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腾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
对居民生活领域已不再使用煤炭的先进地区,煤炭消费情况分析一般分为制造业用煤和发电用煤两部分进行。因日本特殊的电力体制[1],对发电用煤的分析采用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京电力”)口径,东京电力服务包含东京都在内的1 都8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山梨县、静冈县),制造业用煤则围绕东京湾区域(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开展分析。东京都人口1 382万,行政区域面积2 194 km2。东京电力服务人口4 540 万人,服务面积3 9510 km2。1985 年,东京都人均 GDP 为 1.95 万美元 ,1986 年为2.91万美元(因日元大幅升值)。1987年,日本人均 GDP 为 2.07 万美元,1988 年为 2.51 万美元。从人均GDP 来看,东京都及附近区域上世纪80 年代末的发展水平与上海目前的发展水平相近,分析该区域最近30 年的煤炭消费沿革对上海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见表1),东京都内目前已没有大型钢铁厂和石化企业,1990 年以来,煤炭消费量始终低于10 万t。放大到东京湾区域,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的制造业用煤主要集中在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其中距离东京都中心(皇城)最近的大型钢铁厂是位于川崎市的JFE 东日本制铁所(京滨地区),直线距离19 km(见图1),与宝山区到人民广场的距离相近(21 km)。其他距离东京都中心较近的大型钢铁厂是位于东京湾西侧的JFE 东日本制铁所(千叶地区,直线距离34.5 km)和新日铁住金君津制铁所(直线距离38 km),相当于将钢铁厂布置在上海市郊环外(向北进入太仓、昆山)。
表1 东京都工业主要行业销售产值位次及所占工业比重的演变(%)
图1 东京周边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位置
JFE 东日本制铁所(京滨地区)位于神奈川县,1#高炉 1976 年投运,运行至 2004 年停运;2#高炉1979 年投运,运行至1990 年停运,改造后于2004年重新运行,炉容5 000 m3,是目前唯一在运高炉。该制铁所运用了大量技术减少用煤量和排放,如2#高炉运用了天然气喷吹技术,降低了喷煤量和CO2排放量,提升了高炉生产效率,曾一度创造2.56 t铁水/(d·m3)的世界纪录;2008 年投运年产能50 万t竖炉1 座,可融化废钢铁供转炉;2009 年新增年产能44 万t 废钢粉碎分选设备,粉碎后的废钢部分供竖炉,部分直供转炉。神奈川县煤炭消费量几乎全部集中在钢铁及废铁金属制造业,1990 年以来JFE 东日本制铁所(京滨地区)始终保持单高炉运行,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煤炭消费量的稳定,始终维持在350万t左右(见图2)。
JFE 东日本制铁所(千叶地区)位于千叶县,历史上共有过6座高炉(1#高炉1953年投运),最近停运的5#高炉为1965 年投运,2004 年停运,炉容2 584 m3;目前仅 1 座 6#高炉在运,该高炉 1977 年投运,1998年改造后炉容达到5 153 m3。
新日铁君津制铁所位于千叶县,历史上共有过4 座高炉(1#高炉1968 年投运),最近停运的3#高炉为 1971 年投运,2001 年改造后炉容 4 822 m3,2016年停运;目前在运的是2#高炉和4#高炉,2#高炉 1969 年投运,1975-1982 年期间停运,2012 年改造后炉容达到 4 500 m3,4#高炉1975 年投运,2003年改造后炉容达到5 555m3,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炉之一。2#高炉采用了高利用系数作业,通过对原料条件和送风条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单位时间出铁量增加20%,用两座高炉达到了原有三座高炉同等的生产规模。
千叶县煤炭消费量同样几乎全部集中在钢铁及废铁金属制造业,不同于神奈川县,化工行业有20 万t 左右煤炭消费。2007 年新日铁化学君津制造所合并,开始生产焦炭,故当年煤炭消费量大幅上升。2016 年新日铁君津制铁所3#高炉停运后,煤炭消费量682万t(见图3)。
图2 神奈川县煤炭消费量(万t)
综上,东京周边大型钢铁厂在运高炉4 座(3 座5 000 m3以上 ,1 座 4 500 m3高利用系数运行),2016 年合计用煤1 042 万t。其中东京都中心区域20 km 范围内仅1 座高炉在运,煤炭消费量350 万t左右。其他制造业部门用煤量较少,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 1990 年用煤量合计为 29 万 t,2016 年为39万t,其中东京都用煤量从1990年的7.3万t降至3.9 万t。东京湾重化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在布局大量钢铁生产、石化化工企业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协作体制(见图4),公共电厂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自备电厂的作用,因此相关化石燃料消费量将体现在电厂中。
钢铁业是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产业部门,2016 年排放占比达40%。配合日本整体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日本钢铁联盟(JISF)发布《全球变暖应对路线图》,推动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提高效率、减煤降碳,其中从《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开始到2005年执行“自主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新一代焦炉、煤气燃气轮机复合发电、蓄能燃烧器、废弃物资源利用等。2005 年至2030 年执行“低碳社会实行计划”,2030年后执行“长期变暖防止对策”,具体措施包括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开发项目(COURSE50)、创新性炼铁工艺(铁焦技术)、氢气供给和CO2分离回收技术、中低温热回收技术、生物质能应用等。其中,铁焦技术和COURSE50 项目是日本钢铁企业减煤控碳的关键技术。
图3 千叶县煤炭消费量(万t)
图4 东京湾产业集群及内部协作体制[2]
铁焦是指改善高炉内铁矿石还原反应效率、大幅削减CO2发生量的一种新的高炉原料,它是煤和铁矿石事先粉碎、混合、成型后,用连续式干馏炉加热,将其中的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煤结焦的复合球块料,以此大幅提高弱黏结煤和低品位铁矿石的使用比率。在高炉中可用铁焦置换部分高炉用焦,可促使CO 浓度上升,铁矿石(烧结矿)的还原反应可在低温下进行,从而大幅降低燃料比,减少CO2排放。目前,JFE 东日本制铁所(京滨地区)有一套30 t/d的铁焦中试设备,JFE 正在西日本制铁所(福山地区)建设一套300 t/d的铁焦实证设备,加快推进铁焦技术研发应用,2020 年3 月建成,2022 年完成技术确立,目标是炼铁工序能耗降低10%。福山试验设备的建设费用约150 亿日元,其中国家担负50%。
COURSE50 项目由两项关键技术支撑,一是高炉H 还原技术,二是CO2分离回收技术。高炉H 还原技术依托提高H 含量的焦炉煤气改质技术,将含CH428%、CO6%、H255%的焦炉煤气催化改质为含CH418%、CO8%、H267%的改质焦炉煤气(亦可改制高炉煤气),然后将此富H 煤气从高炉下部或中部喷吹到高炉中炼铁。开发未利用低温废热有效利用技术支撑CO2分离回收(见图5)。目前,新日铁君津制铁所有一座12 m3的中试高炉,第一轮试验操作(截至2017 年12 月)实现了CO2减排9.4%的效果。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H 还原钢铁生产,自产煤气制H 还原铁在2025 至2030 年间投运首台套,辅助外购H 还原铁在2030 至2035 年间投运首台套,在2050 年前全面推广,完全H 还原在2040 至2050 年间投运首台套并逐步推广。
东京电力的火电厂几乎全部分布在东京湾区域,靠近大用户,煤电装机占比6.3%。除鹿岛、常陆那珂、广野火电厂外,东京电力其余12 座火电厂全部围绕东京湾布置,毗邻东京湾重化工产业带(见图6)。常陆那珂电厂两台百万kW 煤电机组,广野电厂两台60万kW 煤电机组,煤电装机合计320万kW,占东京电力全部自有机组(5 107万kW,不含停运核电装机1 261 万kW)的6.3%。除一台60 万kW 机组外,其它三台煤电机组均为2013 年12 月投运。常陆那珂、广野之间建有煤炭储备基地。
图5 COURSE50核心技术示意图
图6 东京电力经营设备概要
东京电力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较高,煤电装发电小时数高。以福岛核事故前的2009 年为例,东京电力总装机容量6 448.2 万kW,其中,灵活性调节电源4 617.4万kW(抽水蓄能898.6万kW,煤电外的火电3 718.8万kW),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71.6%。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停运(核电装机1 730.8万kW),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0%以上。根据发电量推算,2016-2018 年,东京电力煤电机组发电小时数分别为 7 280 h、7 530 h 和 7 470 h,煤电占自有机组发电量(东京电力从其他发电企业购买约500 亿kWh 电量)11.6%、12.3%和12.5%;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小时数分别为5 100 h、5 350 h 和5 250 h。
东京电力持续提升火电机组效率,输配电可靠性高。东京电力火电机组发电热效率从2003 年的45.4%逐步提升至2018 年的49.7%(见图7),15 年提升4.3 个百分点。东京电力2016-2018 年输配电情况为停电时间6 min、6 min、19 min,三年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998%;输配电损失率4.1%、3.8%、4.1%。2019 年开始,东京电力实施低效机组退出计划,停运全部设计效率43%以下的机组(10 台机组合计约 460 万 kW)和 2 台 100 万 kW 设计效率44.2的燃油机组。
从重点发展核电转向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将适度恢复发展。《东京电力年度报告2010》提出的十年发展目标如图8 所示,原计划进一步提升核电在电力中的比重,2019年核电占比接近一半,减少气电和油电,煤电保持稳定,新能源发电占比1%。福岛核事故后,目前实际主要依赖气电,核电处于停滞状态。东京电力最新的发展规划基于5D 理念,提出做好应对人口减少、低碳化、分散化、电力市场自由化和数字化的准备。2018 年,东京电力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主力电源化”的目标,明确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发展支柱,提出2030年之前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不含水电)600 万~700 万 kW 的目标(目前仅 5 万 kW)。同时,核电仍将适度发展,东京电力计划适时推进柏崎核电站6、7 号机组的重启,并在零碳电源发展顺利的情况下,逐步推进1~5 号机组的报废工作。相较而言,日本全国将核电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计划2030 年重新将核电占比提升至20%以上(见图9)。
图7 东京电力火电机组发电热效率(自有机组)
图8 东京电力2010年提出的电力结构调整规划
制造业用煤远离城市中心区域,钢铁业等代表性行业采取多种手段减少煤炭消费。上世纪90 年代,东京都制造业煤炭消费量已基本归零。从东京都市圈来看,距离中心20 km 范围内,仅1座高炉,用煤量约 350 万 t,50 km 范围内仅 4 座高炉。相关钢铁企业持续淘汰老旧生产设备(如高炉一般在45 年内停运),提升在运设备生产效率,推进废钢铁循环利用,稳步推进先进减煤降碳技术(如铁焦技术和H 还原炼铁技术)研发应用,且东京都市圈范围内钢铁企业优先试点最先进减煤降碳技术。
围绕重化工产业聚集区域布局火电厂。东京电力火电厂绝大部分布局在东京湾重化工产业带,接近电热负荷中心,实现了最短距离供电供热,有效提升了效率。
煤电发挥基荷作用,火电整体保持较高负荷,重视电源整体灵活性。东京电力旗下煤电厂发电小时数达到7 200 h 以上,气电厂发电小时数达到5 000 h 以上,为火电企业保持良好效益奠定基础。福岛核事故前煤电用煤量约为300万t,目前煤电用煤量略高于800 万t,2018 年煤电占东京电力自有机组发电量的12.5%。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高,水电全部具备抽水蓄能功能,结合气电,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达到3/4以上。
图9 日本2030年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展望
逐步淘汰发电效率较低的机组,结合最新形势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东京电力火电发电整体热效率接近50%,目前正加速淘汰设计效率发电效率较低的机组。把握低碳化和分散化的发展趋势,东京电力后续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发展重点,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发展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