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舒同的翰墨情缘

2021-04-01 07:22王存福
金秋 2021年23期
关键词:山东

※文/王存福

毛泽东赞赏舒同的书法和诗文

舒同1905年出生在江西东乡县一个贫寒家庭,从小酷爱书法,5岁入私塾读书写字,好读诗、歌、赋等古书。家贫买不起文房四宝,就削竹为笔,调泥为墨练字。14岁时被请去为老拔贡写寿匾,轰动十里八乡。他17岁考入抚州师范,与饶漱石、李井泉先后同学。1926年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期间,他同时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并创建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和中共东乡县支部,在家乡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儿子夭折,妻子自杀,他四处逃避国民党追捕,并与我党组织失去联系。一天,偶然在街上看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招生广告,便隐瞒了共产党人的身份化名舒文藻去报考,以书文并茂被录取,在军校当了文书。后来当他从国民党中央日报上看到红军向赣南方向发展的消息时,兴奋不已,便以父亲患病为借口,迅即离开南京,直奔苏区。他刚离军校,国民党就发出了对他的通缉令。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1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总前委立即做出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从南京中央军校赴苏区的舒同,在12月25日宁都小布村军民万人誓师大会上,第一次聆听了毛泽东的演讲,并首次欣赏到毛泽东为大会主席台两边书写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对联书法,深为震撼,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几天后,毛泽东看到了舒同用石灰水在墙上刷写的对敌宣传标语口号,便问朱德:“总司令,数月前我们打长沙,红军出了个外交家何长工,他会讲几种外语,今天红军又出了个书法家,在墙上写几种字体,都很好,但不知是何人?”朱德告诉毛泽东:“我对此人略有所知,他是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叫舒同。我听叶剑英说过,1926年夏,北伐军占领抚州,部队举行群众集会,舒同为大会书写的横幅,曾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1937年初,红四师进驻陕西旬邑县城,师政治部主任舒同左手提着墨汁罐子,右手握着大刷笔,在城门口和大街要道书写巨幅标语,舒同写到哪里,群众就围观到哪里。这年9月,八路军总部派秘书长舒同与青年科长王宗槐等人,组成战地工作团,赴山西定襄发动群众,扩军抗日,王宗槐他们让舒同多写字,为八路军露脸,果然收到奇效,不少青年被舒同的书法所吸引,纷纷要求参军抗日。舒同写字有瘾,不论行军还是宿营,都要在马背上、皮包上、空地上用手划拉几笔,毛泽东称誉他为红军书法家。舒同的书法艺术与陆定一的长征小调、黄镇的沿途写生、李伯钊的歌舞、廖承志的木刻,共同构成红军长征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舒同的诗文也是出手不凡,与其书法双峰并峙。舒同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的总结晋察冀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权的长篇经验文章,引起毛泽东的极大兴趣,于是又给他封了党内一支笔的雅号。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党内有两个才子,一个是舒同,一个是胡耀邦。舒同的东西,一半是过去学来的,一半是自学的,而胡耀邦则完全是自学成才”。

请舒同给肖之葆写信

肖之葆是陕甘宁边区著名民主人士、前清翰林,曾在清朝中央政府为官司法14年,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京师凡有疑难案件久拖不决者,均委派他去审理。晚年辞官回到家乡旬邑,息影林泉,不问政事。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蒋鼎文曾欲聘其为顾问,均被拒绝。

1941年,陕甘宁边区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拟请肖之葆出任参议员。他说,共产党好是好,却是以农民起家,队伍里没有文化人,不愿与之为伍。这话传到毛泽东耳里后,他便把舒同召来说:有个翰林先生说咱共产党队伍里没有文化人,不愿出来做事,你给他露一手,开导开导他。毛泽东还直言相告:你就以我的名义给他写封信,让他见识见识你的文章和书法,看共产党队伍里有没有文化人。舒同遵照要求用毛笔以文言给老先生写了一封信,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宗旨和政策,再次真诚相邀。肖之葆阅信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共产党队伍里还有笔墨功夫这样好的人,老夫错看共产党了!当他得知此信出自舒同之手,而舒同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这让他顿生感悟:共产党大有希望啊!后来,他又在第二届参议会上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

推荐舒同题写招牌

1959年,毛泽东到济南视察工作时曾兴致勃勃地和舒同切磋书法艺术,还谈了自已学书的历程:我练字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后,打下书法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的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后,中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当年在延安,各大单位以及大的建筑物招牌,都要请毛泽东题写。毛泽东说:不要我一个人写嘛,也让舒同写一些。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舒同就为抗大题写了校牌和校训。1938年,日军狂轰滥炸,将延安农贸市场夷为平地。“延安新市场”很快建起来,要写个大字招牌,有人找到毛泽东,毛泽东还是推荐舒同来写。5个斗大的榜书送毛泽东看过后,毛泽东连连称赞,说舒同的字大气,很有风骨。他又提出:这么好的榜书牌子,应配一副好的对联,于是毛泽东亲自写了一副长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人民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点名要调舒同进京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解放台湾。华东局应中央要求,提出解放台湾后的班子组成人员,考虑到在解放战争中,舒同曾多次深入敌营,成功地策反国民党第46军、96军和第二绥靖区等多支部队起义,不仅对扭转华东战局作出了关键性的特殊贡献,而且舒同本人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国军工作经验,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有着相当高的声望。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内定舒同为特殊情况下的台湾省委第一书记。后来由于情况发生变化,舒同没能上任,继续留在华东局,和陈毅一起进驻上海。上海解放前夕,组织上就指定舒同以主要精力分管上海解放后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日报》当晚创刊。这一夜,舒同与报社的同志们一起干到第二天拂晓,10万份《解放日报》创刊号当天被抢购一空。

1954年,中共中央考虑撤销山东分局,成立山东省委。陈毅提议,由舒同出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但毛泽东希望让舒同留在宣传战线上,更好地发挥党内一支笔的作用。毛泽东点名要舒同进京,有两个职务供其选择,一是人民日报社社长,二是文化部党组书记。1955年,毛泽东在济南接见舒同、谭启龙时,还重提要调舒同进京之事。省委第二书记谭启龙说,山东情况复杂,需要舒同留下来。毛泽东解释说,舒同当人民日报社社长,还可以兼山东的省委书记嘛!在中央工作能统揽全局,掌握政策,必要时还可以到济南来指导工作;省委书记又便于搞调查研究,了解下情,对办好人民日报也有好处。舒同认为,自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多年在山东工作,对山东的老百姓很有感情,加之长期在宣传战线,都是配合别人工作,没有掌过舵,因此很想留在地方上当一把手,为山东人民做出新贡献。最后舒同还是担任了山东省委第一书记。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时,原拟编委都是在京工作的领导同志和理论专家,报毛泽东审批时,毛泽东在名单上增加了舒同、陶铸和王任重等3位在京外工作的省委笫一书记。

带澳共总书记去见舒同

1959年初,前苏联在布加勒斯特国际会议上突然反华,澳大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兰斯·路易斯·夏基在会上顶住压力,声援中国共产党。10月,毛泽东特邀夏基访问北京。因夏基认为自己是教师出身,搞武装斗争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毛泽东便带他去济南见了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

毛泽东指着舒同对夏基说:他叫舒同,早年毕业于江西第三师范,本来是要当教师的。我也是师范毕业的,湖南第一师范。我们两个和你一样,也都是当教师出身的。但是为了救国救民,我们又都投笔从戎,搞起武装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最终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现在,他领导一个省,搞得不错。我领导一个国家,干得也还可以吧!夏基不停地点头微笑。毛泽东把话锋一转:那你夏基同志,你老是说你是当教师的,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们一样?此时,舒同终于明白了毛泽东带夏基来济南的良苦用心。

帮舒同免掉山东巨额债务

毛泽东喜欢舒同,对他主政山东的工作总是给予关心。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点名要舒同汇报山东工农业发展情况。当舒同讲到山东掖县、招远金矿开采前景喜人时,毛泽东兴奋地说:只知道山东有烟台苹果、莱阳梨,还有肥城的桃子,想不到还有这么大的金矿,还有铝,又有煤,又有铁,不得了啊!舒同同志,你们山东这下可好,要什么有什么,万事不求人。山东可以搞成一个独立王国了。孔夫子时代,山东就是一个国家嘛!舒同听到“独立王国”这话,吓了一跳。当时中央处理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向明问题时,一大罪状就是搞地方分裂主义。舒同正在心里紧张之时,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问舒同:山东还有哪些困难需要中央帮助解决?舒同直言不讳地说:山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饱受战争煎熬,作出了重大牺牲,工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财政方面资金短缺,至今还欠中央巨额债务。毛泽东当即把目光转向主管中央财政的李先念:先念同志,舒同同志说他们还欠中央的钱,对不对呀?全国的解放,山东是作出过重大贡献和牺性的,这些钱,我看就给他们免掉吧!李先念大声回答:我同意主席的意见,一个字:免!

之后的岁月里,舒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也曾一度跌入人生的低谷,受过冤屈,挨过批斗,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1960年,舒同在山东犯错误受磨难时,毛泽东曾宽慰舒同:你的错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省委第一书记不当了,还可以继续当省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劫难时,毛泽东看到舒同的申诉信,批示解决他的问题。风烛残年时的舒同,仍抖擞精神,受命出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顾委委员,并以崇高威望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1998年5月27日,舒同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以93岁高龄驾鹤西去。

猜你喜欢
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让世界了解山东 让山东走向世界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大运河,行走山东
山东电改僵局
山东济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