缺乏技能人才的现状。也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融入地方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一条探索的路径。

猜你喜欢
古建筑村落证书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6
收录证书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