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于四川稻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三号水池注水达到正常工作水位,标志着WCDA探测器全部建成,全阵列投入科学运行。这是LHAASO 4种类型的探测器阵列中最早完成的一个阵列。WCDA探测器研制与安装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WCDA是LHAASO探测器阵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探测器总面积为78,000 m2,由两个150 m×150 m(一号和二号)和一个300 m×110 m(三号)水池组成,内有3,120个探测器单元,6,240个光敏探头。主体基建工程于2017年6月22日正式启动,历经3个寒暑,3个水池陆续完成探测器安装工作。其中,WCDA一号水池于2019年4月26日安装完毕,正式启动科学运行;二号水池于2019年11月5日运行取数;三号水池于2020年10月23日开始注水,并启动测试运行,2021年1月2日注水高度达到4.3 m的正常工作水位,正式投入运行。
根据国际前沿发展动态,LHAASO项目组在WCDA建设过程中开展方案优化,在二号和三号水池中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具备国际上较大灵敏面积的新一代20英寸光电倍增管,增强了探测器在50-500 GeV能段的伽马射线探测能力。WCDA的有效探测面积和灵敏度分别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同类型实验的4倍和6倍。得益于采用大面积光电倍增管所实现的低阈能探测能力,WCDA在银河系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探测,包括伽马暴、快速射电暴、耀变体、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具备瞬变特性的高能辐射信号探测,预期将获得一系列重要观测与研究成果。此外,结合KM2A阵列,WCDA实现对高能伽马辐射近4个量级的全覆盖能谱测量,对深度探索天体的超高能辐射机制,最终揭开超高能宇宙线起源的谜底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11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首条智慧输电线路——500千伏侯阳Ⅰ线试点工程顺利通过验收。首条智慧输电线路全长102余公里,是山西省重要运维保障线路。该智慧线路以电网为依托,综合应用在线传感、数据融合、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横向可视化、纵向应用化、信息交互化、研判智能化,具有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警、智能处置等特征。而且,该线路已接入雷电预警系统、山火预警系统,结合“山西电力气象”App和“山西电网自然灾害预警监测系统”,随时随地查询沿线地区天气、大风、山火、覆冰、高温等预警信息,实现了灾害信息全过程闭环管控。
首条智慧输电线路的物联监控体系建设可实现在线监控线路故障电流,实时感知导线和耐张线夹温度及周围气象信息,监测地线覆冰荷载并智能评估线路冰害风险等级,可定位辨识异常放电情况,自主精准巡视和红外测温,所有感知设备的运行、智慧技术的应用,将“被动应对”线路巡检转为“主动预防”。
下一步,国网山西电力将加快智慧线路在省内推广建设,通过打造智慧指挥系统、加装智能感知设备和优化传统运维模式等手段,实现对输电线路和线路通道状态的实时可知可控,着力提升晋电外送通道管控能力,助力山西能源革命。
2021年1月10日,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在“智慧温室”里进行了一场“全周期数据化慢直播”。
“我们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感知技术,以及4G、ZigBee、Wi-Fi等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实时精准地感知、传输、获取、处理关于温室内环境和番茄的各种数据。”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农科院信息所副所长任妮博士介绍说。
除了对空气的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基质温度、湿度、pH、EC等环境因子实现自动化监测、记录、分析和控制,并且为番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外,还能实时精准地感知、传输、处理番茄本体的叶温、茎杆粗细、果径长度等数据。数据传回中心机房,经过生长调控模型的精准计算,研究人员即可智能调控温室内的环境与水肥状态。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系统还会自动发短信向管理员报警。
目前,江苏省农科院依托“智慧温室”打造的蔬菜智慧化管控模式已经走出实验室,今年内将在江苏省高邮市经济开发区落地应用。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回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河南省人民政府依托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建“国家气体传感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成立“国家气体传感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旨在不断推进气体传感器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实施全方位的计量保证和计量控制,提供计量测试技术和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通过完善产业量值溯源体系使产品达到更高质量技术指标,助力产业突破国产化“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原创性成果,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促进国内气体传感器产业的经济发展。
2021年1月7日,“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王翠凤,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理事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出席大会,共同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揭牌。
本次会议上,联盟全体成员讨论了2021年工作规划,表决通过《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章程》并启动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评选、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加速智能化场景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的先行先试,鼓励优秀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与创新。
目前联盟已吸纳40余家长三角地区的优质企业及学术单位,涵盖芯片算力、核心算法、智能场景、产业生态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
2021年1月11日,CES正 式 开幕,受海外疫情影响,本次展会采用了全线上的虚拟展会形式,来自全球超过2000家企业和科技公司参展。虽然CES 2021规模上不及往届,但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热门新品均各有亮点。
三星展示了JetBot90AIPlus机器人真空吸尘器。该机器人拥有激光雷达、3D传感器和物体识别技术,可以决定最佳的清洁路径并规避障碍点。
优必选展示了两款紫外线灯消毒机器人——Adibot系列。偏固定式形态的Adibot-S可以通过推着它进入某个房间或特定区域后进行消毒使用;Adibot-A则配有激光雷达,可以自主绘制房间结构图进行移动消毒。
在CES 2021中,众多自动驾驶领域研发公司推出自家最新技术和产品。
英特尔旗下Mobileye公司正式发布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硅光子激光雷达芯片及其技术细节,并向外界公布了公司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战略方向。硅光子激光雷达芯片在技术上属于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这也使Mobileye公司将拥有独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结合自定义激光雷达软件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为更多的汽车产品提供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
作为时下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最热门的硬件装备,两家来自中国的激光雷达科技公司在本届CES中吸引了大量关注。其中,速腾聚创展示了最新车规级高性能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的量产版本,厚度和功耗再度降低的同时,测距能力达到150 m@10%,分辨率为平均0.2°×0.2°。不仅兼具抗强光干扰与抗多雷达对射干扰能力,还拥有清洗、加入、性能诊断等完善功能。
另一家来自中国的激光雷达科技公司禾赛科技则亮相了Pandar128和PandarXT两款高辨识率和高精度的激光雷达。Pandar128具备车规级可靠性,其角度分辨率中,垂直分辨率最密达0.125°,水平分辨率核心区可达0.1°(10 Hz),具有更好的目标物细节分辨能力,达到了准图像级。而搭载自研芯片的中距离高精度雷达PandarXT,对于10%反射率的目标物,探测距离可达80 m,能够满足多种场景的测距需求。
本届CES上,医疗健康领域的参展方案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明显增加。
来自中国台湾的ITRI展示了基于可穿戴衣物设计的iSmartweaR。它使用可洗导电织物和非接触式纳秒脉冲近场传感(NPNS)技术测量心率和呼吸速率等生理状况。这一技术可以实现20 cm范围内的无接触体征信号检测,摆脱了传统可穿戴衣物必须与用户皮肤保持接触的限制。
来自瑞士的LMD(Leman Micro Devices)展示的V-Sensor可能更有颠覆性。这是一款以医疗精度同时测量包括血压、血氧、呼吸率、心率和体温5种体征,无腕带设计且完全独立存在免校准的传感器。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与手机联动,并通过LMD"s e-Checkup应用展示结果。
Origin Wireless的Origin RPM获得了创新大奖。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Wi-Fi传感解决方案,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有关患者或居民的可靠且有用的实时数据。这款创新解决方案在标准Wi-Fi协议上加入AI算法,通过Wi-Fi信号传感软件分析室内Wi-Fi信号的微小波动,从而推导出室内人或物的运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