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上海市节能和综合利用条线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面对新冠疫情等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圆满收官,上海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锁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更怡人的生态之城,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1.能效水平稳步提升,超额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2020 年1-11 月规上工业用能总量同比下降0.92%,增加值同比增加0.1%,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十三五”用能总量累计下降340 万tce,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5%。圆满完成总量下降180 万吨,强度下降15%的“十三五”节能目标。
2.绿色制造不断深入,超额完成“1121”建设目标。围绕本市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总体目标,开展第五批绿色制造体系申报评审,评审出40个绿色工厂、3 个绿色园区、5 条绿色供应链、87 项绿色产品,其中28个工厂、1个园区、3个供应链、14项产品入选工信部名单。至2020 年12 月,累计建设市级绿色工厂100 家、绿色园区20 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116 项,打造绿色供应链11 条,超额完成《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 年) 》提出的“1121”建设目标。
3.减硝行动圆满收官,超额完成中小锅炉提标改造任务。认真落实《上海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 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3 年内完成5525 台中小锅炉提标改造的目标,提出“发现一台、统计一台、改造一台”的要求,全方位大力推进减硝专项行动,目前已完成6 754 台锅炉提标改造,超额22%完成工作目标,NOx 排放由150 mg/m3下降至50 mg/m3,减少NOx排放4 400t/年。
4.节能环保产业稳步增长,绿色金融取得新突破。节能环保产业前三季度总营收1 183 亿元,其中制造业551亿元,服务业632亿元,同比增长3.6%和3.9%。加大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初步建立了首批33 家节能环保培育库企业名单,目前已有2 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亚洲知名的建筑防水系统服务商、中国建筑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东方雨虹集团华东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协调推进市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投资促进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引资、培育和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上线“产业绿贷”绿色金融服务板块,极大拓展了企业绿色融资服务通道。《上海市产业绿贷支持绿色新基建(数据中心)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印发。积极推动项目征集和银企对接,发布白名单企业178 家,55 个“产业绿贷”项目获得信贷资金6.2亿元,涉及循环经济、节能、污水处理、固废等领域。
5.大胆创新形式,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适应防疫需要,首次采取“线下活动+线上参与”双轨并行的模式,共组织了308 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节能宣传主题活动。抓住全国节能宣传周成功举办30 周年的契机,全面梳理回顾并评选出节能重点领域十件大事。紧扣在线经济发展及网络平台热度不断上升的趋势,首次和电商合作,举办了“绿色节能带货专场”和“节能增效大秀场”两场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超过103.6 万人次。呈现出线上模式全民参与,经典内容推陈出新,宣传力度更大,参与范围更广等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解决难点、堵点,资源循环利用深入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深度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利用水平、研发能力国内领先。为支持本市集成电路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点对点”废硫酸资源化再利用模式,8 个多月共转移237批次合计5 400 多t 废硫酸,扩大了本市废硫酸处置能力。探索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废弃物协调处置利用机制,召开“2020年长三角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进联席工作会议”,就长三角综合利用技术输出、产品上下游链接、投资、落实合作项目等进行对接交流。
7.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助力绿色城市建设。全年共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75 家,验收80 家,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966 项,带动企业投资2.4 亿元,预计取得经济效益7 017.6 万元,每年节约标煤5 422.4 t,节水 29.9 万 t,减少 VOCs 排放 68.3 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9 t,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8.4 t,减少烟(粉)尘排放35.9 t,减少一般固废产生272.1 t,减少危险废物产生198.6 t。
8.完成24 个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评审工作。2020 年完成全部国家级(13 个)和50%市级园区(11 个)的循环化改造方案评审,推进绿色示范园区创建,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星火工业园区属于该园区的一部分)、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园区获得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上海金山工业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奉浦园区)、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获得本市绿色示范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实施后,综合能耗预计减少约2 万tce,CO2排放量减少约5 万 t。其中,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的闵行三联供扩产二期项目,利用天然气发电,同时将排放的低品位热能充分用于供热和制冷,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避免了“高能低用”过程中的能效损失,是上海市实施清洁能源区域替代的优秀实践案例,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9.完成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整体提升管理水平。根据工信部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的部署要求,完成了对20 家重点用能单位的检查。组织开展了112 家重点用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落实情况的检查,涉及国家标准22个、地方标准34个,实现标准和企业全覆盖,组织推进落后机电设备检查。开展能源利用状况上报,推进480 余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实现100%上报率。
10.加大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培育领跑企业。开展“一对一”节能诊断服务,合计惠及企业400 多家。创新2020 年节能产品评审工作遴选机制,聘请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等10 家单位作为首批节能产品推荐机构。评审通过45 项技术产品,编制《2019-2020 上海市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目录》。推荐5 家“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其中4家入选国家名单;推荐9 项“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其中6 项入选国家名单;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推荐19 项技术。组织2020 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推荐的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荣获工信部发布的“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